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中国篮球运动

2010-08-15 00:52:14胡启良王云玲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篮球运动

胡启良,王云玲

(1.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 430205;2.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艺术系;湖北 武汉 430205)

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中国篮球运动

胡启良1,王云玲2

(1.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 430205;2.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艺术系;湖北 武汉 430205)

奥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在当代篮球运动中,奥林匹克运动是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它们是一脉相承的。NBA是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主要竞技阵地。中国的篮球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代篮球运动中的特殊教育作用,并努力探索当代篮球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之路,为中国的篮球运动指明了方向。

奥林匹克运动;篮球运动;NBA;教育

1890年,顾拜旦到了希腊雅典的奥林匹亚,看到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产生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念头。他说:“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是为全世界各民族的广泛和平服务并促进社会和平、健全道德意识的良好的教育形式。”通过体育比赛来教育青年是他天才的设想和毕生的追求,由他所创立的现代奥林匹克因此具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强盛的生命力。时间仅仅走过100年,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融化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偏见、隔阂与仇视,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了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的教育体系。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以自身的解放为前提,以几代人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以水滴石穿的忍耐和精卫填海的毅力,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奥林匹克教育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赞为“无与伦比”。如今,热望已归于平静,扎扎实实地工作,实现后奥运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将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光荣责任和义务。其中,篮球运动作为我国普及最广、群众最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如何适应后奥运时代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历史的回顾

一个世纪以来,篮球与奥林匹克一直保持着相互吸引的密切关系。

1904年第3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美国青年队“布偌罗”、芝加哥青年会和纽约哈菲尔体协3支男子篮球队首次进行了表演。这次表演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加速了篮球运动向世界传播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

1936年,第11届德国奥运会,男子篮球被列入比赛项目;1976年,第21届加拿大奥运会,女子篮球被列入比赛项目。从此,篮球运动在奥运会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初期,伴随着现代体育在中国的兴起,中国就开始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些活动,但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凋敞,国力虚弱,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极为缓慢。1949年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变。随着1979年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林匹克组织中合法席位的恢复和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迅速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5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美国职业运动员组成的“梦支队”首次亮相,进一步增强了现代篮球运动文化科技含量的氛围和职业化带来的商业化、产业化气息,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篮球运动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发展,加速了篮球运动在世界上的传播。

80至90年代初,中国男女篮在世界大赛上均取得过骄人战绩,引起世界篮坛瞩目。但至9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篮球队成绩直线下降,中国男篮、女篮分别失去了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比赛的资格,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国女篮已跌至历史最低谷,发展奥林匹克精神,振兴中国篮球,势在必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都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获得了第8名,中国荣获第4名。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如何实现后奥运体育与中国篮球的融合是我们每位篮球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奥林匹克与篮球运动的本质联系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活动。篮球运动是竞技体育的一项子系统,是指攻守双方围绕将球投入对方球篮而展开的集体性的游戏类活动,它集跑、跳、投为一体,溶身体与智慧于一炉,既是同场竞技,又是集体对抗,在攻守相互转换中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魅力。篮球运动在奥林匹克的指引下,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与篮球运动从来都是一脉相承的体育体系。篮球运动只有在奥林匹克的框架内进行才能发展,这一点NBA是一个明证。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原则,正因为广大美国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和群众的普及,使得NBA的选秀有了基础。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是篮球运动的灵魂,也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正因为竞争,美国黑人在NBA赛场上才有了扬眉吐气的豪情壮志,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不至于被歧视;公正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也是篮球比赛中一项重要的准则。只有公正,参与者的同等的资格、共同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才能得到保障,人的尊严、人的权利才能得以展现。所有这一切都是奥林匹克与篮球运动所共有的。但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篮球运动,或者说是体育运动,其最高目标是通过体育运动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世界的团结、和平、进步之目的。在这方面,CBA与NBA存在很大的差距,CBA的奥林匹克教育还需要体育界的共同努力。

