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盈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1450)
论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后进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杨宝盈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1450)
高职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分层教学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教学问题但又引发后进生缺乏成就动机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使分层教学举步维艰。后进生的培养是分层教学成败攸关的关口,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内外部动机。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后进生;成就动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普高生,二是职高生,三是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大专段学生。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和技能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存在很大差异,采用以往“一刀切”教学模式使每位学生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语言技能显然不适合当前高职的教学形势。因此,分层教学在新形势下的高职英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指导思想,文中明确提出“鉴于目前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1]根据该指导方针,教学班分为A、B、C三个层次,实行分层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是又引发了后进生学习情绪低落、缺乏学习动力等一系列问题,使分层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因此,本文将围绕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培养后进生的成就动机展开探讨。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在当今二语习得理论中极具影响力的“监控理论,”[2]而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是监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理论展开讨论的。
(一)输入假说
Krashen的输入假说为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Krashen(1981)认为学习者只有获得“可理解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内部加工机制才能运行。[3]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表达为i+1,i是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1表示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i+1是学习者可理解输入的理想状态。如果“输入”超过可理解水平即i+2时,则难以被学习者接受;如果接近或低于现有水平即i+0时,“输入”就显得毫无意义,不能学有所获。因此,为确保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i+1式的语言输入,应实行分层教学,避免i+2或i+0不合理的教学现象。
(二)情感过滤假说
Krashen(1982:33)认为即使学习者有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其内在加工机制也未必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知识。[4]阻碍输入变成吸入的正是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因素,包括学习态度、成就动机、焦虑感和自信心等。这些“因素”对语言输入产生“过滤”作用,决定学习者吸入的多少。如果成就动机强,学习态度积极等,情感过滤作用小,语言输入就多;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即i+1模式;二是降低情感过滤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输入转化为吸入。
(一)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传统教学“一刀切”模式,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为了平衡各方关系,制定“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致使优等生学习松懈,缺乏动力而差生学习充满压力或者很吃力。分层教学的学校按照不同层次班级选择不同教材,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按照学生的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因材施教,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获。分层教学凸显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体现个性化教育的先进理念。
2.有利于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
传统教学不但对学生“一刀切”,而且对教师“一刀切”,不管教师教学特长,性格爱好如何,学校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后,学校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配备不同的师资,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层次的学生享受最适合的教学资源。
3.保证教学质量
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大致相同,这有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后进生的培养是分层教学开展的难题
1.后进生心理因素问题
被分到C班,后进生觉得自己是“弃婴”,从而产生自卑感,自信心不足或自暴自弃的现象,对英语学习有高度焦虑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2.后进生情感因素问题
一进大学就被划分等级,使得很多后进生自尊心受损,学习态度消极,情绪低落,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3.课堂组织难的问题
后进生英语基础差,班级又缺乏优秀学生做“领头羊”,课堂活动很难展开,加之后进生到课率低,逃课现象比较严重,许多老师感觉很难和后进生开展互动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培养后进生成就动机的意义
1.培养学生成就动机的作用
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于50代年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的。成就动机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内部动因,它是驱使个体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事情的一种内部驱动力。[5]Hermann(1980)提出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其成就动机比学习一般的学生更加强烈,在英语课堂上也表现得更为活跃。有关实证研究也表明,成就动机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呈正相关,[6]成就动机是学好外语的基础,与学习成绩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作用。教师如果能成功地培养其成就动机将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提高后进生成就动机是推进分层教学的关键
后进生属于分层教学中低动机或无动机水平的群体,其学习态度消极、动力不足、情绪低落、不配合等问题加大了分层教学的难度,使分层教学难以展开,举步维艰,有些学校甚至因为解决不了该群体的问题而放弃分层教学。因此,培养后进生成就动机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对此给予重视并想方设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一)鼓励后进生提高对自己的期望值
成就动机与个人对成功或失败的期望有密切关系(王初明,1990:96)。[7]可见,成就动机对后进生二语习得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潜能发挥得越淋漓尽致。由于消极的失败归因,过多的失败经历和严重的自信缺失,后进生对英语充满“习得性绝望感”,认为无论怎么学都学不好,因而把学好英语的期望值降到最低:只要及格或不补考就好了。教师应鼓励学生树立追求成功的目标,确立符合自己实际能力和水平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重树自信心。
(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孔子也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后进生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利用与课本话题相关的图片、音乐及影视材料等,对后进生进行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冲击,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且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展开激烈的讨论或辩论,使每位后进生都参与其中,在快乐中学习。兴趣决定态度,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激发起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爱上英语,并主动积极地学习英语。
(三)增加师生情感交流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因此,教师要一改传统的居高临下、不苟言笑的“严师”形象,走进学生,敞开胸襟与学生多交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的师生情谊,是改善师生关系的现实要求。
2.懂得赏识后进生
麦克利兰研究发现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教师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密切相关。[8]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可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不能因为教差班而对学生先入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赞扬,教师的称赞是后进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它可以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潜能。
(四)提高后进生的内外部动机
1.提高内部动机
内部成就动机是学生自觉追求成功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应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后进生的内部动机,制作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课件向学生介绍课文内容,并增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使学生对英美文化、人文风情、风俗习惯、历史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内部动机,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
2.提高外部动机
外部成就动机是由他人或外部因素推动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性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实用英语技能,增加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知识讲解,提高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其就业和职业发展,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对其过级考试、出国深造、出国旅游、未来择业、将来工作等具有重大作用,使其提高英语学习的外部动机。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解决后进生培养的问题是分层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后进生成就动机的培养绝非易事,教师要点燃后进生前进道路上的希望之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爱之于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成就动机,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铺平道路,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扫除障碍,问题解决了,困难克服了,分层教学才能迈上新的台阶。
(注:本文系2009年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课题“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及其管理对策研究”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09013)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
[3]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4]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33.
[5]Nicholls.Motivation In:H.E.Mitzled.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15ed.)[M].New York:Macmillian,1982.1256-1263.
[6]郝枚,郝若平.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11-115.
[7]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96.
[8]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M].西方管理科学,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