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的功能语义场视角

2010-08-15 00:46:08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语义内涵汉语

张 云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106)

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的功能语义场视角

张 云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106)

颜色词对比在国内外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但对比仍局限在英汉语基本颜色词的对比,缺少一种系统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理论和对比模式。因此,将颜色词进一步范畴化,基于语义场和功能语义场这两个基本概念,用基本颜色词说明各颜色范畴的文化内涵,利用图形多角度对比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找到它们之间的文化同义现象以及相似点和相异点,并进一步分析功能语义场的独特优越性。其意义就在于为颜色词对比研究提供一种科学、系统和多维度的方法。在功能语义场视角下的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对比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二语习得和翻译研究亦有现实意义。

功能语义场; 颜色词; 文化内涵; 跨文化交际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ontrast of cultural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have achieved some results,whereas the former studies are only restricted to the contrast of basic color words and a comprehensive,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wayof contrasting color terms has not beenfound yet.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of semantic field,a contrast is made among all the color term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on the basis of a rather scientific,systematic and multi-dimensional model—functional semantic field by comparing the basic Chinese color term“红”and English“red”.The perspective provides a new and practical model for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cultivatio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translation.

Key words:functional semantic field; color terms; cultural connotation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一、引言

颜色词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Sapir-Whorf的语言相对论 (linguistic relativity)以及Berlin和 Kay (1969)对基本颜色词的确定和色彩语言进化论[1](P2-7)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不同语言间颜色词存在的异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但是,纵观国内外的研究,目前的对比研究仍然局限于英汉语基本颜色词的一对一的举例对比研究比;虽然语言进化论的观点在基本颜色词语的研究取得主流地位,对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做过各种各样的对比,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的对比研究。现有研究成果无论是在理论深度还是在实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理论和对比模式[2](P5)。因此,基于语义场和功能语义场这两个基本概念,将颜色词进一步范畴化,用基本颜色词说明各颜色范畴的基本文化内涵,从功能语义场角度对比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找到它们之间的文化同义现象,得出对比结论,对我们研究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重大。

二、功能语义场理论

1.语义场

词的聚合关系 (paradigmatic relation)反映了人类认知机制对事物及本身生活经验的归类和概括,而表示某一类事物或某一部分生活经验的词的类聚构成一个语义场。正是语义场理论使得“传统语义学面对的开放性的、分散的词汇语义单位变成了封闭性的、系统性的词汇语义板块”[3](P3)。20世纪 30年代德国语言学家 Trier提出了语义场理论 (field theory),他认为词汇场 (lexical field)和概念场 (conceptual field)同时存在。Grandy(1992)认为语义场有别于词汇场,词汇场包括一个涵盖词和对比组,涵盖词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在一个对比组内。Ullman(1962)和Lyons(1977)详细描述了词语的常见语义关系:同音异义、多义、同义、反义、下义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语义场不是绝对的而是对比的[4](P171)。

语义场的划分不仅受到词语的基本意义而且受到民族文化、地域方言和古今时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3](P78-79)。根据语义场理论可以得出结论,所有的颜色词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的概念 [颜色],因此在词意义上就构成了一个以“颜色词”为上义单位的语义场 (field)。然后构成以“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棕色”和“灰色”基本颜色词概念为下义单位的次场 (subfield)。①而“红”、“赤”、“丹”“正红”、“彤”、“艳红”、“桃红”、“鲜红”等围绕 [红色]这一概念构成了以“红色”为上义单位的语义场。

2.功能语义场

词义本身受到文化、方言和时代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因此语义场的划分就不仅受到基本词义而且受文化、方言和时代的影响。此时,传统的语义场理论在分析不同语言因民族文化不同而文化内涵存在差异时显得无能为力。鉴于此,从文化角度对语义场进行思考具有特殊意义。文化语义学提出功能语义场理论[5](P94-96),这不同于Chomsky着眼于语法范畴的功能语义,其研究对象是句子。普通语义场是以词汇的基本词义为描写类别,而词汇功能语义场理论则是以语言国情意义上的文化内涵意义为描写类别。词汇的功能语义场理论只包括具有文化内涵意义的词汇,指的是基本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相同相似或不同的词、或者是基本意义不同但文化内涵相同的词构成的语义场。文化内涵的语义范畴与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互联系而显示出来的语义特点构成功能语义场理论。从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意义角度将颜色词的语义范畴化,构成颜色词的功能语义场。

