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颂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职业资格考试融入地方本科专业教学的探讨
徐 颂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在分析职业资格考试融入地方本科专业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融入本科教学的途径。
职业资格考试;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地方本科专业
我国《劳动法》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特定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任职资格凭证。有的教师认为职业资格考试是高职院校需考虑的事情,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多大关系,但现在的大学生包括一些重点院校的学生都明白职业资格考试证书是目前很多行业的一道门槛,有时比文凭更重要,而国家类的职业资格考试因其通过率不高,含金量很高,学生很愿意参加这种考试。如何让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尽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证书,是高校教学中必需考虑的内容,再加上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竞争激烈,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之一,是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水平的另一有效举措,它的实施将整体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于2005年开始实施,考试的科目设《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前三科全部采用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全部采用主观题。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
目前,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摆在很多专业面临的难题。就业时,因为学校的名气问题,地方院校没有名牌院校的竞争优势。在毕业生数量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地方院校为了生存,为了有别于名牌院校,为了学生的就业,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快速适应社会是提高就业率的方法之一,而把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本科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提高基本技能的好方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而通过在校本科教学有针对性地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素质,为自主择业提供便利。
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没有通过或暂时还没机会参加这类考试,但有这方面的训练和学习,在就业时,用人单位也更乐意接受这类学生。
一方面,地方院校大部分属教学型院校,服务地方的性质决定其培养的学生更应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应有别于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的院校,不能全部套用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的模式,因此,地方院校需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重构教学内容,革新教育机制,满足服务地方的要求。
另一方面,地方院校的学生喜欢实用性强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地方院校的学生对所学的课程讲求实用,对知识点的要求重实践,轻理论。大部分地方院校的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他们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就是想找一个好工作。作为地方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满足学生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学生感兴趣又实用的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是有必要的。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反映高校开设的课程不实用,与实际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有些高校的专业开设的课程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理论性太强,可操作性差。而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往往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这就造成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与大学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的现象,其后果是: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用人单位不欢迎,学生有意见,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青春;另一方面降低了学校、教师在学生、用人单位的可信度。
比如:很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没有开设“环境地学”课程,而环境评价工程师考试中涉及到大量“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内容,有的考生连“风向”都不知道具体的意义,更不用说在环境规划时如何进行功能布局了。另外,现有“环境影响评价”的本科教材存在严重的缺陷,教材的内容全是理论性知识,没有案例,而环境评价工程师考试中有一科目就是专考案例分析的,用全理论性的教材肯定培养不出来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更不用说通过环境评价工程师考试了。
高校与职业资格考试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是以考试作为证书的获得手段,但国家学历文凭制度的起点是学科分类和学科教育标准,考试是为教而考,按学科的标准和要求督导教与学,其终点是学历文凭证书,结构体系相对封闭;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的起点是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考试是为考而教,通过考试落实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其终点,结构体系相对开放。结构决定功能,二者起点标准的不同决定其在市场对劳动力供求调节作用的不同,也形成了对教育供求调节的差异。
为了把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考试证书。任课教师取得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资格证书,一方面,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教师上课的权威性得到认可,为教学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对考试的性质、要求、题型、题量等内容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环评科研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将其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堂,注重知识更新。教师通过做各种环评项目,把最新的环境法规、环境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上传授给学生,弥补了教材内容的滞后性。
环评科研成果提高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环评科研任务的完成,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能力。环境工程专业多位教师长期从事环评科研项目,在担任《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时,对于该课程中哪些内容该精讲、哪些内容如何讲,内容讲解的深度如何,在教学上应用自如,游忍有余,真正感受到快乐教学的乐趣。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为了把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到本科教学中,需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为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2007年修订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时,把原来的“环境法学和管理学”改为“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拆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两门课程,并增加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课程,每门课程的课时均为36学时,同时适当删除部分课程。修改后的人才培养计划,总学时比修改前仅增加了18学时,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没改变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性质。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在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时应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考试大纲进行编写,一般来说,职业资格的考试大纲比较简单,要求的层次只有“掌握”、“熟悉”、“了解”,而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相对比较详细,这时应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合理分配各知识点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每年有所变化,而高校本科课程大纲相对固定,使用的时间在3-5年,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关注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变化,上课时添加或减少相应的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都体现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接下来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首先,最好把职业资格考试的参考教材作为重要教材,因为学生对这类教材较重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较高,为教师上课扩大信息量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学方式尽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比如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多举实例讲解;最后,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尽量结合职业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授课。
目前,大学专业课的期中或期末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大多是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很少采用纯客观题的形式。为了适应职业资格考试的考试环境,平时应多给学生练习相关习题,课程期末考试的试卷,在题型、题量和难度上尽量接近职业资格考试,给学生一个较真实的模似考试环境。通过这种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信心会大大增强。
当然,客观题的考试很难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可在平时测验中采有传统的考试试卷形式进行,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一定的百分比计入总评成绩,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大学本科教学的考试要求,又满足了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训练要求。
[1]徐颂.以科研促教学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4-95.
[2]宋若臣.论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11-112.
[3]王文成.试论职业资格考试对教育供求的调节[J].湖北招生考试,2005,(2):44-49.
2010-08-13
徐颂(1968-),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资源环境系副教授,硕士,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