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德国的战争观

2010-08-15 00:46张国臣
关键词:德意志尼采超人

张国臣

(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论近代德国的战争观

张国臣

(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宣扬战争是人类的高尚行为,鼓吹战争的崇高意义和永恒性,认为战争是人类进化所必需的自然法则,是一个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表现,是德意志民族的最高荣誉,是实现超人与天才的方式;坚信战争是解决纷争、达到目的最好最有效的手段。近代德国的战争观集中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对生存空间异常迫切的渴望与需求,是一种充斥着崇尚武力的军国主义、狂热的大国沙文主义、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强权主义好战型的战争观。这种战争观为近现代德国资产阶级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思想与理论渊源,把整个德意志民族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德国;战争观;民族生存意志;自然法则;民族最高荣誉;权力意志

在德意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战争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代以来,欧洲几乎所有的战争都与德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都有德意志人的身影,战争成为近代德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依靠战争崛起的普鲁士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依仗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在统一过程中,普鲁士把崇拜武力的文化传统传承给德意志,把军国主义移植、扩展到德意志帝国的各个角落和德意志民族的每一根神经之中,使德意志对普鲁士这套传统价值标准和理论崇拜得五体投地。德国人更加认为“德国之所以伟大,武力和战争是其唯一源泉”[1]31,相信战争的万能。德国陆军元帅戈尔茨曾宣称:“我们是以我们刀剑的锐利,而不是以我们思想的锐利赢得我们的地位的。”[1]31德意志民族沉醉在军国主义传统之下,迷信武力、强权,相信凭借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切,达到目的。在这样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德国特有的战争观得以形成。

一、鼓吹战争的崇高意义和永恒性

近代德国战争观宣扬战争“不仅是人民生活的一个必需的要素,而且也是文化中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它的确可说是真正有教养的人民的力量和生命力的最高表现”[2]420,颂扬战争“在人类民族教育中扮演一个角色的最有生气的表现形式之一”[3],鼓吹战争是人类的高尚行为,具有崇高意义。

黑格尔宣称战争可以促进“各国民族伦理健康”[4]342,“战争是伟大的纯洁剂,战争有益于为长期和平所腐化的各国人民的伦理健康,正如刮风使海洋除去长期平静所造成的污秽一样”[5]147,“认为战争可以使一个民族保持生机,因为战争提高了人们的义务感,永久和平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应该的。永久和平会使一个民族堕落,像一潭死水,会发臭腐败,所以需要搅动……通过战争借用民族荣誉感把全国统一起来”。他鼓吹“文明民族”征服“落后民族”的战争,是某种争取对一种特定价值的承认的斗争[4]418,战争“具有更崇高的意义”[4]342。历史学家特赖奇克认为国家意味着权力,这种权力必须由组织良好的军队来体现。他宣扬战争是上帝的一种赐福,是上帝的法则,“上帝将保证使战争一再爆发,就像人类需要服用烈药一样”[6]228。他颂扬战争是人类最高尚的行为,“应当把战争看成上帝规定的秩序的一部分”,战争具有真正的“道德庄严”,“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战的时代;那种过分感情用事、慈悲为怀的判断事物的方式业已退居幕后”,“全世界一切人和事将永远不可能使所有政治势力得到意志上的统一,在它们的意志得到统一的那一天之前,只有战刀才是唯一的仲裁者。通过战争过程本身,我们业已学会认识战争在道德上的庄严伟大”,“战争的伟大恰恰就在于乍一看它似乎是恐怖——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自己的国家愿意克服人类自然的仁爱之情,屠杀并未伤害过自己的那些同胞,甚至是他们作为英勇的敌人而敬佩的人。人们不但要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且还要牺牲自己灵魂上的自然而正当的本能;为了爱国,他必须献出自身的一切;战争的庄严伟大正在此处。……懂得历史的人也懂得,在全世界取消战争就等于打碎人类的天性”[7]302-303。老毛奇认为,战争是上帝用来维持世界秩序的手段,是对人类施加的可怕的但却是有益的折磨,是送给人类的礼物。人类在平时所具有的许多即将抿灭的最祟高品质,将会在战争中得到充分发扬,“战争会开发和显露人类最优秀的光辉”[8]。鲁登道夫认为,“战争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其伟大意义必须做到家喻户晓,以便其与本身的价值相符合”,“一个高贵的民族为了理想或为了自己生存而战,不能被视为野蛮的,而是文化最高尚的表现。为此而战是人类崇高的行为。为了人类的理想,不能顾忌个人的粗暴,更不能意志薄弱。就斗争的形式而言,以骑士的气概,使用真枪实弹进行一场战争,要比那种在表面和平的掩盖下,企图利用金钱的力量或阴谋诡计挫败敌人,具有更为崇高的道德”[9]355。

