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 杰 蒋亚朋 祝爱民
辽宁第三产业演进特征及发展对策
□文/梁 杰 蒋亚朋 祝爱民
经过多年发展,辽宁第三产业从规模、数量以及质量上都得到较大提高,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处于劣势水平。辽宁应从优化产业结构、适当调高第三产业比重等方面着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辽宁;产业结构;第三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第三产业可分为流通和服务两大部分,具体又可划为四个层次: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和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同时还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在内的为社会需要服务部门的四个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进一步完善辽宁的经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促进辽宁的腾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政策、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近年来辽宁第三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9年的1,649.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647.46亿元,增长了2.82倍。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第三产业近年来年增长幅度都超过10%,2004年后增长幅度加快尤其明显,如2007年的增长幅度达到了13.87%,2008年高达15.12%;从各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分布上看,辽宁1999~2008年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持续上升,从1999年的35%上升到2008年的41.2%;从就业结构变化趋势来看,辽宁的工业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第二产业没有吸收劳动力,而是排斥劳动力,辽宁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转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在看到辽宁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和我国比较发达省份的第三产业发展相比,现阶段辽宁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处于滞后阶段,这直接阻碍了辽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约了辽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辽宁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凸现出来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偏低。过去10年,辽宁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总体规模仍然不大且占GDP的比重偏低。2008年广东、江苏、山东三个省份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超过万亿,辽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47.46亿元,仅为广东、江苏、山东的一半甚至更少。2008年全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0.1%,辽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4.5%,低于全国水平,排第20位。第三产业是考察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达到70%左右,如美国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4.5%,2008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为73.25%,辽宁与发达国家及发达省市相比,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差距仍然很大,说明辽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
2、区域间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大多数情况下,第三产业是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发展的。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的辽宁省,总体城市化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由于辽宁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劳动力分布不均,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不一样,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仍有明显的差异。辽宁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其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主要集中于大连、沈阳两个市,沈阳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39.04亿元,大连为1,293.04亿元,而朝阳、阜新、葫芦岛、盘锦、铁岭都未超过百亿元,前后两者相差十几倍。丹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1.43%,沈阳为48.41%,而本溪、盘锦不到30%。城市间差距拉大,不利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3、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需增强。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国政府也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的资料显示,2003年美国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人数比为2.5∶21.6∶74.7。辽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有所上升,但由于辽宁当前城市化进程和市场化程度都较低,以及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金融保险、技术研发等行业对从业人员都有较高的技能要求等原因,辽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及发达省份,第三产业中真正能够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就业的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未被挖掘出来。
4、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低。尽管辽宁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但其结构层次未相应提高。按国家统计局对第三产业划分的四个层次进行统计,2000年四个层次的比重分别为53.9%、29.3%、10.2%和6.6%,2006年分别为48.3%、33.5%、11.1%和7.0%。可见,辽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很小,各层次增加值占第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动幅度不大。第一层次流通类部门下降了5.64%;第二层次生产和生活服务类部门增加了4.2%;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服务类部门上升了0.9%;第四层次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类部门上升了0.4%。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第三产业以金融、信息、咨询、科技等为主的第二层次的部门明显不同,近年来辽宁仍然以常规性的传统商业、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第一层次保持着第三产业中的主导部门的地位。且表现出劳动密集型行业(社会服务、房地产业)的发展快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金融、保险业),市场赢利性行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电业)发展快于非市场化行业(教育、卫生和科学研究等)的发展特征。这说明辽宁第三产业是在一种低水平上的扩张,结构层次比较低,这种内部结构不利于辽宁第三产业自身发展或国民经济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第三产业从规模、数量以及质量上都较以前得到较大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较,仍处于劣势水平,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究其原因体现在:辽宁经济发展水平未达到足够带动第三产业的水平;银行、电信、保险、铁路和航空运输等服务业领域维持着较高的行政垄断地位;辽宁资源型城市的第二产业比重普遍明显偏高;省内各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等。但我们也看到,辽宁在区位和人才方面有着发展第三产业的先天条件。未来应在大力发挥现有优势的同时,注重第三产业其他增长点的培育,变潜在优势为发展优势。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但事关辽宁在全国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也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后劲有着较大的影响。未来加快辽宁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产业结构,适当调高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从本质上取决于总体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一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重要性,必须进一步合理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由速度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长期以来,辽宁的二次产业在产业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发展第二产业所需的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的规模和数量也最大,尽管如此,大规模的要素投入所获得的经济增长空间却极其有限,其解决就业等问题的效率远不如一三产业。因此,从长期来看,应进一步调高辽宁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使辽宁经济的产业结构在比重上趋于合理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袭卷全球的情况下,更应该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第三产业上,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就业,以就业的增加、失业的减少来确保辽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教和人才优势。当前辽宁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开始迈向国际市场,尤其在第三产业方面存在发展优势。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交通便利。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为辽宁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区位条件,应通过沈阳-大连城市群的建设,在旅游、会展、金融等领域确立其高层次第三产业在东北的领军位置。另外,辽宁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贸易伙伴已经遍及世界217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10多家在辽宁投资。辽宁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较好,一批在国内较有影响的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为辽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应努力实现现有优势第三产业在管理方式上与国际的接轨,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不断升级。同时,在人才机制方面的创新以吸引优秀毕业生留下来也是未来各级政府及企业需要长期不断总结的问题。辽宁应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机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充分发挥辽宁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教和人才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布局,从而保证辽宁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3、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辽宁现有的第三产业结构不足以支持辽宁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更难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辽宁需要建立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企业的技术能力,鼓励企业和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发,以市场化为方向,解决第三产业长期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活力和动力问题。此外,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诊断服务体系、技术信息网络等公共品的投资,建立健全法规体系、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创造高效有序的生产服务市场环境,在这些非盈利服务上加强财政投入,明确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市场秩序。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业务。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给服务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无论是早期的B2B、B2C、网上商店,还是新兴的“威客”一族,都使服务业向便利化、快捷化迈进了一大步。网络打破了现实世界的物理限制,解决了时间、空间、成本等因素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以“威客”为例,“威客”是一个在网上出售智力成果并获取报酬的群体,类似于日常所说的“点子公司”。不同之处在于,做一名威客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只要适时参与网上竞标就有可能获得收益,既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又无运营风险。同样,招标者也省去了大笔的中介、咨询费用,只要把待解决的问题和悬赏金额挂到网上,就会有天南地北的“威客”竞相为其解难。买卖双方在网上都实现了零成本交易,大大活跃了信息咨询服务行业。“威客”的兴起对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利用网络资源扩展业务,完善网上服务质量,以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实现第三产业繁荣的重要方式。
5、加快以软件业为代表的新型第三产业发展。软件服务业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高科技产业,这一行业不仅利润可观,而且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极大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提高地区的软实力,对区域经济有相当的关联带动作用。在沈阳,以东北大学为中心的信息软件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大连对日本的软件开发外包服务也已取得相当大的成绩。因此,辽宁应把用信息技术升级第三产业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计突破新兴第三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政府应着力为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构建平台,采取规划指导、资金扶持、高效服务等有力措施,出台相应的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出口政策、创业政策、教育培训政策、采购政策等,加快辽宁软件产业发展速度,使软件业成为辽宁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沈阳建成国内一流的软件产业基地。
[1]温蕾.浅论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8.21.
[2]张兵.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
[3]王立平等.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李媛,陈少芬,李倩.辽宁产业结构的逆向演变特征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该文系辽宁省科技厅2007年计划项目“辽宁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对策研究”(2007401009)研究成果之一
F127
A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