三、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与篮球运动的发展对策

(一)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与篮球运动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1993年我国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教材,并在各体育院校开设这门课程。1999年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奥林匹克学课程,使广大青年接受奥林匹克教育,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之为“创举”。90年代,北体大招收从事奥林匹克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成立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广泛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的奥林匹克研究和教育还需要改善和加强,在许多国人眼中,奥林匹克就是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也就是体育运动。由于长期受原苏联体育理论的影响,以及奥林匹克在冷战期间长期与中国的隔绝,当前的奥林匹克宣传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还带有意识形态的痕迹。在竞技场上出现过野蛮竞争和阴谋竞争、兴奋剂问题、“黑哨”问题、贿赂问题等一系列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背的异化现象,严重损害了奥林匹克的纯洁性,大大降低了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另外,中国男篮、女篮在90年代末分别失去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的资格,在旧体制已打破新体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CUBA如何为CBA服务?在学习NBA的同时,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可喜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的口号,但其解释往往偏重中国的人文传统和历史化的辉煌,对作为主义核心的、具有历史和社会特定含义的人文主义,要么回避,要么缺乏科学的、深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和宣传。

(二)中国奥林匹克篮球运动的发展对策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永远不会实现却在不断寻求或重新发现的理想。它总是表现着人战胜自我的精神,这一胜利不会完全取得,因而总需要不断努力。于是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类的竞争提供了道德基础和伦理准则。我们要利用2008年“人文奥运”的契机,寻找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篮球运动相结合的切入点,为中国篮球的发展献计献策,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全面介绍奥林匹克主义

中国有4亿青少年,绝大多数在全国大、中、小学学习。在传媒业高度发达与普及的今天,可利用各种媒体全面介绍奥林匹克主义,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并将它们与体育课有机结合起来,使亿万青少年在开展体育运动中,感受和理解奥林匹克的理想和精神,得到教益和快乐。这样在篮球场上,才会有更深的素养,更顽强的拼搏精神,更快地洞察对方的技战术的变化,在进攻与防守中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对篮球运动本质的研究

篮球运动本质上是一项游戏活动,它本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和群众易参与性,因此,我们必须在运动中使其回归本原,在对抗中教育自我,在技术变化中体现娱乐,在战术转换中展现智慧。首先,要加强奥林匹克篮球的规范化,在公正、和平的环境中体现价值;其次,认真研究篮球规则的演变和技战术的革新对篮球发展的影响。规则是篮球运动的准则,只有领会透且用得精,才会显示其威力。技术只有创新,才会立于不败之地。NBA在这方面堪称典范;再次,篮球运动要与“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改变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传统观念,让体育院校也参与CUBA联赛,让“三人制”篮球赛深入大、中、小学,形成一种良好的篮球氛围,使篮球运动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

3.研究奥林匹克的政治化和经济化,大力发展篮球产业

奥林匹克运动不是政治运动,但是它与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动荡的国际环境、经久不衰的民族主义、奥运会的宏大规模、奥林匹克竞技运动本身的特点以及奥运会的商业化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政治的介入既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又给它带来了种种困难。“政府的支持”是运动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国际冲突、种族歧视有关政治的介入又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一丝阴影。正因为它们与奥林匹克精神相抵触,才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在人类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同样,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双向驱动关系,一方面它大量地吸收社会的经济投入,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特殊的“生产”方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中国篮球要发展,必须处理好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上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争取更多的资金,吸引世界的篮球明星加盟中国的CBA,改变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传统观念,大力研究篮球自身的特点,进行技术、战术的革新。同时,要利用中国这个经济大市场,充分开发有限的篮球设施,大力宣传CUBA、CBA等国内联赛,出售电视转播权、联赛专用标志、门票、广告、服装、纪念币等增加篮球收入。同时要认真研究NBA,结合中国的国情,充分发挥“姚明效应”、“易建联效应”、“孙悦效应”、“学生效应”等无形资产,大力发展篮球产业,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争取更多的财力支持,这是中国篮球必然的选择,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所期盼的。

综上所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篮球运动改革的进程,极大地推进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为一个里程碑,2008年奥运会后将迎来中国体育史上的一次剧烈变革。我相信,中国篮球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完成融合之日,就是中国篮球高度繁荣之时。

[1]卢元镇.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高等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1-5.

[2]何振梁.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奥林匹克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3]龙春晓.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化与商业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33-35.

[4]奥林匹克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篮球运动
幼儿篮球运动
幼儿园(2021年11期)2021-11-06 05:25:04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冰雪运动(2021年3期)2021-11-04 08:32:28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冰雪运动(2018年3期)2018-12-29 11:00:10
头脑奥林匹克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变现”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