在颜色词多义功能语义场中,虽然有许多不同的民族文化意义存在,但我们可以找到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同义现象。下面以英、汉语中的颜色词来说明。在传统语义学中,汉语“绿鬓”和“红颜”没有相同的基本意义,分别指“乌黑的头发”和“红润的脸庞”,但是具有同样的文化功能语义,都表示“年轻美丽的女子”,二者处于同义关系之中,构成同一语言内不同词语的文化同义现象。汉语“眼红”和英语“green-eyed”具有相同部分的基本意义“眼”,但在文化内涵意义上都有“嫉妒”之意,从而构成不同语言对应词的文化同义现象;汉语“红”和英语“white”不具有相同的基本意义但是在文化内涵意义上都有“喜庆、吉祥”之意,这类现象被称为跨语言文化同义现象。在同一语言内部分别都有文化内涵相反的现象。如汉语的“红”和“白”在“革命”与“反动”这一组对立词义上呈现相反关系;英语的“红”和“黑”在“亏损”与“盈利”这一组对立词义上也呈现相反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同一语言内部文化反义现象。由此可见,颜色词文化同义现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个语言内部文化同义词和不同语言间文化同义词;而文化反义现象这里只局限在一个语言内部文化反义词。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语言间不同的颜色词肯定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意义,专门研究其不同的文化意义没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而寻求对应或不对应颜色词所共同的文化内涵意义却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发现其差异性,全面认识每种语言的颜色词汇功能语义系统。

三、以“红”和“red”为例,从功能语义场视角看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下面以英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红”和“red”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其功能语义场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对比结果:

1.不同语言中相应的颜色词都分别拥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内涵意义,这些意义构成该颜色词的功能多义语义场:汉语“红”的功能多义语义场就可找到文化内涵意义如运气、成功、美人等;英语“red”的功能多义语义场可找到诸如血腥、恐怖等文化内涵意义。

2.不同语言中相应的颜色词都分别拥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内涵意义,相应颜色词所拥有的近似或相同的文化内涵意义构成跨语言颜色功能同义语义场:汉语“红”和英语“red”都用于表示庆祝、爱、尊贵、警告等。

3.同一语言中不同颜色词所拥有的近似或相同的文化内涵意义构成颜色同义功能语义场:英语的“red”和“purple”都可以表示“尊贵和权贵”,构成一个功能同义语义场。

4.同一语言中不同颜色词所拥有的相反的文化内涵意义构成颜色功能反义语义场:如英语“red”和“green”就构成一个功能反义语义场,表示“危险—安全”这一相反意义。

5.不同语言间不同的颜色词所拥有的近似或相同的文化内涵意义也构成文化跨语言颜色功能同义语义场:汉语“绿”和英语“red”都可表示“嫉妒”之意。

综上所述,基本颜色词“红”和“red”具有“红色”颜色范畴内最基本的颜色属性,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意义基本上反映了该颜色范畴内其他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意义。这些文化内涵意义同时构成该颜色词的功能多义语义场,该颜色词在同一语言内部和不同语言间的对应词和非对应词之间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构成功能多义语义场和功能同义语义场。

四、功能语义场视角的优越性

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模式,以汉语“红”和英语“red”为例用功能语义场分析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为场是一个具有伸缩性的闭合的场,场内的成员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化也会有不同的变化,而基本颜色词突出了该颜色范畴最显著的特征,因此能够符合并反映出语言词汇系统数量和涵义的发展与变化。它的独特优越之处就在于:

1.从功能语义场视角出发,对不同语言中的对应颜色词和不同颜色词进行横向以及对同一语言中的不同颜色词进行纵向的比较,突破了传统的对应颜色词的纯横向对比,从而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比如,汉语中独有的颜色“青”可以指“黑色”,“深绿色”和“天蓝色”,在“青盖”中指“尊贵”,在“青芜”中指“茂盛”,在“青云”中指“前程”。而该词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的颜色词,只能借助“black”,“dark green”和“blue”来表示对应的颜色,其汉语功能语义只能借助其他英语词汇表达,分别是“the emperor's carriage”,“lush greenish grass”和“great future”。所以,“青”在汉语颜色范畴中属于多个范畴,但在英语中却只能找到功能对应的非颜色词表达。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正确翻译词汇,体现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西方“seven”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是上帝创造世界所用的时间,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代表完成和完美,常见的词汇有“Seven Holy Virtues(七美德)”和“Seven Sacraments(七圣事)”。但同时它也是代表着人类与生俱来的罪恶和欲望,西方电影“Seven”翻译成“七宗罪”,就强烈凸显这一宗教暗示:故事发生在七天之中,下了七次雨,七罪七罚,结局也发生在第七天下午的七点。

