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红
(铜仁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铜仁 554300;广西师大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王鹏运早期词事考辨
朱存红
(铜仁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铜仁 554300;广西师大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王鹏运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其早期词学活动情况却隐晦不彰,且时见言人人殊。在原有常见材料的基础上,收集王鹏运所遗稿本所收诗词及其词友词作相关材料,对王鹏运早年在京城参加觅句堂唱和、中书词人唱和及在大梁参加诗词唱和的情况进行深入考察,勾勒出一代词人成长的较为明晰的轮廓。
王鹏运;觅句堂;中书词人;大梁诗词唱和;考辨
王鹏运 (1849-1904),字幼霞,一作佑遐,自号鹜翁、半塘老人、半塘僧鹜等,广西临桂 (今桂林市)人。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领袖的王鹏运,其词集有七稿九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二卷、《半塘剩稿》一卷。王鹏运不仅是晚清杰出词人,还开创词籍校勘之学,并精校精刻唐宋金元词集数十种成《四印斋所刻词》。虽然王鹏运离世仅百年,但其生平事迹及从事词学活动的情况已有许多不清楚或者众说纷纭了,其早年作词、交游及参加词学活动的情况尤其如此。
王鹏运在担任内阁中书和内阁侍读时,官微事少,且同僚中词友众多,适合于专心锻炼词艺,可看作是他词学活动的早期 (该期已刊词集有半塘乙稿,包括《袖墨词》和《虫秋集》)。在从事《王鹏运词集校注》[1]工作过程中,我们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广西区图书馆等地找到王氏佚词一百余首,其中绝大部分为其早年词作。我们发现王鹏运各词集所收词作大体按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不同稿本所收不同词作也基本可以按时间顺序补入,这样就为考察王鹏运的早期词事提供了基本条件。根据王鹏运早期词作的内容和题序,还有一同唱和诸人的词作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我们可以较为具体地考察该时期王鹏运参加觅句堂唱和、中书词人唱和以及在大梁参加诗词唱和的情况。
同治九年 (1870),王鹏运在家乡临桂考中举人,次年在京应进士试不第,遂留居京城。同治十三年 (1874)十二月,王氏以内阁中书到阁行走,不久被补授为内阁中书。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王鹏运早年即爱好金石文字,收藏书画,但起初到京尚很少写词。光绪五年 (1879)秋闱报罢,有诗云:亭皋木叶下纷纷,七见秋光老蓟门。多少天涯沦落意,未应秋士独销魂。①据王鹏运《袖墨词》所收《长亭怨慢》词序,《薇省同声集》本。自同治十年 (1871)进京应进士试,留滞京师已经过了七年。此前他是一边担任小京官,一边积极准备应进士试的。看来此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王鹏运虽然还没有放弃科举,且终生以不登甲科为憾,但已开始作词并参加唱和了。考察王鹏运词集,现存最早的词作应为《点绛唇》(帘卷黄昏)一首,即作于光绪六年 (1880)的春天或稍早。