近代德国战争观在鼓吹战争是人类的高尚行为、具有崇高意义的基础上,宣扬战争是解决纷争、达到目的最好最有效的手段,战争具有永恒性。黑格尔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处在这样的自然状态之中,即战争状态之中。他认为,在国家关系中,“没有裁判官,充其量,只有仲裁和调停人,而且也只是偶然的,即以争议双方的特殊意志为依据的。

……如果特殊意志之间不能达成协议,国际争端只有通过战争来解决”[4]348。因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战争是永恒的,也是道德的”[5]238-239,永久的和平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特赖奇克鼓吹,“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的必要,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要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灭战争,不仅是一种荒唐可笑的希望,而且也是极不道德的希望。这将造成人类灵魂的许多基本的和高尚的理想萎缩

……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执迷于永远和平的幻想就必然要在超然孤立中失败达到无可救药的地步”[5]148。老毛奇认为,战争是上帝为维护世界秩序而运用的一种无法避免的手段,是国家为实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暴力行动,各民族的分歧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战争是最后的,但也是最合理的、最公正的手段”;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永久和平只是梦幻”[10]379。

二、宣扬战争是民族生存意志与荣誉的最高表现

近代德国战争观把战争看做是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表现,是实现民族和国家复兴的最有效手段,是德意志民族的最高荣誉。

近代德国战争观认为,战争可以激发民族精神和力量,是实现民族国家生存和复兴的最有效手段。黑格尔把战争看作是国家强大的内在活力。他说:“在和平时期,市民生活不断扩展;一切领域闭关自守,久而久之,人们就腐化堕落了,他们的特异性也愈来愈固定和僵化了。但是,健康需要躯体的统一,如果一切部分各自变成僵硬,那就是死亡。”“战争的结果,不但人民加强起来,而且本身争吵不休的各民族,通过对外战争也获得了内部安宁。”[4]348,341—342尼采认为,战争可以扫荡腐败堕落,消除积弊,激发民族精神和力量,实现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复兴。在他看来,一个民族如果贪生怕死、奴颜卑膝,就必然走向没落,失去在世界上存在的资格;“在一些变成或懦弱可鄙的民族假如他们真正想继续生存,可以用战争来作为一种补救的方法”[11],对于这样的民族,要想复兴,就只有靠战争。他坚信,凡优秀人才出现、高级种族的形成、坚强统治的建立,都要依靠战争;只有战争才能创造伟大的民族。伯恩哈迪认为,战争“对德国人来说只有一个选择——成为世界强国,或者被毁灭”[2]420;那种谈论和平是没有前途的空想,是“不道德的,不人道的”[2]420。鲁登道夫指出:“战争和政治服务于民族的生存,但战争是一个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表现。”[12]特赖奇克声称:“只要存在着战争的可能性,一个民族的精力才能保持旺盛。”[9]355

通过“铁血”手段实现统一的德国,把战争看做是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表现,把战争价值观建立在“生存空间”的基础之上,认为日耳曼种族生存的先决条件是要有足够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不仅是强权政治的基础,而且是粮食的来源,因而宣扬战争的价值就是为种族争夺生存空间。伯恩哈迪宣称,“坚强、健全、兴旺的民族的人口不断增多需要不断地扩大国境,以便安置剩余人口。但是,既然地球上差不多所有地方都已殖民化,新土地只有靠牺牲已占有这些土地的人来获得,也就是说,通过征服来获得,因此,战争与征服是产生于需要的法则”[2]420。力图通过战争与扩张谋求世界强国地位的德国资产阶级认为,将民族国家变成世界强国,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利益”,它主要取决于“权力欲”,国家的存在主要是“不断为生存和权力而斗争”;深信“大国未来的福祉将主要取决于对地球上其他地区的扩张程度”[13]10。弗里德里希·拉采尔把国家比做生命有机体,认为向邻国扩张领土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历史学家尤斯图斯·哈沙根鼓吹:“德国谋求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也就是说,德国自己要跻身于第一流的世界强国之林——的真正前提,只有通过这场战争才能完全见分晓。”[13]166

