国外对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的启示

2010-08-15 00:48刘艳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理科批判性课外

刘艳君

(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7)

国外对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的启示

刘艳君

(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7)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才具有创造精神的理念,通过借鉴国外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成果,得出影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主要有三个因素: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课外经历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方法或模式;课外经历

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高等学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教学的角度讲,怎样通过调整更新课程计划和内容以及改革优化教学方法或模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探讨。

一、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有助于批判性思维培养

在国外课程计划我们通常称为学生的培养计划,在设置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且通过对学生的几年追踪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在学科、专业方面,丹麦教育学者斯皮尔·丁格托(1992)研究发现: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得较好的大学生并不是自我选择就读了某些具有批判性特征的学科、专业,比如:文科、社会科学、数学 /物理、工商、保健科学等专业,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高[1]。有学者专门测验了高年级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现理科学生和非理科学生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事实上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得益于写作课程、理科课程、历史课程。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大学生选修不同学科领域课程的数量与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显著相关,即与选修的数学课程数负相关,而与选修的理科课程数正相关。研究还表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步与他们选修的理科、音乐、文学、艺术课程数正相关。

2.学生选修跨学科课程有助于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发展,这是被大量研究证明了的。为了实现加强基础教育的目标而向大学生提供课程的大学,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步最为突出,这些大学以整合的方式加强文科和理科的基础,强调让学生综合性地掌握知识,而不是获得毫无联系的专门化知识,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普遍的理智能力、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容忍模糊性的心灵。英国学者卡斯汀1993年研究发现,选修跨学科课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得更好。选修课程的跨学科性而非课程数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进步正相关;选修强调学科整合的跨学科课程更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用综合性培养计划培养的学生,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步也更大。美国学者琼斯对 13所大学的学生在批判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报告说,在由众多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的顺序和组合而非任何特殊课程的结构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进步。同一课程或同一组课程由不同院校实施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例如,琼斯在 1995年曾比较不同院校开设辩论课、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课的效果,结果显示,不同院校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在研究学生的推理能力时发现,2所院校选修理科课程学生和未选修理科课程学生的推理能力都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提高,1所院校那些学习逻辑课程的学生有明显提高,3所院校学习理科课程的学生比未学习理科课程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推理能力。就读人文气氛浓厚院校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得更好。

总之,单一课程或某些课程对学生的批判性思想虽然大多数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少数影响不明显,甚至产生了消极影响;跨学科课程或在课程中强调学科整合非常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而且课程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受到教师教学因素和院校的影响,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很大影响。

二、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早在1954年英国学者杰克兰特就指出,如果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或模式,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改善。因此,大部分影响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属于教学法研究。通过对外国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大体上教学方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而言,大体上是大班级教学的效果不如小班级。学生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他们更容易与教师进行配合,更容易展现自己的个性,同时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数量少的班级中更容易发挥其主动性逐个学生培养能力与思维方式,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方面效果更好些。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优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相同课程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有差异,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改变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更好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注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同等条件下批判性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轻视,作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训,将教师培养成能够围绕批判性思维设计教学,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开展教学,最终能够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的。

第三,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强调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重视写作、学生参与和通过阅读寻求意义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探究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的教学,运用反馈以增加学生课堂反应数量和提高学生课堂反应质量的教学,以及教师重视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支持并鼓励学生间相互作用的教学,都促进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更大发展[3]。

三、课外经历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就国外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应验来看,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以及课外经历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有着重大的影响。课外经历,我们通常叫做社会实践,就是学生通过课堂以外的各种经历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我国也一直把社会教育当做对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高校都安排了多种社会实践内容,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世界能力,从而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其实,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批判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 20世纪 90年代美国教育机构就对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课外经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影响进行了比较,我们通过他们研究的结果不难看出他们影响力的大小。

美国加州的汉斯德职业教育机构曾在 1995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同时探讨学生选修的课程、与课堂相关的经历 (教师教学)以及课外经历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教师教学变量而言,只有一项变量即社会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正相关。就课程变量而言,选修理科课程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选修数学课程则抑制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课程变量和与课堂相关的经历相比较而言,学生批判性思维2.5%的变化是由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经历引起的,仅有1.4%的变化是由课程引起的,说明教学对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更大[4]。就课程、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经历、课外经历三类变量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而言,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经历、课外经历对批判性思维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提示,如果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考虑学生课堂经历和课外经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那么就可能更成功、更有效。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也在 1999年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课程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研究牵涉的课程变量有 11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1项课程因素中,9项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进步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写作课程、跨学科课程、荣誉性培养规划、历史课程、理科课程、妇女研究课程、数学课程、外国语言课程、伦理学课程;仅有 2项课程即补课性课程和阅读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的进步负相关。第二,6项教学变量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有 5项。第三,某些课程只有与某些有效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大大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5]。第五,尽管某些课程变量和教学变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但这两类变量只能解释学生批判性思维 8.5%的变化,说明课程和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比较小。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程度比人们设想或期望的小得多,从实践的观点看也许并不十分重要,其他因素如课外经历也是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我们通过国外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不难看出,影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主要有三个因素: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课外经历,因此,我们国内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时要注重课程设置特别是选修课的设置,调整教学方法,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在课堂中建立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批判性和创造性能力,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McMillan,J.H.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critical think2 ing:A review of studie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6(1):3-29.

[2]Terenzini,P.T.,Springer,L.,Pascarella,E.T.,and Nora,A.Influence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5,36(1):23-39.

[3]姚利民.国外对教学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研究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1,(5).

[4][美 ]H.麦克米兰.促进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研究的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1993,(1/2):92-96.

[5]Isa Tsui.Courese and instrucation affecting critical thinking[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9,40(2):185-201.

(责任编辑:侯秀梅)

G640

A

1001-7836(2010)11-0029-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1.013

2010-06-11

刘艳君 (197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科批判性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不服输的理科男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