唐景崧《请缨日记》在光绪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记载:“松琴为道光辛丑殿撰、江西布政使翰臣先生之子,一字槐庐,壬戌 (1862)举人。高雅好学,工篆籀诗词,在京师有觅句堂。余与韦伯谦、王佑遐、侯东洲、谢子石时造庐为文字饮。伯谦同登乙丑(1865)会榜,官翰林,视学贵州,旋任河间府知府,少年美才,惜早卒。佑遐以举人官内阁侍读,工词,好金石文字,储书画甚富。东洲以举人官江苏知县,脱略不俗。子石由举人官中书,充军机章京,工绘事,水墨具五采。是皆桂林之秀,而戚好之尤。此外,则浙江袁爽秋、安徽俞潞生、山西王粹甫、顺天白子和,亦时与会。”[2]黄华表《广西文献概述》云:“觅句堂者,为当日京师文友之组织,虽有一二外省人如袁昶爽秋者,实则广西人占最大多数,如唐景崧维卿,及其弟景崇春卿,龙继栋槐庐,韦业祥伯谦,谢子石,及王鹏运半唐,均为觅句堂之重要人物。觅句堂固不尽为词学,第以广西词家苏栩谷、龙翰臣、王定甫,均先留宦京师,文酒宴会,多以词学提倡后进。光绪初元,三先生虽先后殂谢,流风余韵,尚有存者。况槐庐伯谦,秉承翰臣先生家学,半唐之尊人质夫,又为定甫先生之犹子,半唐之母夫人,又为定甫先生之甥,固又当饫闻定甫先生词学之绪论;以是觅句堂虽不专于词,而于词则为最专。”[3]以上与王鹏运唱和诸人中,龙继栋有《槐庐词学》一卷刊行,但所收为其早年词作,其中未见与王鹏运唱和词作,幸广西区图书馆所藏《王龙唱和词》手稿收有王鹏运词九首,龙继栋词二首,可以初步窥见当年唱和的情况;另外况周颐编《粤西词见》收有韦业祥词作六首,其中二首为觅句堂唱和之作;其他人词作未见留存。我们主要根据王鹏运词作及上述龙、韦二人四词来作一考察。
龙继栋虽然仅年长王鹏运四岁,但家学渊源,开始填词较早。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王鹏运最早是以龙继栋为学词的导师。《王龙唱和词》中几首词的序中分别云:“槐庐词伯拍正”、“呈觅句堂”、“奉和槐庐词伯城东纪游之作”、“录请槐庐词长大雅并求和章”,[4]从王氏对龙继栋的称呼中我们即可见当初学词时王鹏运对龙继栋的尊崇。
王鹏运参加觅句堂唱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是同人聚集觅句堂一起吟咏唱和。王鹏运有《临江仙 ·待雨》、《忆少年 ·赏雨》、《踏莎行·苦雨》三首联章词作,其题为“觅句堂分咏三叠,槐庐词伯拍正,四印生鹏运书于袖墨寮”;[4]而《粤西词见》有韦业祥《鹊桥仙·赏雨》、《鹊桥仙·苦雨》二首,其题为“觅句堂分咏”。[5]其他人的词作虽然没有见到,但我们应该可以肯定作为主人的龙继栋是参加了此次唱和活动的;因为下雨不能外出游玩,即以待雨、赏雨、苦雨为题、不限词调分咏。
其二,同人数人外出到风景名胜之地游玩后,回觅句堂唱和。如王氏《解语花·六月望日,同龙槐庐、王粹甫两农部游南泡子及天宁寺,归集觅句堂,同拈此解。并约韦伯谦太史同赋》一首,[1]即是三人外出同游之后,回到觅句堂一同写词记游,并约未能参加此次聚会的韦业祥也在事后参与唱和。
其三,同人外出游玩,当场即景唱和。如王氏《扫花游·丰台菊花零落,同槐庐、粹父泥饮丛祠,倚此索和》、《翠楼吟·同槐庐、粹父,过圣安寺。寺在东湖柳林,旧有金世宗、章宗画象。古松二株,亦数百年物。今并不可得见。惟明指挥商喜画壁犹存,光怪夺目。王阮亭、高念东诸先生圣安僧舍联句,即此地也》、《声声慢·春日同伯谦、槐庐,憩古龙树院,俗呼龙爪槐,以树名也》几首当属于此种情况。[1]
其四,一起外出游玩回去后某人有词记游,征同人和作。如王氏《高阳台·九月二十五日同槐庐、粹父及严六溪民部薄游城东万柳堂夕照寺,出广渠门观武肃亲王祠墓架松。槐庐有词记游。倚此奉和》词。[1]此即四人一起游览,回去后龙继栋先写词索和,①龙氏原词序云:“录以索和”,据《王龙唱和词》。王鹏运再有和作。
其五,同人并未聚集在一起填词,其中一人有词,即征他人和作。如王氏《解语花·游南湖之次日,以事过积水潭。俪绿妃红,花事甚盛,再用前解,呈觅句堂》、《一萼红·曩阅觅句堂所悬吴越忠懿王金涂铜塔拓本,槐庐属赋小词,因循未果。辛巳岁首,偶得钱梅溪所辑金涂塔考一册于海王村肆中,图识详明,诗歌美富。是不可无言也。依此索觅句堂诸子和》二首。[1]当然,这样相互唱酬还是有些因由的,如前首是因为先一天王鹏运与龙继栋等一起游了南湖并已有词唱和,故再索龙氏和作;后首是因为龙继栋曾有所命,久后王鹏运词成,故向觅句堂诸子索和。
