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2010-08-15 00:45:07柳文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基础课计算机情绪

柳文娟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情感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柳文娟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教师要在教学中提升个人亲和力,注重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发觉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为生硬的计算机基础课学习注入学习的动力和良好的情绪。

情感;情感教学法;情绪

人是情感型的群体,不能脱离集体化和社会的生活,做事富于情感、受情感的支配,悉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文学界的大小泰斗以及各行各业的伟人、不起眼的平头百姓,他们的行为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完成的。但情感往往具有两面性,即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当然,凡事人都追求成功,就得正确的利用情感的积极面。计算机作为人类信息时代的工具,单就从他的软硬件来看,他同锤子斧子没有区别。那么如果简单的就计算机软的硬件知识论知识的话,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不是理想的。就我个人从教学实践得出的结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更应该加注情感的成份。

计算机课程当然不像语文、英语、历史等文史类的课程,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所以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多用心多留心多细心多观察,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情感实施与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寻求与所教内容相辅相成的知识,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感兴趣;二是增加教师个人亲和力,使学生对教师喜欢,进而去喜欢老师所缴的内容。寻求知识内容的趣味性,相对来说,难度要比增加教师个人亲和力大,所以在这里我要探讨的增强教师的个人亲和力。

情感教学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 -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

我国的教育先祖孔子对于情感教学的思想也贯穿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当中。通过他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论,不难看出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对学习具有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情感的传递过程与信息的传递是一样,信息源与信息的客体之间存在传递与反馈的双向相互作用,所以说无论那种教学情感的方法也都涉及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之一理论也指出教师须在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即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对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侧重点应从提高教师个人的亲和力出发。高校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属于成人,但是他们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与社会的接触不是很多,离开父母缺少精神上的依靠,从而在新的生活环境中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学习,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得给予精神上的抚慰,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引导,从而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依赖感和尊敬感。最终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成为学习的积极情绪。所以在这里可以深入探讨一下情感的在作用。

情感、情绪作为心理学在教学研究中的两种状态,是教学中最核心的关键,可以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积极地情感使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最佳情绪状态,这种课堂情绪气氛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情绪状态是反映学生个体情绪,而情绪气氛反映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群体情绪。所以在整个的教学程序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群体情绪气氛的培养,调动积极的正面的情感。

另一方面,人类的情感同时具有对人体的调节功能。这方面的调节即包括生理机能的调整,也包括情感的调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研究和论证的对情绪方面的调节。这是指情感对一个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同化和激发效能。情感的功能可以分为动力功能和强化功能,这两个方面是指情感积极性和方向性。心理学分支的现代情感心理学家—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家,他们更注重情感和认知的相互关系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出来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情感功能。那就是情感对一个人创造力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研究发现,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需要有发散性思维、横向思维的参与,需要依靠各种灵感、直觉。这些承载人类智慧和创造性高度发展的心理活动,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即没有烦恼、焦虑、紧张的干扰,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超然状态,从而使“一个人能自由的往返活动于幻想与现实之间。”

另外,情绪对思维活动还有调节作用。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情绪时,思维会变得活跃、反应敏捷,头脑清楚、思维明晰,分析判断的正确率相对提高;而当我们情绪不佳时,则反应迟钝、思绪涣散、头脑模糊,分析问题、判断是非易出差错。

所以说情绪对认知活动都有调节作用,因而它会在总体上影响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尤其是潜能的发掘。良好的正情绪使一个人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而不良的负情绪,则会压抑、干扰一个人的正常的认知思维,使已有的能力无法获得正常施展。

生活中大量事实给我们启示:凡是曾伴以我们较强烈的情绪体验的事物,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给予人强烈刺激的人与事,一般都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留下长时的乃至永久的记忆。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惊弓之鸟”。情绪在这里似乎起着“烙印”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静态角度上分析考察教师的情感,教师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一个源点,但这个源点与教材不一样。教材是物,而教师是人,是集社会性、知识性、创造性于一体、有情感的人。他不仅自己具有一定的情感,而且相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学生施与情感上的影响。同时,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主导性地位决定了教师这个情感源点对整个教学中的情感活动具有更大的掌控作用。从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背景上审视教师情感,可以粗略分为下面两个方面:

1.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情感。这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本身的情感。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上至孔圣人下到今天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他不只是授业解惑,更要传道,“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五·四”思想的传播首先是教师。因此,教学是培养下一代的无上神圣事业,他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这种工作的特殊性,使教师具有非同一般的感情,有的教师从工作的社会意义和性质上认识它;有的仅把它看作一项机械的混日子工作,缺乏积极的情感;有的较多考虑个人得失和物质待遇,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自然不同的情感就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2.对学生的情感。这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情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一个方面提倡尊师,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古人对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关系的诠释:学生尊教师为父,教师爱生为子。建立了父子关系的教学过程,才会有一种家庭情感气氛,这样从情感上建立了一种积极的情绪:子对父的仰望与崇拜,以及依赖;父对子的期望与疼爱,这种情绪当然会在教学中发挥正面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从某中程度上削弱了这种最淳朴的关系,使教学中缺少了这一部分情感。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伟人都有一个如父母般的老师,可见教师的这种情感对学生的能力的发掘不可低估。

总之,根据上述的讨论和我个人在计算机基础课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的功能可以具体表现为:正面的情绪有助于组织、协调认知活动,激发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建立教师在学生中的亲和力,便是注重情感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现时课改的要求。

[1]卡尔·罗杰斯.关于教学和学习的若干个人想法[J].外国教育资料,1984.

[2]郁俊,黄滨.体育科学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刘洪峰主编.心态比能力更重要[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柳文娟(1976-),女,甘肃省静宁县人,讲师,现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2010-04-12

猜你喜欢
基础课计算机情绪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23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