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南阳理工学院建筑系 河南南阳 473001)
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分析研究综述
张超
(南阳理工学院建筑系 河南南阳 473001)
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是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竞技排球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全国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1986年我国原国家教委批准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成立了包括排球在内的 11个大项的高水平运动队,形成了比较规范化管理的新秩序。并且结合现在全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发展情况,对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借鉴意义。
中国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现状分析
1986年我国高校开始试办高水平排球队,教育部审批的这些学校经历了起初的从专业队引进队员,目前主要从地方体校和青年队挑选新生,已经建立起文化学校与运动训练并重的教学体制。开办高水平排球队不仅为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开阔视野,拓展路径,也为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高校自1986年开始发展高水平排球队以来,结合前辈研究经验,队所形成系统的体制进行分析。
2.1 目前我国高校排球运动员的阶段培养目标。1986年至1990年,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生排球运动员,为提高学校排球运动技术水平打下基础,并取得较好效果。
1990年至1995年,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排球运动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省级运动队的水平,能承担世界大运会的部分任务。
1995年至今,使排球老师、体育场(馆)、设施、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等达到较高水平,学校排球运动技术达到国内较高水平。能承担世界大运会主要任务。学校排球训练成为国家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
2.2 目前高校排球运动员培养目标达到状况。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基本能承担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比赛任务。但是,由于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基数大,则达到或接近省级水平的运动员比例还很低。
2.3 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培养目标的展望。对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水平,不能拔苗助长,不能片面追求运动成绩,应跟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紧密联系起来,应形成一种较为合理的体制来保证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的发展,从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改革来看,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应该在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的选拔上占有一席之地。
3.1 基本情况
3.1.1 组织机构。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在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宏观管理下,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协助下,由大排协具体领导和组织。大排协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有三届理事会。现阶段大排协共设7个职能部门,包括常务理事会、秘书处、竞赛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科研教学委员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及裁判委员会等。下属高校会员单位逾百所。
3.1.2 竞赛管理。运动员分甲乙两组参加大学生排球比赛。现阶段大学生排球比赛主要有每年一届的“兴华杯”排球赛和四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排球比赛,比赛仍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中赛会制。
3.1.3 学籍管理
主要形式:1)预科班,文化成绩较低的运动员先在预科班补习1~2年基础文化课,再经学校考试合格后再转为正式学生;2)取得正式学籍的运动员,部分学校按照学生志愿,分别录取在各系,随不同的专业班上课。
3.1.4 人员构成情况
1)运动员。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规定的报名条件,高中阶段获省级或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前 6名以及获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者,均可报考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其选拔主要由各省招生办与省教委体卫处统筹负责,实行行政手段筛选录取。2)教练员。现阶段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教练员基本由本校育部门选派有一定排球运动经历的教师担任,其中大部分教练员承担双肩挑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只有少部分院校安排了专职的教练员,或外聘专业队教练员兼任。3)裁判员。据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执法于全国最高水平的主客场排球联赛的裁判员中有 70%左右是来自于教育系统的教师,其中绝大部分是高校的教师。4)管理及科研人员。现阶段的管理基本由学校体育教研部有关领导直接负责,成绩突出的高水平排球队也有些由学校主管体育工作的校长直接负责。但科研人员配置在高校尚处于空白。
3.1.5 基础设施及经费保障
经调查,办高水平排球队的高校均具备训练基础场馆等设施条件,基本能够保证高水平排球队的日常训练。在训练补助等经费方面,各校标准不一,从3~15元不等,大部分都能按时发放,而且训练场馆和经费投入方面也在逐步改善。
3.2 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情况
3.2.1 运动成绩
调查显示,约 60%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自己的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认为没变化和有些下降的约30%,仅有7%左右认为自己有很大提高,还有3%左右认为自己的水平明显下降。大约60%的教练认为运动员水平有提高,25%认为水平能够维持现状,15%左右者认为水平出现高起点低走势的现象。
3.2.2 文化水平。大部分学生运动员认为完成学业有一定的难度。教练员普遍认为现有课程压力过重,对于普通大学生都有一定难度,如高等数学、英语四级考试等,何况这些文化基础很低的特殊大学生呢?专家们也基本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这是现行体制造成的,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目标之一,有效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并未见到明显改观。
3.2.3 训练的动因。接近60%的运动员把排球与未来升学和兴趣爱好考虑到一起。围绕个人发展的思想渐占主流,这种外显的功利意识水平,与《规划》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4.1 开辟财源增加对排球队资金的投入。物质基础与资金投入是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课余训练试点工作评估方法》中相关规定,运动员年度训练经费的标准应为人均 4000~5000元但大多数试办高水平的高校均未达标。高水平排球队的训练和竞赛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单列的训练竞赛维持经费和教育体系行政拨款。