由于王鹏运以外其他觅句堂成员留存下来的唱和词作很少,故无法具体考察唱和时对填词的形式方面如是否限调、限韵、限题等的要求情况,不过根据有限的几首唱和词作揣测,似乎限制是比较少的。
根据王鹏运词作的写作先后顺序可以判断,大约光绪六年 (1880)春王鹏运开始参加觅句堂填词唱和活动,光绪八年 (1882)正月,因父去世,停官奔丧。等到光绪十年(1884)十月王鹏运服阕返京,觅句堂文会已烟消云散了。其《忆旧游》词序云:“曩与薇卿、伯谦诸君,联吟于槐庐之觅句堂,曾倩子石作图纪事,致乐也。今则槐庐谪居,薇卿远宦,伯谦、子石,先后归道山,所谓觅句堂者,已并入贵人邸第矣。门巷重经,琴尊已杳,赋寄薇卿、槐庐,想同此怀抱也。”[1]韦业祥、谢子石已去世,龙继栋、唐景崧远在他方,当年觅句堂词人间的唱和只能通过邮筒偶一为之了。
在参加觅句堂填词唱和的同时或稍后,王鹏运也开始与同官端木埰、许玉瑑等互有词作赠答。据彭銮《薇省同声集》叙录云:“独念掖垣载笔垂二十年,与诸君子视草看花,无三日不聚。暇则命驾,互相过酒垆僧寺,载酒分题,其乐何极!丁亥秋相约尽和白石自制曲,畴丈一夕得五六解;佑遐性懒,词不时成,罚以酒,又不能饮,梯突滑稽,每乱觞政。同人无如何,而乐即在其中。”足见当时中书词人唱酬之乐。现存王鹏运分咏秋天景象的《齐天乐》组词八首,[1]当作于光绪六年秋。端木埰《碧瀣词》中可以找到同调同题的词作三首。[6]从光绪六年至光绪十五年 (1889)是中书词人唱和的黄金时期。①光绪八年正月至光绪十年十月返京期间为王鹏运服丧的三年,词作甚少,不过其他人仍在京积极唱和,并有词寄给在开封的王鹏运。先是王鹏运与端木埰、许玉瑑、彭銮四人同在内阁,经常在一起交游唱和;虽然光绪十四年 (1888)初彭銮出守南宁,随后即有况周颐入京任内阁中书,积极参加进来;另外还有李锡彤 (字芋亭)、何维朴 (字诗孙)、王汝纯 (号粹甫)等人的不时参与。
端木埰为王鹏运学词的主要导师。端木埰(1816-1892),字子畴,号碧瀣,江苏江宁 (今南京市)人。道光二十九年 (1849)优贡,以荐除内阁中书,充会典馆总纂,升内阁侍读,著有《碧瀣词》二卷、《宋词赏心录》一卷。端木埰酷嗜王沂孙词,其《碧瀣词》自叙云:“初侍金先生,②金鳌,字伟君,为端木埰词师。首熟碧山《齐天乐》一阕,吟讽既熟,作辄倚之。于诸名家又笃嗜碧山。诸君词皆有名,遂僣以碧瀣自张其编。露气之下被者为瀣,以是为碧山之唾余可也,为中仙之药转可也;若以为花外嗣音,则不敢也。”③自叙见《碧瀣词》前。《碧瀣词》卷下录词 50首,均为同调《齐天乐》词。端木埰非常欣赏王鹏运的才华,同官内阁为王鹏运向其请教提供了极大方便。端木埰学词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即从王沂孙《齐天乐·蝉》一词入手,精熟后再旁及他人他作。王鹏运《袖墨词》中有《齐天乐》词十余首,如上述与端木埰同作的咏秋景《齐天乐》组词八首,还有《齐天乐·和畴丈四韵》组词四首,另外还有与端木埰唱和的《齐天乐》词数首,[1]都可看作是王氏向端木埰学习的产物。王鹏运学词从碧山入手是很明显的。
考察中书词人唱和的情况可知,王鹏运与端木埰唱和次数最多;并不一定聚会到一起唱和,而用以词作征同人和词的形式,这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的唱和规模很大,如拟白石自制曲十三首。④王鹏运《长亭怨慢》词序云:“白石道人自制曲一卷,高亢清空,声出金石。丁亥秋日,约同畴丈、鹤公、瑟老,依调和之。他日词成,都为一集,命曰城南拜石词。城南云者,用韩孟联吟语也。”许玉瑑《独弦词》中也可见到同作拟白石词。中书词人唱和一般使用相同词调,多用同一韵部,甚至步前人词韵,⑤包括前代词人和同人词作先成者。有数人联句之作。⑥如王鹏运词集中有《齐天乐·畴丈、瑟老、粹甫寓斋联句》词。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同游唱和。此类唱和之作比较多;游览的名胜有龙树寺、陶然亭、苇湾、南湖等处。