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军,洪 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4)
高校遥感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
杨卫军,洪 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4)
作为新兴前沿科学,遥感以迅猛发展之势成为21世纪三大核心技术之一。为适应时代发展与国际竞争需要,遥感一级学科的增设工作正在积极酝酿之中。鉴于年轻学科的特殊性,通过对建设现状的分析,从学科定位、专业层次与方向、发展目标与战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以保证学科建设活动能够沿着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
高校;遥感学科;学科建设
学科是大学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本载体。作为教学、科研的结合点,学科建设涵盖了学科群布局、学科方向、学术梯队、研究基地、人才培养等诸多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考察学科建设的立足点和指标体系。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遥感是在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在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潜力之巨、爆发力之强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就技术层面而言,以遥感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科技领域的领头羊;就应用层面而言,遥感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全球宏观研究等诸多重要领域。但纵观遥感学科建设不难发现,无论从理论建设、方法研究、队伍建设还是学科的整体规划方面,遥感学科都存在较多的可拓展的空间。鉴于遥感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作为年轻学科的特殊性,如形成时间短,尚不属于一级学科,缺乏先例可循等等,我们有必要在大量调研、较为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对其学科定位、专业层次与方向、发展目标与战略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使之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遥感”一词由美国海军研究局伊夫林·L·布鲁特(Evelyn·L·pruitt)于1960年首先提出,并得到学术界承认。我国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田国良教授的863课题项目报告《我国遥感应用现状、问题与建议》,我国遥感事业的应用进展主要表现在:初步建成了国家遥感对地观测体系,遥感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国家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初步建成了遥感应用体系,并投入业务运行,遥感信息已经逐步形成产业化运行机制。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国遥感科技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目前遥感的发展现状仍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符合。作为科技大国,要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地位,我国遥感领域今后的发展应主要面向加强遥感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建立国家级空间信息栅格(5IG)平台,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科技创新,积极推进遥感技术系统及其应用的产业化。[1]对我国遥感学科建设现状,本文拟从专业设置、研究方向、院系特色诸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专业设置。(1)本科层面。由于遥感尚不属于一级学科,故目前国内170余家设置遥感方向本科课程的高校大多将专业名称纳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和“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另有少量院校在计算机领域开设了遥感课程。1998年,国家作为目录外专业设置了“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目前国内仅四家院校取得专业资格,分别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武汉大学、长安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2)研究生层面。目前招收遥感方向硕士研究生的154所校院中,将遥感纳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有44所院校,纳入“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有24所院校,纳入“自然地理学”专业的有14所院校,此外,另有7所院校将之设入“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4所院校将之设入“气象学”专业。同时57所招收遥感方向博士研究生的高校,其招生方向涉及遥感和空间分析在地理和生态中的应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遥感研究、3S集成技术及建模研究等多个方面。
第二,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四大块:(1)遥感基础理论研究;(2)传感器研究,根据对电磁波的把握,又可分为可见光研究、红外线研究、热红外研究和微波研究;(3)信息分析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光学图像、数字图像、信息提取等等;(4)技术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农业、林业领域的应用等等。
第三,院系特色。根据目前国内各院校专业设置的侧重不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1)综合研究型,代表院校有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遥感研究始于70年代,80年代中期开始为科技部中国国家遥感中心进行技术培训,在人才、知识、经验方面有着较为深厚的积累。南京大学的遥感研究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一线发展而来,注重综合性研究。(2)侧重工程技术型,代表院校有武汉大学。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原武汉大学等高校合并的基础上形成的集遥感、测绘、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和工程类学院,由于历史原因与人才优势,侧重测绘工程方向研究。(3)侧重教育知识普及型,代表院校有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重基础教育与知识的传播普及。(4)侧重实践应用型,代表院校有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和中国矿大等,重病虫害、石油勘测等应用实践方向。