2.功能语义场的对比研究证实了给人们带来同样感光的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许多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如英汉所有的颜色词都存在着文化的两级意义,而且相对应的颜色词都构成同义义场。比如,“红色”和“red”都具有“喜庆”和“身体健康”之意,但同时具有“放荡”、“危险”和“死亡”之意。这说明英汉民族对颜色词的理解和交流存在文化认同性。[6]而汉语中的“棕色”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到,只用于表示物体的颜色,所以没有文化功能语义。在运用到其他词汇文化内涵比较意义上就突出表现为词汇概念意义相同,文化内涵意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西方的“lion”和中国“虎”构成跨语言不对应词的功能同义义场,因为其文化内涵就是“勇敢、凶猛、威严”。

3.功能语义场的对比研究可以考虑到对比中出现的特殊性和发展性,并进行比较。如,在英汉语中都可以从“红色”范畴分化出来“粉色”范畴,人们在与女性有关的行业和用品时对其使用频率增加,其表示“女性”这一文化内涵意义日益突出;而“桔色”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由于色度饱和,波长长,从而让人联想到暖色和秋季的硕果而不是枯黄的落叶,所以强化了“健康、青春和活力”的文化意义,而淡化了“萧瑟”之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旧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下所产生的新生意义就更突出了时代感和发展性,具有强大生命力。汶川大地震后产生了一个新词叫做“朱坚强”,不是指人,而是在废墟中坚强存活了36天的一头猪,表示生命的平等和强烈的求生欲望。2008年艳照门事件后出现的新词“打酱油”也不是说孩子足够大了能够帮家里做些事这样的意思了,而是指除了有“审美疲劳,还包含了一种无奈,甚至是无语”[7],以及“路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一种态度[8]。

4.采用功能语义场视角研究颜色词文化内涵增强了人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人们在交际中犯下语用的错误;为二语习得和学习文化内涵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模式;并且对理解和翻译另外一门语言有着现实意义。比如,中国人赋予红色以更多的积极文化意义,如“红火”、“红得发紫”、“唇红齿白”、“红妆”等,重大场合都穿红,但西方人都认为红色是一种不顺眼的颜色,更多地表示不受欢迎、令人讨厌之人和物,如“red tape” (官样文章)、“red battle” (血战)、“in the red”(亏损)和“red-bagwaste”(医院中专装红菌感染物的红色废品袋)等。再如,中国人一看到月亮就想到“中秋佳节倍思亲”以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种表达团圆和思念的意义。但是西方人看到“moon”时的联想往往是太空人、宇宙飞船等[9]。

五、结论

采用对比功能语义场的方法对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模式和系统的分析方法,这对我们研究其他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具有现实的意义。作为一个圆融的场,功能语义场包括一个词汇所有的文化内涵意义,反映了其所属语言的历史、文化、宗教和信仰等特征。在许多场合并不只是某个词汇的表层意义在起作用,而是民族文化深层的某种东西在起作用,我们对词汇的研究应该采取民族的文化的角度。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功能语义会消失,新的功能语义会产生,对功能语义的延伸、扩大、缩小或消亡,我们也应该采取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态度。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社会,文化差异将永远存在,但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应该是主流。因此,颜色词功能语义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告诉我们,在不同语言中对应词汇的文化内涵的相似性和趋同性具有更加久远的意义,可以促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二语习得和翻译研究。而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多地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以求获得更多有效数据,丰富和发展功能语义场理论。

[1]Berlin,B.&Kay.Basic Color Terms: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 [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2]解海江,章黎平.汉英语颜色词对比研究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Lyons,John.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5]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 [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2002.

[6]刘信波.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认同性研究 [J].怀化学院学报, 2008,(10):109.

[7]泥人.我是出来打酱油的不应是常态 [EB/OL].http://www. nipei.com/article/2730,2008-05-27.

[8]肖莹佩.2008年网络流行语:“打酱油”很雷很山寨 [EB/OL]. http://book.sina.com.cn/news/books/2008-10-28/1738246304. shtml,2008-10-28.

[9]庄恩忠.英汉文化词语与翻译处理 [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1):72.

注释:

①根据Berlin和Kay,英语有11个基本颜色词,除上述9个以外还有“桔色”和“粉色”,汉语有上述9个基本颜色词。但是根据他们确定基本颜色词的第二个标准“有独立的颜色义”推断出“粉色”属于“红色”范畴;根据他们的补充标准“如果从一个实物获得颜色意义的词同时也是该实物的名称,就表示基本颜色词”。所以,“桔色”也应排除在基本颜色词之外。(Berlin&Kay,1969,2 -5)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olor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Semantic Field

ZHANG Yun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Guangdong 523106)

H04

A

1671-9743(2010)06-0102-03

2010-04-21

湖南省教育厅“英汉法三语颜色词功能语义场对比研究”,项目编号:06C845。

张 云(1977-),女,湖南浏阳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跨文化交际语用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语义内涵汉语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活出精致内涵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语言与语义
挖掘习题的内涵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