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的精神趋向与困境
——以河南电视台8套《DV观察》栏目为例

2010-08-15 00:46
关键词:娱乐民生栏目

李 敏

民生新闻的精神趋向与困境
——以河南电视台8套《DV观察》栏目为例

李 敏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DV观察》是河南电视台8套播出的民生新闻类栏目,它既体现了民生新闻的精神趋向,又体现了此类栏目所遭遇的困境。它以“民主”的面目出现,实际上仅仅是在营造“民主”的表象。它在“娱乐”精神的主宰下,一味注重感官刺激,放弃了精神思考与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DV观察》;民主;娱乐

河南电视台8套《DV观察》栏目开播于2007年2月5日,至今已逾三年。一年前,其官方网站称,两年多来,《DV观察》栏目播出时间不断延长,在河南本省的收视率更是节节攀升,目前已成为河南8套,乃至河南电视台的主打栏目。2009年7月12日,在业内人士举行的评选活动中,“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十佳栏目”新鲜出炉,《DV观察》有幸名列榜单。

民生新闻在中国电视业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自从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以后,“民生新闻”这个概念就获得了广泛认同,同类型栏目短时间内风靡大江南北,到处创下收视率的奇迹,与此同时,对民生新闻的研究也成为新的学术热点。《DV观察》并非对此前同类节目的单纯模仿,它在制作、包装和内容编排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明显的调整。

《DV观察》仍然属于民生新闻,却变换了口味:与此前的民生新闻相比,它增加了一些配料的分量,炮制出的是一道更平民化、更家常、更绵软、更轻松的快感大餐。在笔者看来,这个按照新的配方表所制作的栏目,深刻地表现了我们当代媒体的精神趋向以及民生新闻的价值困境。

一、后革命时代的民主想象

充分满足后革命时代的大众对民主的想象,应当是《DV观察》的第一道秘方。在我们的政治语汇中,“民主”一词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民主”一直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民主”渐渐成为某种“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具有了超越性的终极价值。在已经结束的20世纪,我们有过许多为“民主”而战的战争,我们也有过无数各种式样的“民主斗士”。但是,随着20世纪走向尾声,人们蓦然发现打着“民主”旗号的战争背后隐藏的也许只是某个超级大国的某种利益,曾经的革命豪情换来的也并不全是美好新天地,持久的革命行动最后带来的是革命的疲惫。

不过,人们并没有因此弃绝民主——因为“用过时的、被归之于丘吉尔名下的话说,民主政治在所有可能的制度中是最坏的;惟一存在的问题是,根本没有比它更好的政治制度”[1]。人们只是不愿再为“民主”流血牺牲了。面对这样的困境,各种媒体开始大显身手,逐渐成为人们为“民主”而战的重要舞台。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在这一战役中出尽风头,纸媒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纷纷转型。一方面,涉及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冲突是媒体应有的监督职能,从《焦点访谈》到《新闻调查》,它们在1990年代都有令人振奋的表现;另一方面,它们开始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到后来的民生新闻,其内在精神一脉相承。在笔者看来,后一类节目与“民主”之间有着更为隐秘的关联。

就“民主”的词源学意义而言,“民主即人民的统治或权力”[2]。“民主”的“民”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所指,在中国,“人民”是一种政治身份,曾几何时,作为“人民”本身就是一件光荣的事。如今,加诸“人民”身上的光环已经消退,人们似乎更倾向于接受传统思想对于“民”的认知,他们是社会的基础,人数众多,他们是精英之外的普通人。一般来说,他们只能被言说,从不言说。而媒体是具有权力属性的,它习惯于展现权威的声音和各种精英的形象。因此,当未经扮演、未经艺术雕饰的普通人——他们毫无争议地具有“民”的身份,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占领了媒体时,“人民当家作主”或人民拥有权力这一内涵就得到了最直接、最直白的呈现。民生新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收获了最为鲜明的民主效果。

《DV观察》将这种民主意味又提升了一步。这档栏目的内容完全由DV爱好者自行拍摄,尽管采用了通讯员制度,但实际上是英雄不问出处的,通讯员不属于电视台工作人员,与台里只有简单的经济关系——提供的稿件一经采用即按件计酬。因此,这些言说者自身也具有着无可争议的“民”的身份。如果说此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仍然有可能是居高临下的讲述,由记者采访拍摄的民生新闻,仍然有可能是公共权力对私人空间的强制性进入的话,那么到了DV时代,“讲述”至少在表面上变成了自主的讲述,它允诺的是不包括特权的平等讲述,任何人——只要愿意、只要有DV——就可以在电视上讲一个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DV观察》栏目是电视媒体和DV机联手为老百姓提供的民主大餐,它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对于民主的想象。

但是,《DV观察》所提供的民主究其实质只能是一种关于民主的拟像。从栏目内容上看,《DV观察》和所有的民生新闻一样,不涉及党政要人的活动,不播报国家时事、政治要闻,更为彻底的是,它很少监督公权、也从不涉及公共事件、很少触及个体与体制之间的龃龉,更不会关注个体在社会转型期间的命运,而是沉溺于家长里短、飞短流长、街头趣闻和乡村异事。《DV观察》与我们时代的民主进程其实毫无关联,它只是徒有肤浅的、其乐融融的民主外观。不过,在现时代有这个外观就足够了,苏珊·桑塔格曾经说过:“对现实的揭示,一向是通过影像提供的报道来进行的……新的无信仰的时代加强了对影像的效忠。”[3]那些经常观看《DV观察》的观众,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的“现实”,却忘记了民主进程仍然任重道远的现实。