高校排球运动经费的投入较少,造成许多排球队经费匮乏,还有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不能保证教练员和运动员补贴较少,大部分高校没有运动员专用食堂,营养也得不到较好的保证。国内参加高水平比赛的机会极少,主要是缺乏外出参赛的资金,国外的交流多数也只是因为资金问题而不能参加,特别是领导倾向意识极大地影响了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训练质量。
物质条件的好坏、资金的投入多少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领导关注的项目,资金投入的多。运动队建设的效果就不同。某些大学对本校运动队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从上层领导亲自抓,尖子生的来源;到重资金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的配备,有些项目确实成绩斐然,的确在高校乃至在全国高校立足于冠军之位。特别是某高校运动员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能拿到金牌。也能成为国家输送运动员。这不仅仅是高校的荣誉,而且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从中能看出高校也能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潜力,能为国家输送人才。这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会产生积极的效应。特别是对专业队放在大学里办也是一个理想的发展前景。
4.2 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协调解决训练与学习的问题。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需要与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接轨,学生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要有一些列管理机制。借鉴国际化的管理是排球俱乐部发展的方向。先进的国际化管理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
高等学府的高水平运动员应该和其它大学生一样,享有同等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完成和其它学生同样的学业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主要是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集体进行专项运动训练。并有责任和义务代表学校参加各级的重大专项体育竞赛活动,赛出成绩,赛出风格,为学校争光。但是,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各试点校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时,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在全国性或重大体育赛事中,发挥最佳水平,创造辉煌成绩,为校争光。强调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专业文化课的学习和提高,运动训练时间不断增长,运动负荷逐渐加大,使他们把大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上,最终耽误了学业的完成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违背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专业文化知识,这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因此,要使学生运动员明确自身的任务和目标,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提高,以期顺利完成大学四年学业。
4.3 排球技术交流需要高水平的教练员。体育交流活跃应该是高校,校与校之间技术交流和技术水平提高的方式,虽然“体教结合”实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体教结合”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一个方向毋庸置疑。美国是“体教结合”的一个典范,他们大部分优秀运动员都是从大学中产生,但美国的大学规定学生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时间不能超过20个小时,这与他们训练时间少;训练质量高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大学生运动员每天训练有3个小时,他们还能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国内许多教练员延续古老训练手段,认为大运动量训练,长时间的磨练才能出成绩。许多学生运动员学习之余,在每天课余时间花许多时间训练,未必能收到预定的效果。因此教练员的职业水准,综合能力、教育理念、科学的训练方法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质量。目前的高校教练员大都是体育大学毕业、或是体育研究生成为高校教师,从事专业训练时间较短,根本没有排球职业的经历,虽然研究生学历的很高,但是从技术到比赛的经历比赛的控制和意识上,远远达不到竞技比赛的水平。且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实践结合的程度不高,训练工作的业余性也导致了教练员精力分散,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因为他还要上课,还要完成规定的科研。所以高校运动队的建设也应考虑到训练与教学分开,让带队的教练全部心思都在运动队的训练和科研上,让教练员们一心一意投入训练和比赛。
4.4 借鉴篮球看排球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无职业体育俱乐部,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出现了以足球、篮球职业俱乐部。高校可以借鉴经验和方法把排球俱乐纳入法制的轨道,使其正规化的发展,进入国际化的水平。借鉴篮球CUBA和大超联赛。事实上,篮球一直是“体教结合”率先者,中国篮球曾经走过学校路线,在篮球市场上着实火了一把。奥神队把队员放在了国外大学学习、训练。可以看出大学有着文化的气息,可以修炼队员,熏陶体育比赛。因此,训练与学习是大学体育发展趋势、并看到了希望。排球,我国国家排球队在世界排球比赛称雄,有着五连贯辉煌的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有着良好的名誉,排球有着这样好的氛围。
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探索研究。现在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多采用“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对高校排球运动和技术水平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和积极性的影响力、年年联赛中不难看出“比赛的激烈”,但是还缺少一种外在的氛围,缺少市场宣传传媒和鼓动的效应。排球要想在大学普及和提高,乃至参加世界大学生排球赛,全部是真正的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运动员,那时“体教结合”排球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未来排球人才培养方向因该是: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大学排球的水平应该与专业队水平相差无几。这样可以推动高校排球的运动发展,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也应该借鉴“体教结合”成功的模式,拓宽高校的排球市场,使高校排球发展不断跃进。
[1]周雷.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与管理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报.体育科学,1996(6).
[2]唐文慧,等.发展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3]王成,等.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4]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全国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研讨会情况(群体工作简报),2000(2).
[5]骆功建.浅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急需解决的问题[J].吉林体育学院报,1997(2).
[6]陈汝达.对当前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的看法[J].湖北体育科技,1996(1).
张超,南阳理工学院建筑系教师。
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