单是从诸人词作中可以考见的同游龙树寺并唱和就有三次,现存词作共五首。王鹏运、端木埰、许玉瑑三人登陶然亭,王鹏运、端木埰二人词现存,另况周颐有《齐天乐·遐丈出示同子畴鹤巢两先生游陶然亭词,依调奉答,且订后约》词,[7]应是当时况氏到京未久,未及同游,故事后追和。另现存王鹏运、端木埰、许玉瑑、况周颐、何维朴在光绪十五年 (1889)相互唱和以记苇湾、南湖观荷《南浦》词九首,可见当时盛况。[1,6-8]先是六月二十八日王鹏运与况周颐同游苇湾,况氏有《南浦·六月二十八日苇湾观荷,同幼遐前辈》(况氏同时有《临江仙·前词意有未尽,再呈幼遐前辈》),王氏有《南浦·苇湾观荷用夔笙韵》;许玉瑑有《南浦·雨中颇忆南河花事。他日夔笙以纪游之作见示,粉香脂腻,流连于一花一叶。幼霞和之,予亦继作》;⑦况氏原词及王氏和作未见。稍后王鹏运、许玉瑑、何维朴同游南湖,王氏有《南浦·同鹤公、诗孙泛舟南湖。约用张春水韵》,何氏有《南浦·南泊⑧南泊,又称南河泡、南湖。观荷,用玉田韵,同幼遐》,端木埰有《齐天乐·幼霞、鹤巢、诗孙同泛南湖,联吟买醉,未尝招我也。事后更以词夸我,岂复可恕?当待秋中,月满花香,更共觞我。倚此檄之》,许玉瑑有《南浦·诗孙叠以近作见示,再用前韵和之》;再游南湖,何维朴有《南浦·立秋次日,又观荷南泊》,王鹏运和作为《南浦·和诗孙前辈》。
其二,酒家唱和。同人相聚酒家,酒酣耳热时自当有词。如光绪十五年六月三十日王鹏运与许玉瑑、况周颐在义胜居酒楼小酌,王、况二人有词留存。王词为《金缕曲·六月三十日,鹤公招同夔笙小集市楼》,况词为《金缕曲·六月三十义胜居小酌,同鹤巢、幼遐两前辈》。又王鹏运《角招》词序云:“九月廿四日,寒甚。畴丈、鹤公下直见过。醵饮酒家,即事成咏。”[1]亦是一例。
其三,书斋唱和。一人招集同人聚集书斋,所谓“杯酒论文,叠为宾主”也。此类唱和多为同一主题,却未规定用同一词调。如许玉瑑招集的一次聚会,端木埰词为《洞仙歌·和瑟轩水仙》,[6]而王鹏运词作为《徵招·鹤老以正月向尽,水仙未花,倚声速之。畴丈、瑟公,亦各以水仙新词属和,用白石自制黄钟清角调奉答。几上寒香,正嫣然破萼也》。[1]又东坡生日在四印斋的一次唱和,王鹏运词作《百字令·同人集寓斋拜坡公生日,即饯瑟老出守南宁》,[1]端木埰词作《齐天乐·同鹤巢、幼霞集四印斋,饯瑟轩。倚此代柬》。[6]
其四,命题同赋。同人以某事为题,相继赋词以纪其事。此种情况大家一般仍使用同一词调。如端木埰新居落成,王鹏运有《买陂塘》二首咏其庭柳,其第一首序云:“畴丈新居,庭柳如绘,拟倩同人题咏为第二柳图,盖续曩日结邻时事也。新柯旧植,抚景增怀,谬列王前,愿继高唱。”[1]今他人词未见,但由此可知当不止王氏一人有词作。王鹏运四十岁时请人绘有戴笠图,自题《百字令》二首,[1]端木埰、况周颐二人亦有词作题图。[6,7]
王鹏运《探春慢》词序云:“朋簪清暇,联袂寻春,杯酒论文,叠为宾主,亦索居之胜概也。”[1]在填词唱和活动中,王鹏运具有自觉的参与意识。从《大江东去·坡公生日,招同畴丈、粹甫、槐庐、伯谦、薇卿,设祀四印斋,敬赋》词可见,[1]王鹏运在光绪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那天,约请了参与觅句堂唱和的多数词人,也有属于中书词人的端木埰参加。根据端木埰同作词序:“庚辰嘉平十九,祝东坡先生生日,同幼霞阁读、伯谦内翰。”[6]可知在此次王鹏运发起的聚会中填词的至少有端木埰、韦业祥、王鹏运等三人。我们可以推测,王鹏运是想力图排出门户之见,将两处词人集合到一起来的,不知什么原因,可以考见的此类聚会唱和很少。不过王鹏运词序中所云“索同游诸君子和”、“示同社诸君子”,①见王鹏运《探春慢·朋簪清暇,联袂寻春,杯酒论文,叠为宾主,亦索居之胜概也。索同游诸君子和》、《摸鱼子·秋容正好,养疴闭门,作此示同社诸君子》二词。其中“诸君子”应该是包括了觅句堂词人和唱和中书词人的。
此外,从王鹏运《高阳台·书旭庄舍人悼亡旧作后》、《踏莎行·题曹紫荃舍人词卷》、《摸鱼子·酬沈凤楼舍人,并柬道希》等词作可以看出[1],中书词人唱和是开放性的,还有四中书以外的其他众多内阁中书才人不时参与其中,其影响面看来是比较广的。
