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疆地区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0-08-15 00:47:13莫文萍曹连莆危常州褚贵新许兰萍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农科导师研究生

程 诚 莫文萍 曹连莆 危常州 褚贵新 许兰萍

(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影响新疆地区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程 诚 莫文萍 曹连莆 危常州 褚贵新 许兰萍

(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当前,新疆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生源不足,培养规模偏小,培养条件相对落后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滞缓。为此,文章主要围绕影响新疆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如研究生自身素质、培养模式、管理保障体制以及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对策;新疆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新疆的农科研究生教育事业得了迅速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形成了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协同互补、多学科相结合的复杂培养系统,培养了大批农科高层次人才,为新疆农科教育、科研及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战略转变以及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新疆农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日益凸现。因此,深入分析当前新疆地区农科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提高新疆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本区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是广大农科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新疆农科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1.研究生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与规模快速增长的矛盾

受传统观念及新疆地区本科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影响,新疆农科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农学类本科专业,来自重点院校生物学专业的考生很少,因而生源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此外,多年来农科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较低,入学后为了达到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又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这对于提高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长远目标是十分不利的。这就造成了我区农科研究生生源数量不足,尤其是优秀生源相对缺乏,培养规模偏小,培养效益不高。

2.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陈旧呆板,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

总体来说,现有农科研究生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不大,课程体系没有充分体现“重构基础,突出现代,反映前沿,交叉综合”的原则。目前已有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以年级学科设置专业学位课,以学科特色和导师专长设置专业选修课。造成的负面效果:一是部分专业学位课过于强调专业内容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内容相对陈旧,或者相当一部分内容与本科教学重复,学生缺乏兴趣;二是专业选修课往往是因人设置,课程内容过于专门化,课程门类多,修课学生少,教学质量难以监控。由于往往强调学科固有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比较习惯于已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质量的考核权重较小,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上精力投入不足,而管理部门对课程改革的支撑力度和推动力度都很不够。另外,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农科研究生教育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专不重博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方法上以灌输为主,教学形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严重制约了新疆农科研究生自身的培养质量。

3.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论文水平不高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较高学历层次,长远看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创新能力是衡量研究生科研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农科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创新工程实施的一个基本人才保证条件。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这对农科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上,偏重于课程的学习,而对实践性环节如实验课、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产学研相结合等不够重视;重知识的继承,轻知识的创新。教学内容陈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讲授过多,“启发式”教学过少,不利于研究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研究生的科研方面,论文选题缺乏创新性,包括重复他人研究,缺乏创新性及难度不当等。有的研究生为了保证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而选择难度过小、工作量偏少的课题,或置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而不顾,完全照搬前人的研究路径,选择相对容易的研究材料开展工作,导致研究生论文水平不高。

4.农科研究生培养条件的建设相对滞后

农科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实验条件、师资条件以及学生生活条件等方面。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改善主要依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而农科研究生教育经费较其它学科更为不足。多年来农科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渠道过于单一且额度较小,与培养所需费用差距很大。在实际过程中,研究生培养所需经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科及导师科研经费的支撑。但由于受农业局限性的影响,农业院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科研项目小而分散,科研经费资助少。经费投入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科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改善,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5.导师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导师人数严重不足,由此出现有些单位为追求数量而降低遴选标准。导师队伍年轻化并且数量不足,加之研究生导师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导师的课题研究少而且分布不均衡,制约了对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加之人才引进困难也制约了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另外,导师精力投入严重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政管理工作繁重,其次是科研的压力,本科教学压力和外界学术交流繁多。以上诸多情况导致导师难以把主要精力集中投入到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上。

二、加强和改进新疆地区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1.努力做好农科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全面提高生源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竞争成了不争的事实。地缘劣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的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特别是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宣传学校,宣传学科,宣传导师,积极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新疆的农业高校。另外,从大学一、二年级开始,高校应选拔学习成绩优秀、有发展前途的本科学生,进行特别培养,组成高层次人才培养群体,选择一些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指导优秀的本科学生选修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热爱农业科学研究事业,为大学毕业以后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以农科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培养方式和更加灵活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农科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农科研究生所从事的往往都是与植物生长有关的科学研究,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要求农科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应更加灵活,在完善学分制的同时实行“弹性学制”非常必要。另外,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也必然会造成教学安排的复杂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灵活性以适应农科研究生教育的上述特点,使每个研究生自身蕴藏的智能及创造性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3.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全面提升农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

要培养农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农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学位论文工作是农科研究生科研实践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农科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知识、能力的全面考察和提升。在农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上,应大力提倡与导师承担的研究课题相结合,树立面向世界的观念和超前意识;同时鼓励在学科交叉点上选题,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研究工作,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在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农科研究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实践。同时,加强实践环节,把研究生科研方法的教育训练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研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设课外专题讲座,介绍该问题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组织研究生开展讨论,以增强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还应该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这样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到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述能力,而且还可以开拓研究生的眼界,拓展其知识面,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培养其独立的思考能力。

4.农科院校要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建设具有地区特色、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以特色求地位、吸引人才

目前新疆地区农科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不合理,必须加以调整完善。新疆农科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如下:(1)充分发挥原有学科的优势,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地域和区域、行业、学科的发展水平,继续支持一批优势明显的基础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及时调整、改造一批老的、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2)针对本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着力建设一批对国家和本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尽快建立和形成一批有新疆特色的有实力的学科点,充实提高现有博士硕士点。通过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各门类学科的协调发展,形成具有地区特色、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以特色求地位。与此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应适当赋予新疆地区调整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的自主权力,使其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及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导师的总体素质和学术水平。(1)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和评估制度。对导师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研究成果以及道德水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建立起责、权、利高度统一的导师负责制,真正建立起一种评聘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2)改进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重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单一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研究生指导小组联合培养的方式,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主要应由本学科导师组成,并适当加入一些相关学科专业的导师,以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努力扩大导师自身的研究范围。(3)重视中青年导师队伍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导师的素质。可以采取留学深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出国访问进修、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等形式,不断提高导师的素质。对于中青年导师队伍的培养,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破除论资排辈现象,打破导师职务的“终身制”,努力做到任人唯贤,真正把那些具有学术造诣、能够担负起学科发展重任的优秀中青年人才选拔出来。

[1]宋协青,王殿元.新时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1,(7).

[2]任增林,刘桔,王亚杰.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及对具有中国特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

[3]王源升,杨波,陈仕平.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4).

[4]赵卿敏.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

[5]李儒忠,牟淑芳.新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报告[G].

2010-08-17

程诚(1971-),男,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农科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 07:11:56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农科问答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0-14 07:43:12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