《DV观察》的出现和流行充分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后革命时代,这个时代的哲学是犬儒主义的,这个时代的美学是仿真主义的,这个时代的媒体热衷于制造各种表象,而大众则满足于享受各种表象。既然一切都可以通过表象获得,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说,《DV观察》正是生产民主表象的优秀工厂。

二、电子媒介时代的娱乐精神

当面对“娱乐”这方配料时,“民主”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事实上,“娱乐”才是《DV观察》念兹在兹的精神,而“重点打造视觉冲击力强、气氛渲染力强、互动参与性强的动感时尚、娱乐化节目”[4],正是《DV观察》从开始就已明确的宗旨。

“娱乐”本来是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娱乐业也自古有之,但只有借助于现代的技术手段,娱乐业才能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娱乐”也才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精神,成为凌驾于个体生活之上的主要意识形态。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技术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娱乐精神的发展史,因此双卡录音机和邓丽君的情歌才会成为1980年代的文化关键词,被许多书本反复提及。如今,各种便携式的视听设备层出不穷,电影、电视以及网络更是以强大的技术支持,为人们准备了豪华版的感官盛宴。我们已经进入了电子媒介时代,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使“娱乐”以一种强大的、无孔不入的方式侵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一切满足娱乐需求的技术和设备之中,电视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如今,低廉的价格和超强的覆盖率使得它以生活必需品的形式走进了千家万户,众多的频道和栏目也为人们提供了多样选择的可能。但在波兹曼看来,这种可选择性仅仅是一种表象,“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5]77。他还断言:“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5]72以波兹曼的论点来观照中国的电视行业,也许会有失周全,但也大致可行。事实表明,那些深谙娱乐玄机的电视台已经从中受益很多。

《DV观察》在对娱乐精神的领会上丝毫不比其他栏目的娱乐节目差。作为地方电视台的栏目,《DV观察》以一种剑走偏锋的方式加入了娱乐制造的大军。它努力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事件中发现娱乐的因素,为此,它“重点关注百姓身边的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4]。在这一点上,《DV观察》似乎是在抗拒那种认为日常生活是平淡无奇、百无聊赖的观点,它极力提取的是日常中或刺激感官、或摇荡心神的断片,以激起观众的兴奋。于是,我们看到新上市的草莓、看到长相奇特的动物、看到一场特大暴雨、看到火灾等等。对于观众来说,“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正如相反的形态,被看也是一种快感”[6]。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为那些新奇的事物或事件惊叹之时,当我们安全地“偷窥”他人的故事之时,《DV观察》正是在弗洛伊德的意义上成了制造快感的制造器。

《DV观察》并没有耐心给我们讲述一个很长的故事,屏幕上呈现的总是片断与片断的快速闪接,这就从形式上阻断了让人们深入思考的可能。如波兹曼所言,“电视上每个镜头的平均时间是3.5秒,所以我们的眼睛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屏幕一直有新的东西可看。而且,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动一点脑筋,看电视的目的只是情感上得到满足”[5]76。娱乐需要的是轻松不是沉重,因此在《DV观察》中,解说、配乐以及具有动漫风格的字幕等等,使一切可能引起沉重的话题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当一个流浪者在街边醉饮,唱着军歌表演武术时,他仅仅是被当成一个笑料来表现,观众甚至可以听到镜头背后压抑不住的笑声。任何同情都被删除了,镜头不会引导观众去想象一个失败的男人背后的故事,更不会让观众去思考一个追不上现代化列车的边缘人的悲哀。《DV观察》使得所有的片断都停留在表层,而所有的片断也都以即时性的娱乐为目的,它要求的也仅仅是观众在观看瞬间的快感。

两年多来,《DV观察》为了娱乐观众一直在拓展新的内容。它从2008年7月起增加了相亲板块,直播求偶现场,据说这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打造良好的征婚平台,但笔者以为这不过是更彻底的隐私大放送,不过是对暴露癖与窥隐癖的双重想象与迎合罢了。在这一点上,《DV观察》并不孤单,因为在目前的媒体上,出卖隐私已经渐成流行趋势。2009年5月,《DV观察》又模仿某卫视台打造了水上运动项目“快乐大冲关”,从此每天的节目中都要播出“冲关”最精彩的镜头。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渴望成为明星的人在冲关前模仿明星的表演,还可以看到他们落入水中的各种姿态,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笑声。对身体本身的“看”和“被看”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正轻松快乐的瞬间,我们也可以在这个瞬间充分领会到《DV观察》娱乐观众的良苦用心。

1980年代以来,技术的进步已经带着我们在娱乐之途上越走越远。如果说在1980年代,听一首情歌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感官娱乐的满足,而且意味着可以在马尔库塞的意义上,获取对抗旧时代革命价值的话,那么在今天,娱乐所具有的消解革命价值的功能已经彻底丧失。面对着越来越丰富的娱乐节目和越来越沉谙于此的观众,《DV观察》面临的问题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怎么做才能让明天比今天更娱乐。

当然,作为地方电视台地面频道的栏目,《DV观察》无疑为观众提供了洞察媒体和时代的窗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DV观察》已经开始面临民主和娱乐的种种困境。对此,笔者的态度是消极的,并认为它终将被新的栏目所取代,因为在一个以娱乐精神为主宰的大众传媒时代里,这是一切娱乐节目的必然结局。

[1]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7.

[2]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1.

[3]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黄灿然,译.北京:译文出版社,2007:153.

[4]焦作小李飞刀.2009年DV观察焦作分部领导班子评选[EB/OL].http://www.hongxiu.com/diary/view/view.asp?id=851166.

[5]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三联书店,2006:640.

G222

A

1000-2359(2010)04-0230-03

2010-04-06

[责任编辑 海 林]

猜你喜欢
娱乐民生栏目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