近代德国战争观把战争看做是德意志民族的最高荣誉。特赖奇克宣扬,“公共成员相互的忠诚任何地方都不像战争当中那样明显。现代战争不是为了商品和财产而进行。它涉及民族光荣的最高道义力量,它具有某些无条件的神圣性质”[14]。“军事荣誉是一切政治价值的基础,而在德国的丰富的荣誉宝库中,普鲁士的军事荣誉是一颗明珠,其价值之高不亚于我们的诗人和思想家的著作,盲目追求和平已经成了他们时代思想和道德的耻辱”[5]144。

三、坚信战争是超人自由与价值的体现

近代德国战争观把战争看做是实现超人与天才的方式和强力意志、自由价值的体现。尼采把权力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和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人生的本质就是渴望统治、渴望权力,人的生命取决于权力意志。他从权力意志出发,提出凡是能够增强权力的意志即为“善”。尼采由此提出世界历史就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进而提出了超人和超人社会的学说。尼采认为,历史演进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产生超人,只有超人能够产生、发展,世界才有希望。在尼采心目中,超人必须是天才和领袖,是残酷无情的斗士,超人要战胜一切、征服一切,就只能在战争中产生和发展;夺取权力、取得胜利必须通过战争来实现。尼采认为,高贵于普通人的超人,即使残忍狡诈、玩弄权术,像野兽一样喜好和发动血腥的战争,也掩盖不了他的勇敢和高贵,因而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少数杰出军事领袖或者“超人”的历史。尼采否定一切传统价值和善良,崇尚超人和无限的权力意志,并推导出夸耀战争、鼓动战争的狂热战争思想。

尼采认为,战争不仅使人保持着权力意志或者强力意志,而且还促进自由的实现。他宣称,要不断通过战争来超越自己,实现高贵者精神与体质上的超越,达到人的自由。在他看来,自由只是“超人”的战争自由、命令自由,大多数追随者只有服从的自由。尼采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准备为他的事业牺牲人们,包括他自己,意味着男性本能、好战本能支配其他本能”[15]101;实现自由的手段就在于“为自由主义机构而进行的战争,它作为战争而使非自由主义的本能得以延续”,从而“战争将导致自由”[15]100。他宣扬战争在“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战争锻炼出真正的美德,使道德升华,使人保持着权力意志或者强力意志;战争促进了自由的实现,是人的自由和价值的体现。

基于这样的认识,尼采断言欧洲和平发展时期已经过去,战争即将到来;通过战争,超人社会的力量将会实现,一个超国家的欧洲帝国将会建立,在战争中形成的新的统治种族将担当这个帝国的领袖。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宣扬超人的权力意志、赞美战争,鼓吹“你们爱和平应以它作为新战争的手段”,“我劝告你们不要工作要去作战,我劝告你们不要和平而要胜利……我对你们说只有战争,才使一切事业变成神圣。战争与勇气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大大超过慈悲”,“你们应当追杀你们的仇敌,你们应当举行你们的战争,而且为你们的思想而战”[16]。

四、渲染战争是德意志天然的“历史使命”

近代德国战争观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优劣”作为理论基础,认为弱肉强食、优胜劣败是宇宙的永恒法则,坚信战争是天意所赐的一种德意志命运,渲染战争是德意志天然的“历史使命”。

