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档案工作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2010-08-15 00:47:13余洪梅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工作者变化档案管理

余洪梅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广州 510727)

网络时代档案工作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余洪梅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广州 51072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日趋完善,档案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档案工作管理内容、管理模式及提供档案利用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文章从档案工作的内容、模式、利用方式和管理者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这些变化提出了一定的应对策略。

网络时代;档案工作;变化分析;策略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档案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建设及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逐步深入,办公自动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真实完整、安全有效地记录电子文件的生成过程,实现电子文件在网上实时归档并保证在归档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地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等问题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笔者认为: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工作管理的内容、模式及利用方式的深刻变化,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一、档案工作管理内容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日趋完善,档案的生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给档案工作管理开拓了一种与传统手工管理手段完全不同的视野,使档案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一的纸质档案管理,变为以多种载体形式出现的电子档案为主的档案管理。与之相适应,就必需实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

要实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就要对工作中所产生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进行全盘考虑和控制,进行网上实时归档、链接,也就是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全局出发实现从电子文件生成到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具体做法是将电子档案处理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贯穿到电子文件的生成和处理过程之中,关键是要改变过去传统狭隘的职业观念——认为文件的生成只是文件管理者和形成部门的事,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和档案管理者所要关心的事,两者互不干涉、独立发展。而应当是瞻前顾后、统筹考虑,做到超前控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的生成、处理、传递、存储、查阅、收集、利用、归档一体化,使两者平滑结合并保证其安全,使文档工作流程科学化、合理化。一体化管理工作还应扩展到各种职能部门所产生的各种不同门类的、不同载体的档案,从而使各类文件管理系统都能与档案管理系统通过接口紧密衔接,充分发挥一体化的数据共享优势,为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归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馆(室)接收保管的档案内容、种类、数量、载体等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现代档案工作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档案信息不仅以数据库、信息库的形式出现,而且更多地是以集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档案出现。长期单调而枯燥的手工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合管理如此繁杂的档案。面对如此繁杂的档案,档案工作者大部分的时间是直接运用电脑网络来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输,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工作环节被“超前机制”的方式所取代,即将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一并预先设计在程序里,通过系统来完成。诸如纸质档案中的立卷、装订以及装裱、杀虫等环节在电子档案管理中消失,而被新的管理措施——防磁、防有害气体、防变形等取代。

如何适应这种管理模式上的转变,除了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具有创新的观念和意识,适应时代变化的速度和节奏,适应变化的对象和内容,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形成变被动为主动的档案工作理念外,面对品种如此繁多的档案,更要根据档案本身的具体特点而为其选择适合其管理的模式,如房产档案可用条码来代替档号,这样才既安全可靠,录入速度快,又便于管理。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和一些数字设备,把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通过扫描等方式变为电子文件信息,使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整体化、网络化,并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完整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模式。

三、档案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或是提供复印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这种被动的、手工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已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利用方式所取代。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工作中的日常查考、借阅工作是通过系统来完成的,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不再是档案实体,而是借助电脑通过系统可直接拷贝到或在屏幕上看到所需的电子档案信息,满足单位设计、生产和管理的日常工作查考需要。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的档案部门充分利用本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在互联网上提供档案利用业务,实现了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使利用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随时通过网络查阅所需的档案信息。

网络技术在给利用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档案工作者带来档案信息安全的隐患。保障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采取如下方法:首先进行技术保障,在进行网站建设和维护时,将内外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本地与远程两种服务模式,除此之外维护人员应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并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抵御各种人为的和非人为因素的破坏。这方面的技术有很多,并且发展也很快,如信息加密技术、防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其次运用法制保障,档案工作者应掌握和依靠现有的法律法规,来强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依法办事,同时向立法部门提交有关档案网络服务法律议程,促成相关法律的出台,以健全现有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各种档案犯罪行为。

四、档案工作者知识结构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档案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科学、有效地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的安全保管并及时准确地为所有利用者提供所需的档案信息。传统的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仅仅是了解和掌握一般的信息知识,而网络时代下的档案工作,是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领域,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对档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数字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应该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档案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多媒体方面的知识甚至是外语知识,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化信息技术。从现实情况看,国内这种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档案人才还非常缺乏,因此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档案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培养和造就复合型档案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学习: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再教育和培训,引进公平竞争机制,为档案工作者创造均等的学习和深造机会,同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以提高和充实他们的档案工作水平和业务技能,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第二,档案工作者自身要积极参与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如企业档案工作者,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热情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综合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第三,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能满足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应建立有效的培训和人才管理机制,改善档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理论、业务素质,还应注意引入各种具备技术专长的人才,充实档案干部队伍,建立复合型多层次的专业技术队伍,以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2010-08-10

余洪梅(1970-),女,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科技部,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工作者变化档案管理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从9到3的变化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8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这五年的变化
特别文摘(2018年3期)2018-08-08 11:19:42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0
鸟的变化系列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