光绪十六年 (1890)以后,端木埰以疾退,许玉瑑转刑部,王鹏运也即将擢台谏,②彭銮《薇省同声集》叙录云:“当时妄拟此乐可长,乃自銮出后,畴丈近以老疾决退,鹤巢转秋部,佑遐行擢台垣。一俯仰间,云集者星散。曩时踪迹,几不可复识。……光绪十六年闰二月识于邕州郡斋。”中书诸人虽偶有聚会唱和,也已名不符实了。
另一方面,在王鹏运校刻《四印斋所刻词》时,除了王氏本人躬行校勘并撰写大量序跋外,还有内阁同人以及其他词友的大力参与和支持。统计中书词人唱和时期各人参与词集校刊的情况,计有端木埰序二篇、校词一家,许玉瑑序三篇、校词三家,况周颐校词十二家、题跋七篇,另有王鹏运妹婿邓鸿仪校二家,冯煦序一篇,李慈铭序一篇,缪荃孙序一篇。[8]王鹏运发动大家积极参与词集校勘,这一校勘词集的过程也是大家相互探讨、提高词艺的过程。这对当时词坛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光绪九年 (1883)秋,王鹏运在服丧期间,曾往开封探望任河南中州粮盐道的长兄王维翰,滞留度岁,至第二年十月才到京。上海图书馆藏有王鹏运《梁苑集》手稿,收有在大梁 (今河南开封)期间创作的词 28首、诗 30余首。
通观《梁苑集》中诗词,当时大梁诗人唱和的风气重在诗而非词。王氏 28首词作中,在自抒感慨的《大梁秋感词》联章组词十二首以外,多题画之类的应酬之作。可以肯定与王鹏运以词相唱和的只有李葆恂和管晏二人。李葆恂 (1859-1915),字宝卿,一字文石,号猛庵,别署红螺山人,晚更名理,字寒石,号凫翁,别署孤笑老人,奉天义州人。曾任湘鄂两岸淮盐督销员、候补道。嗜书画,精鉴赏。有《红螺山馆诗钞》、《旧学盦笔记》。李葆恂为河督李鹤年之子,博学多文,王氏与其志趣相投,在书画方面有着相同的爱好。故二人唱酬尤多。《梁苑集》词中与李氏有关的就有《声声慢·红螺山人嘱题明湖秋泛图。时客大梁》、《金缕曲·赠李文石公子》、《金缕曲·和文石韵》、《绮罗香·红螺山人属题姬英墓志》等四首。[10]管晏,字敬伯,江苏武进人。官河南知县,署运河厅同知,历参左宗棠、阎敬铭戎幕。所著诗文多散佚,存者有《山东军兴纪略》。《梁苑集》词中与管晏唱和词作有《金缕曲·叠韵答敬伯》一首。
《梁苑集》存王鹏运所作古近体诗近 40首,大多为王鹏运当时参加文酒之会的酬答之作。参加人数之多,活动之频繁,均可见当时大梁诗歌唱酬风气之盛。姑举一例。如王鹏运《十月九日黎献臣招同杨子经、傅莲舟、裘得秋、管敬伯、李文石集张孟则借园,为展重阳之会。献臣诗先成,依韵奉和》诗,[10]据诗题可知参加者至少有八人;王鹏运所和五言古体诗达 13韵 26句。
朱祖谋《半塘定稿·序》云:“始予在汴梁纳交君,相得也。”徐珂《近词丛话》亦云:“朱古微少时,随宦汴梁,王幼霞以省其兄为河南粮道者至,遂相遇,古微乃纳交于幼霞,相得也。”那么朱祖谋与王鹏运应该就是在此时结识订交的。词学季刊创刊号载张尔田《与榆生言彊村遗事书》有云:“古丈少长大梁,与半塘本旧识,方从黎嘳园诸老致力于诗,不知词也。”《梁苑集》中有《踏莎行》词,词后小注云:“光绪甲申三日嘳园道人属题听秋山馆图。”朱祖谋《彊村语业》有《减字木兰花》词其二小注云:长汀黎嘳园先生承忠。可知黎承忠,字献臣,号嘳园,为朱祖谋学诗的老师。检《梁苑集》中与黎献臣有关的诗作有四首,朱祖谋因其父新丧守制,大概没有参加历次唱和。故《梁苑集》所收诗作中只字未提到朱祖谋。
当然,除了与词友进行唱和之外,在其早年词作中,王鹏运还有其他一些自写心曲、而非相互唱和所得的词作,不过此类词作的量相对比较少。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一代词坛领袖王鹏运初步成长的历程。虽然王鹏运的早期词作题材内容还比较狭窄,但其词的艺术成就已得到充分肯定,这一时期对于他以后能成为一代词坛大家是很关键的。光绪十九年 (1893)七月,王鹏运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后升任礼科给事中,曾数十次上疏言事,大都关系政要。其间王鹏运仍大量填词,许多词作寄寓家国之感,感情强烈;且以词坛领袖的身份屡举词社,吸引了一大批词友群起唱和。因声势浩大,影响深远,且多为联系当时政局的词作,因此才得到研究者的更多关注。
