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洁
(四平职业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1)
在口语交际课堂中如何实施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
张丽洁
(四平职业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1)
重视高职高专学校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代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个难点。在口语交际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
高职学生;以能力为本;口语交际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是孤立、封闭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唯一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在如今的教学领域中,人们最容易说到的话题就是要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们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更应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满足不断涌现出的新行业、新工种的社会需求。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首先就应从课堂教学抓起,强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潜能没有得到发挥。人本心理学家把潜能看作是人的内在价值,指出人的潜能的实现决不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规定性,后天的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压抑,而后天的环境必须有一种和睦的气氛,有一种真诚、信任理解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成为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树立以人力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就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承认学生的差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能力为本位是指摒弃“无职业目标”的教学,以科学技术应用、实现开发成果为主要目的,以劳动过程为导向,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与职业领域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初步形成职业能力。
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学校中多数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实践锻炼造成的。能力的有无,决定能否从事某种活动;而能力的大小则是影响活动效率的主要因素。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方法、活动方式的选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创新创造之类的心理品质。这可以通过专业课的设置和教学及大量的技术训练来实现,中心是要提高活动效率。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就业铺平道路,并以更少的精力时间,做出更大的成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会活动。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活动,口语交际课程更体现了教学活动双边性的特点。口语交际课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语文课型,是依据规定的教学内容,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的实践课。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往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对白言语和独白言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课堂中主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倾听能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琢磨别人说话的意图,在别人讲话时,靠自己的思维不断分析,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一层层地表达出来。
要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就要倡导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交互式的互动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交互式理论作为基础。交互式理论认为个体的心智具有独特的个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是个性与个性创造性地扬弃,在扬弃中互动发展、创造,这种交互式的互动是推动认识、情感、逻辑发展的动态的模式。它具有多元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多元性体现在交互对象的多元,交互方式的多元,交互情境的多元。选择性体现交互主体的吸收与同化,将信息进行“我化”的吸收,“他化”的同化。口语交际的主体在交互对象、方式、情境中为自我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可取性信息,并得到同化与发展。而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借助资源为中介的单向师生互动交流,这种互动进程明显存在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动的局面。打破传统线性单一的互动模式,倡导交互式的互动模式是教学主体化的策略。交互式互动模式从对象来说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资源在自主选择中构建认知结构,从方式来说,可以是多向的合作交流,使教学中的三大资源——教师、学生、资源(包括文本资源、环境资源等)三者之间呈主体式的对话。
首先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过去“叫别人做”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教别人做”,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上突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体。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在教会学生如何沟通心灵、形成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充分表现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只有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才能使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角色变成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些学生跟熟人聊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一站到讲台上就语无伦次。要消除这种心理关键是增强自信心。树立学生的自信首先应该让学生有乐观的心态。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具有良好的心态,这良好的心态就是乐观。其次要多给学生鼓励。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采取鼓励、认可的方法是很奏效的。第三,要尊重、理解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觉得师生平等,使学生身心愉悦;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就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拘无束地和老师、同学进行情感交流。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培养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动态的、生活化、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这些语境和话题使学生的言语活动具有了共同的依傍,可以避免为解决“说什么”而冥思苦想,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前创建一个交流空间,具体做法是在课前随机抽取几名同学讲一件事、一个故事或者一句有哲理的话,讲述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使学生树立自信,能在众人面前说话,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对日常生活观察的敏锐性。
2.创造口语交际的环境。创造口语交际的环境,主要是开创一种互动活动。这种互动活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间活动。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课前引导——分组讨论——交流学习——鉴定和评估。在“互动”的教学中,教师担任互动活动的促成者的角色,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口语交际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做为情境的创设者要全身心投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及资源,创设切实、生动的口语交际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锻炼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充分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该是对知识的真正运用,而不仅是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要给他们提供运用知识的空间,我们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来展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但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做为教师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参与度,把教学过程的组织变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实践的过程。
为了方便以后课程中的练习环节,可以在第一堂课让学生朗读教师准备好的材料,以便掌握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并让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任组长。这样在以后的练习中可以以组为单位,让每位同学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责权分明,学生就不会推却、懈怠,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交际过程中,为完成各自任务积极参与,和谐交流,避免了教学中学生训练机会不均衡的现象。每次练习完毕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和评比,形成一种竞争环境,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在讲授即席演讲的知识时可采用戴维·卡耐基在《口才训练妙诀》中介绍的两种训练方法,一种是连索技巧的游戏,由第一人开头讲述故事,限定时间,下面的人依次接下去;第二种是从带有无规律几个词的字条中抽取一个,用很短的时间把它们连缀成一段合情合理的话。通过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在口语交际课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好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无论是对差生或是对优生都不可少,尤其是口才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更应该多一些练习的机会,并且让各组组长帮助本组的差生提高自己,让他们都理解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其次是集体辅导。主要是对一些基本的观点或者大家都感兴趣的知识点,以及不得不讲的原理等,教师只能通过集体辅导的方式来进行讲析。比如在交际空间中有学生会讲到自己来到新环境的失落和无助,这对大一新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学生的发言可以对全班同学进行开导;再比如到感恩节的时候,同学们也会提到相关话题,这时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集体的互动中接受思想教育。
传统学生学习成果评定通常采用书面问卷的方式进行,而且把评价放在学期末,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口语交际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考评方法显然是无法了解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情况的,因此,应以能力为标准,建立有效、可靠、灵活、公正的鉴定原则,建立演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作业、测验、案例分析、面试、演讲比赛和语言口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鉴定方式,形成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反馈系统。对于口语交际课程,总结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效果上看,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效,因为形成性评价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评定,它不仅衡量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水平,还对学生的交际意识、情感态度、思想风貌等做出反馈评价,这种评价更及时、更富有积极意义。
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练习中,可采取组与组之间进行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考评等三种方式,最后对学生的情况一一记载,以考查学生进步的大小,对每位学生不仅要做横向的比较,同时也要做纵向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考核,作为教师也能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总之,口语交际课是一门典型的实践课,触及的是学生潜能的发展,在这门课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只有全面开展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部分学生学习思考为所有学生学习参与的风气,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素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1]盂广平.当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顾秀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探讨[J].大原科技,2003,(3).
[3]杨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C].中澳职教论坛,2003-11-27.
2010-08-26
张丽洁(1982-),女,四平职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