作为学科建设,由于遥感不属于一级学科,故从全国范围看,遥感专业设置显得较为凌乱和分散,缺乏系统性。在同一所高校,遥感可能分置于几个学院、几个专业,使得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都受到影响,并严重影响了学科的整体性和发展速度。在一门学科建设之初,难免会出现此类现象,这也正是遥感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土壤,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总体战略与具体学科个体发展战略的统一,是在纵、横对比与内、外因素的综合思考中构建的系统工程。目前,全球信息化时代为遥感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而国家新建一级学科“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即将设立,又为遥感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舞台。在服务社会的大前提下,如何对遥感学科建设形成细致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划分,是人们应着力思考的问题。具体而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任何一个学科都应该结合当前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特点,确定几个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既要考虑到当前国内外发展动向,也要密切联系本行业、本地区的实际,使学科建设具有鲜明的行业或专业的特色。众所周知,遥感学科具有科技含量高、知识更新快、交叉渗透性强、国际化程度高等特色,而合理的学科建设通常是通过学习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配套学科的有机集成,在不同知识体系的交叉、互动、共生过程中催生出新的学科生长点以及具有强势的研究方向。根据我国遥感学科的发展现状,有必要结合各高校办学特色及历史性优势进行重点突破,做到前瞻性、战略性和平衡性的兼顾统一。以武汉大学为例,2000年8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大学,隶属于国家教育部。在新武汉大学的学科重组、院系调整过程中,单独成立了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并大力传承摄影测量的传统优势,在专业设置中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同样,2006年8月成立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建立在30多年大气遥感和相关学科基础上,因此在专业设置上也是着力凸显其气象特色。通过专业遴选,应做到既各具特色,又相互支撑;既放眼前景,又传承优势。杨振宁先生的科研富矿理论应用到学科方向的遴选上,往往也体现了一种学识、胆略与眼光。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从教学相长的角度而论,人才培养应在目标、模式、教学指导思想下,涵盖师生双方的共同培育、提高。对遥感人才培养的设计,也应依托各高校已有的传统优势,瞄准遥感学科发展前沿,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培育学科和专业特色,从培养层次、专业定位、教学课程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真正做到优势更明显,特色更鲜明。具体而论,如完善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建设精品课程、专业教材建设、学位点建设等等。随着遥感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材的编纂与不断更新是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课程体系的构成既要具有核心力,又应具有灵活性和弹性,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性。而加强学位点建设,则有利于提高学科建设的规格和档次,为人才的进一步培养提供后劲和储备。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学术带头人、学术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科组织的学术竞争力既与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相关,又与学科带头人团结和组织学术队伍共同发展科学事业的能力和素质相关。在1999年美国大学评估中,加州理工学院排在第一,超过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正如田长霖先生所说:“加州理工学院为什么会变成这么著名的大学?它的腾飞就是靠两个教授,一个是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他使这个学校的实验物理迈进了世界一流;然后是冯·卡门,钱学森先生的老师,他把美国的航空技术带起来了。有了这两个人,加州理工学院就世界知名了。”[2]通过首席学科带头人的引领,既能与国际遥感学科接轨,保持学术的前沿性,又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收一举多得之效。同时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合作交融,取长补短,保持遥感学术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同样要着重考虑教师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并形成适当的生师比,从长远的眼光,为人才培养构成有力保障。
通过现有资源的整合,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储备条件,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对现有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有效组织,一系列相关研究所的统筹规划等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遥感技术正向着多种卫星、多种遥感平台、多谱段多时相综合应用领域发展,同时,一颗遥感卫星也应用于多种遥感目的,以气象卫星为例,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渔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此,地面接受系统的性能和精密度也在不断改进和提升之中。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设备的更新与专业人员的维修是硬件方面必须进行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综合集成的学科基地平台,以基地建设托起品牌学科。
综上所述,学科重在建设,在遥感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以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通过有容乃大的气度和务实的作风,进行合理定位,凝练方向,打造品牌,将学科建设纳入到高等教育整体建设之中,这也正是遥感特色所在与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1]田国良.我国遥感应用现状、问题与建议[J].遥感信息,2003(2).
[2]宋晓梦.田长霖教授谈21世纪如何创新重组研究型大学[N].光明日报,2000-01-12.
Abstract:A s a new ly-developed advanced science,remote sensing has rapidly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core technologies of the 21st Century.In order to adap 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poch and the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e addition of remo te sensing as first-grade subject is under active incubation.Ow ing to the special p rosperities of the young subject,this paper,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intends to offer a full range of considerations from the orientation of subject,levels and directions of majors,development target and strategies,etc. so as to guarantee that the activities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can be imp lemented effectively along the fixed development o rbit of healthy circulation.
Key words:remote sensing;subject of remote sensing;subject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 杨 敏]
The Curren t Situation and Coun 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mote Sensing Subject in College
YANGWei-jun,HONG G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G640
A
1009-1734(2010)04-0113-03
2010-03-19
杨卫军,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高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