[1]沈家庄,朱存红.王鹏运词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待出).
[2]唐景崧.请缨日记 [M].台湾布政使署刊本,光绪十九年(1893).
[3]黄华表.广西文献概述[J].建设研究,1941,(5):72.
[4]王鹏运,龙继栋.王龙唱和词[M].广西区图书馆,稿本.
[5]况周颐.粤西词见[M].南京刻本,光绪二十二年 (1896).
[6]端木埰.碧瀣词[M]//彭銮.薇省同声集.北京刻本,光绪十六年(1890).
[7]况周颐.新莺词[M]//彭銮.薇省同声集.北京刻本,光绪十六年(1890).
[8]许玉瑑.独弦词[M]//彭銮.薇省同声集.北京刻本,光绪十六年(1890).
[9]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0]王鹏运.梁苑集[M].上海图书馆,稿本.
Investigating and D istinguishingWang Pengyun’s Early C i-poem s Activity
ZHU Cun-ho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Tongren Un 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ollege of L iberal Arts,Guangxi Normal Un 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4,China)
Wang Pengyun is the leader of the Four Poets in the late QingDynasty and Lingui Poets Group,whose early Ci-poems activities were obscure.Moreover,sometimes different people had different views about them.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common materials and from the poems in Wang Pengyun’s manuscripts,his friends’poems,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ituations thatWang Pengyun took part inMiju Hall collective poemwriting,cabinet poet’s collective poem-writing aswell as collective poem-writing in Daliang in his early years,it is clearly outlined how Wang Pengyun became a famous poet.
Wang Pengyun;Miju Hall;cabinet poet;collective poem-writing in Daliang;investigate and distinguish
I22
A
1672-9021(2010)06-0061-05
朱存红 (1973-),男,湖南涟源人,铜仁学院中文系讲师,广西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词学。
铜仁学院 2009年院科研启动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类立项项目 (项目编号:TR060)
2010-12-05
[责任编辑 普梅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