《泛德意志报》鼓吹,“种族生物学的世界观告诉我们,有治人的种族和治于人的种族。政治历史不外乎是治人的种族间斗争的历史。尤其是侵略常常是治人的种族的事业”,“这一类人能够侵略,可以侵略,应该侵略!他们应该做主人,他们做主人乃是为了他们自己和别人的福利”,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一种拯救人类的事业”[17]。日耳曼人是地球上最高级的人种,有权宰割其他劣等民族,统治全世界。尼采宣扬战争是人类进化所必需的,战争最大的意义,就是淘汰平庸的分子,创造出充满力量、热情、快乐的生命,即“超人”;假如世界和平,拙劣的分子都有生存的机会,那么人类就会逐渐退化。一个社会如果“本能地拒绝战争和侵略”,便是“没落的社会”。特赖奇克宣称,“我们的时代是战争的时代,我们的时代是铁的时代。……如果强者制服弱者……那就是一条无可争辩的生活规律”[7]303,因而德国人应当再次统治欧洲。德国的生命哲学提出了荒谬的战争理论:“战争等于生命,而和平等于僵硬和死亡。”“一切战争的真正根源在于,一切生命自身都内含着一种上升、生长、发展的倾向……一切死亡的东西、机械的东西都只图‘维持’住自己……至于有生命的东西则要么生长,要么衰败。”[18]

伯恩哈迪认为,战争是生物的需要,体现了“自然界一切法则,亦即生存竞争的法则”[19]513。战争是德国实现自己目标的唯一手段。他说:“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醒,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斗得到,必须战胜敌对利益和列强的强大力量。对国际问题的研究表明,斗争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战斗方式解决,舍此无它。”他宣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是一种发展法则,“必须不断被强调”[6]229。他狂热地叫嚷:“战争是万事之父——战争不仅仅是一种生物规律,也是一种道德规律,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19]503

黑格尔从历史哲学的高度论证战争是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使命”。在他看来,在世界历史中,战争是世界精神的工具,战争体现着绝对理念的民族的崛起,体现着世界精神的那种原则的传播与实现;只有到了日耳曼阶段,基督教自由精神和教义所体现的“绝对自由”原则才能实现。因此,日耳曼民族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领导力量,是最优秀的民族,其他民族只能起从属作用;“日耳曼是新世界的精神”,国家至上和从事战争,就是天命对日耳曼民族的要求。《泛德意志报》宣扬“一种思想高尚的高贵种族的入侵不意味着毁灭,而意味着更高度的发展。这是受命于天军主帅的”[10]442-443。这样,在德国资产阶级看来,应该靠战争完成其“历史使命”,保证其在“世界统治中的应有份额,统治世界是人类本质和人类崇高职责赋予文明民族的责任”[13]10。因此,近代德国战争观坚信战争万能,战争是天意所赐的一种德意志命运,是德意志天然的“历史使命”。

五、结语

近代德国战争观具有浓厚的侵略扩张性,崇尚暴力、迷信武力、鼓吹战争,认为战争是解决纷争、达到目的最好、最有效的手段。对战争的崇尚,已根植于德意志民族的头脑中、血液里,已融入到民族生活之中。正是这种战争观把军国主义、扩张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思潮联为一体,使德意志民族充满了对战争的狂热和非理性化情绪,也使德国这架战争机器在短短三十年内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1]巴拉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GBeggers.The German Conception of History,the Nation Tradition of Historical from Herder to the Present[M].Wesley2 an University Press,1983:49.

[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M].董乐山,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

[6]吴友法.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J.W.汤普森若.历史著作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8]萨那.第一次世界大战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1.

[9]艾米尔·路德维希.德国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0]戴耀先.德意志军事思想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11]叶立煊.当代西方政治思想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1.

[12]鲁登道夫.总体战[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11.

[13]弗里茨费舍尔.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4]姜德昌.马克骑士——再度崛起的德意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81.

[15]尼采.偶像的黄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6]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44.

[17]维纳·洛赫.德国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18]卢卡奇.理性的毁灭[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408.

[19]丁建弘.德国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孙景峰]

K516.4

A

1000-2359(2010)04-201412-04

张国臣(1964—),男,河南邓州人,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10-05-05

猜你喜欢
德意志尼采超人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蛋超人
飞越超人
超人
我想变成超人
一个作为音乐家的尼采——尼采音乐思想探析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
尼采对修辞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