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专业俄语课堂教学现状思与行

2010-08-15 00:45:45
关键词:俄语总数手段

王 洋

(鸡西大学东方语言系,黑龙江鸡西 158100)

高等教育专业俄语课堂教学现状思与行

王 洋

(鸡西大学东方语言系,黑龙江鸡西 158100)

随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国家对俄语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老教材实用性差、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步伐,寻找症结之所在,解决实际问题,是高校教师应尽的责任。

高等教育专业;俄语;课堂教学现状

为了准确地掌握高校俄语专业的课堂教学情况,我们在黑龙江省内的几所高校对俄语精读课堂教学展开了全面的、细致的调研,调研主要通过“问卷 +听课”的方式进行的。问卷内容共有 19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情况;(2)俄语课堂教学方法和采用的教学手段;(3)俄语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4)教材的使用情况;(5)教学内容的实用性;(6)教师能否因材施教等。问卷共发放 240份,收回 225份,回收率 94%。其中,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参与情况”一项中,选择“教师讲得多”的共有 78份,占调查总数的 35%;选择“教师学生各半”的共有 99份,占调查总数的 44%;选择“学生练得多”的共有 48份,占调查总数的 21%。在“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一项中,选择“未使用,仍是粉笔 +黑板”的有 79份,占调查总数的 35%,“偶尔使用”的有 116份,占调查总数的 52%;“经常使用”的有 30份,占调查总数的 13%。在“教材的实用情况”一项中,“非常实用,基本都用得上”24份,占调查总数的 11%;“比较实用,大多数用得上”125份,占调查总数的 56%;“不太实用,书面色彩浓”55份,占调查总数的 24%;“内容用不上,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21份,占调查总数的 9%。在“专业课教师是否具有翻译经验或者实际工作经历”一项中,“多数有”143份,占调查总数的 64%;“部分有”65份,占调查总数的 29%;“少数有”13份,占调查总数的 6%;“几乎都没有”4份,占调查总数的2%。由于篇幅所限,其他的一些相关的调查在此不能一一列出,但从以上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俄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高校俄语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俄语课堂教学情况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传统教学观念上的重语言结构、轻交际功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逐渐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尽管如此,俄语课堂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一言堂”的情况依旧存在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中主要以翻译句子和回答问题为主,教师“一言堂”的情况依旧存在。尽管革新了许多年,教改了很多年,但是这种传统教学的弊端一直无法在俄语课堂教学中根除。一些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上课就是个简单的程序,课堂上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致使部分学生对于俄语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还产生了抵触心理。学生们在课上忙于记笔记,课下忙于背单词和语言知识点,为了应付某种过级考试,反复地、大量地做题,这些都严重地悖逆了学生学习俄语和教师教授俄语的初衷,“哑巴俄语”就是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产物。许多同学甚至在毕业后由于工作的需要重新进入培训班学习,这无疑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1.2 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现代俄语课堂教学仍以“粉笔 +黑板”为主,这种教学手段有一定的优点,比如突出重点难点,概括和浓缩教材的内容,既是教师的授课提纲,也是学生的复习提纲。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忽视这种教学手段中存在的弊端。这种教学手段枯燥、乏味,表现苍白,不利于刺激学生的记忆,更无法唤起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著称,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实际教学目的不明确等原因,使多数多媒体课件流于形式,忽视了实用性。经常是一节课下来,教师手忙脚乱地用电教媒体表演了一番,学生只感觉眼花缭乱,又热闹、又好玩,可实际知识却没有学到多少,完全失去了现代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1.3 教材陈旧,实用性较差

高校所使用的俄语教材主要是黑龙江大学编制的《俄语》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编制的《大学俄语——东方》教材。这两套教材从编制到现在已经 10年左右的时间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材中的许多词汇和语法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其次,教材的内容与实际应用方面也有一定的脱节。

1.4 除了教学经验外,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俄语实际工作经验

现如今,从事俄语教学工作的专业课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对于俄语翻译、俄语导游、经贸俄语等方面的知识只是从书本上得到的,如果缺乏实战经验,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只能是“纸上谈兵”。

2 如何解决高校俄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化俄语课堂环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言堂”的情况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根本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俄语,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不得不上培训班重新补习,这不能不说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先从基本教学理念入手,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角色转换,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主导者和施教者,应该是帮助学生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要从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转换成为学习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必须主动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能够在真正的交际场合进行有实际内容、实际意义的交际,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这种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建造一个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弘扬自己的个性,爆发出自己创新的火花。

2.2 新旧教学手段相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新旧教育手段优点各有千秋。传统教育手段可以揭示出教材中最本质、最基础的东西。它把所学内容的精髓系统地、精确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大纲,方便学生记忆。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它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两种教学手段我们只要运用得当,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取长补短,必会进一步促进俄语课堂教学的发展。

2.3 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对旧教材加以补充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随之而来出现了大量的新生事物以及大量的新词,而我们的俄语教材由于更新慢等原因,正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从事高校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编写一套完善的教材是一项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劳动。从搜集资料到组织材料,从知识沿革到不断创新,一套新教材的问世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不落后于时代,为了解决教材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书刊、报纸、杂志等多种信息手段为学生补充和实际应用相关的信息。另外,由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制的《俄语》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大学俄语》(东方新版)已经问世,各大院校的专家正在紧锣密鼓地研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两套教材必将会给我们的俄语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空气”。

2.4 从多方位、多角度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这部分知识相当程度上要来自教师,就拿查阅资料来说,由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要求教师要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丰富的阅历,否则,根本无法指导学生。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课外知识,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们就会马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非常认真。有的学生甚至在教师讲完后还意犹未尽,此时此刻学生的注意力正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其实,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就体现于此,学生在对你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文化内涵产生钦佩之情的同时,教师的威信也得到了增强,教师在上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课堂效率就有了保证。

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单单指教学方面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掌握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应用知识。比如说高校俄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翻译、导游、对俄贸易等工作,如果专业课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实战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讲授,这会造成教学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在实际中进行应用。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途径有很多,比如:国际学术交流、校际之间的互访,这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方式之一。在国际学术交流与校际互访中,教师不但可以在学术钻研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口语的应用能力、言语交际的技巧方面也得到加深。此外,深入生活,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或者教师自发在节假日期间从事翻译、导游等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阅历,同时锻炼自己的俄语应用能力,在以后的俄语课堂教学中融入自己的实战经验,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对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外语教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它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高校的外语教师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1]张川峰.现代教育技术课题教学应用评价[J].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2008,(4).

[2]赵洪涛.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新课改的指导意义[J].教育革新,2007,(6).

[3]方瑞芬.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和改革趋势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3).

[4]李萍.如何上好大学俄语精读课[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999,(12).

[5]崔忠艳.俄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9).

G642.0

A

1674-6341(2010)02-0128-02

2009-12-07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重大科研课题《高校教育专业俄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编号:727)

王洋 (1976-),女,黑龙江鸡西人,助教,从事俄语教学法研究。

责任编辑:富春凯

猜你喜欢
俄语总数手段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6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23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外语学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2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
外语学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0:44
今日俄语:现状与问题*——《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一
外语学刊(2010年1期)2010-01-20 14: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