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国际化策略

2010-08-15 00:50:50贾兰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6期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企业

□文/贾兰举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美国,建筑业与钢铁、汽车行业并列为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左右。建筑业是关联性和带动性较强的产业。据推测,建筑业每增加1元产值,可以带动建材、机械等相关行业增加1.85元产值。1985年由日本大成建设株式会社总承包的“鲁布革工程”带来了我国建筑管理体系的全面改革。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越发激烈,现行的管理体制,现行的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模式,建筑行业不正当保护,行业队伍建设、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现行的建筑法规、标准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实施国际化策略是摆在我国建筑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

“WTO”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法制建设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一些协议,使得各成员国政府修改竞争规则变得非常困难,在几乎每一个涉及贸易环境的领域,成员国寻求多变、歧视性和保护性的政策都将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虽然我国已加入“WTO”几年了,但仍需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一是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有关规则及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二是我国加入“WTO”后,一切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国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要与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增强依法经营观念。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与协议和有关的国际惯例将成为约束和规范我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同时,我国应加强建筑业法制建设,强化《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认真规范国内建筑市场,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逐步扭转建筑市场无序的局面。建立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建筑市场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风险担保制度,维护承发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初步建立我国建筑业法律体系框架,切实提高与世贸组织的通融性。

二、强化管理机制,构筑我国建企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建筑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我国建筑业应把提高竞争力的重心放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转换企业的内部机制,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WTO”要求的管理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经济竞争也出现了新态势。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影响将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利于国际范围内建筑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利润的提高;又将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势国家的建筑业在竞争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体现建筑业水平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环保项目应运而生,如污水处理、危险品废物处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承包商必须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文明施工,减少过去施工工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

三、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发展动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我国建筑业应当及时捕捉和掌握国际承包市场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建筑企业应及时有效地得到第一手信息。同时,信息要有覆盖面,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网络,要通过海外机制和以世界各地的承包商、代理商、供应商及驻外使馆、经商处等为中心,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同时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以便及时准确地反映世界建筑市场情况,增加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机会,为我国建筑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国内外的信息,及时捕捉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切实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四、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我国建企的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约3,600万人,是美国建筑从业人员的4.5倍,而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正常年份建筑业总产值的20%,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我国2004年劳动生产率约28,2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我国建筑业应加大建筑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建筑企业要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以及建设部推广十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科学含量。加大建筑企业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步伐,采用国内外新机械、新设备,淘汰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不断提高建筑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要有计划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制定标准、合理布局,使构件、配件生产标准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产专业化、商业化。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科研开发中心。建筑企业应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收集市场信息、投标报价、施工设计、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应普及应用计算机,提高经营决策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国内少数特大集团已开始尝试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期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五、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资体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冲击国内的人才管理模式。许多国际跨国建筑集团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而这些建筑集团推行的是“本地化”策略,即建筑原料采购供应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特别是后者,不仅使外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人的优势,也为我国建筑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舞台。而外企丰厚的薪金、良好的福利、较好的发展前途深深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的建筑人才。因此,对我国建筑业来说,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建筑企业应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包括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国际著名建筑企业培训。有的企业可能认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出现流失的现象,得不偿失。不可否认,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对人才的培养。我国建筑企业应当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用好人才,这应成为我国建筑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六、实施灵活策略,不断加速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

我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我国建筑业应加强与国外著名建筑企业的合作。目前,运用“优势联合”,这是近几年大型国际工程中常用的方式。举世闻名的英吉利海峡第一条海底隧道工程,参加竞争的承包商,有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公司之间联合,也有西方国家建筑企业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筑公司的联合,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建筑公司的联合。其目的是发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竞争中获胜。我国建筑业应根据本身特点,适应潮流,加强联合,在联合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我国建筑业为了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抓好对外承包劳务这个主业的同时,应走经贸结合,承包劳务与境内兴办实体相结合,对外承包劳务与海外投资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增强综合实力,提高效益。我国建筑企业应立足发展大局,接受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协定与协议,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活动,在参与多边贸易的基础上,积极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建筑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

七、加大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国际集约化发展战略

目前,国际建筑业宏观环境呈现出新特点,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规模空前。我国建筑企业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既要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和发挥区域优势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市场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不断调整结构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认真研究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规律,挖掘建筑市场发展潜力,找准建筑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区域优势的发挥,必须以建筑市场为向导,把区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通过加快我国建筑企业结构调整,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强强结合,形成一批具有综合总承包能力、融资能力强的大型、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建设部出台建筑企业综合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结构体系的实施步伐。我国建筑业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混合经济,提高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能力,增强建筑企业的发展后劲。当然,中小型建筑企业要在“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上,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上下功夫,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而且也是今后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得以生存的良好选择。我国建筑业应抓住当前的良好时机,通过“激励机制”规范经营成果的利益分配;通过“监督机制”监控我国建筑企业管理者行为;通过“制约机制”实施有效的控制。通过“三大机制”的运用,不断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集约化进程。

八、加强经营开拓,努力提高国际建筑市场占有率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为我国建筑企业大规模进军国际建筑市场创造了条件,我国建筑企业应充分用足、用好对外签约权,实施“外向带动、输出兴业”的战略,扩大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和劳务输出,努力实施对外承担设计、房地产开发以及工程咨询、建筑监理、技术服务等。过去由于我国不是“WTO”成员国,很多国外的项目我国建筑企业不能承建,只能做当地外资项目,如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以及部分私人投资项目,并且受到的限制也很多。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建筑企业可以进入我国建筑市场,同样我国建筑企业也可以进入国际建筑市场,这将为我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筑市场开放后,国内的一些项目将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招标,将有更多的国外建筑企业参与,我们可以学到国际上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这样,可以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有利于我国建筑业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为我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强化政策导向,为我国建企迎接国际化挑战创造条件

世贸组织的成员国政府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制定者,而不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不能直接介入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我国政府应按市场经济原则办事,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不直接干预我国建筑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确立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使企业尽快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我国要加快规范化建筑市场的培育,逐步消除影响建筑业发展的地区和所有制之间的壁垒,逐步取消限制合理竞争的地方保护主义的规定,优化建筑市场环境。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实施统一透明的对外经贸政策,主张各成员国相互给予非歧视性的贸易待遇。“WTO”要求各成员国开放建筑市场,允许国内外建筑企业进行开放、公平和无扭曲的竞争。按照这些规则,我国应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总之,我国政府应当努力为我国建筑业改善运行机制,构筑良好的市场环境,帮助我国建企增强参与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的能力,为我国建企迎接国际化挑战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建筑业建筑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0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建筑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