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良 孙爱民 吕红霞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2高教研究所,河北邯郸 056005)
应用多媒体授课法的教学效能分析
张庆良1孙爱民2吕红霞1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2高教研究所,河北邯郸 056005)
介绍了效能的概念,提出了效率与效能的区别。总结了多媒体授课法的优点与弱点。提出了多媒体授课法教学效能的影响因素在于教师思想观念转变,采用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有选择、有限度地使用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学习。指出了多媒体授课法教学效能提高在于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保持效能与效率均衡,教师应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多媒体;教学效能;教学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班杜拉在 1986年出版的《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这一巨著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认知论的核心[1]。
伯纳德 (C.L.Barnard)认为:达成既定目标时,称之为效能;满足个人动机时,称之为效率[2]。罗宾斯(S.P.Robbins)认为:效能是目标的达成,效率是为达成目标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3]。
多媒体授课法是教师通过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其中包含电子教案、CA I课件 (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网络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多媒体课件综合使用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通过逻辑连接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
教学过程首先是种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教材或其他媒介,掌握科学知识、方法,以最经济的途径认识现实世界,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自身的能力与创造力的活动过程。同时,作为认识过程的教学活动也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学生获取的是间接知识,学生在教学中学,在实习、实训中学,并非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学生获取知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且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这个中介因素实现的。
作为强调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的方法型教学策略之一的多媒体授课法,在加强学生间接知识的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会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学习各种软件应用技巧;同时多媒体授课法会促进教师广泛查阅教学资料,提高自身学科知识水平。
应用多媒体授课法可摒弃粉笔、黑板与板擦,通过多媒体实现教师、计算机与学生三方间对话。课堂教学生动,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处理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将诸多媒体元素有机地构成在一起,将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提升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课程内容日益增加,而学时日益减少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容量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目标的需求。应用多媒体授课法可预先构思教学内容,提前做好教学框架。在课堂上,教师可有更多时间讲解,增加与学生交流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授课法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其先进性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多媒体授课法的人文思想不足,未能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多媒体授课法的采用确实起到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但是在辅助学生学习上,未能发挥重大作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消耗资源巨大,制作课件时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对教师计算机能力要求甚高。或者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可以一劳永逸,制作之后可一直使用;或者教师直接下载现成课件,未能和校本教材相结合;或者教师制作课件不规范,在其中加入不必要的媒体信息,重视学生的感官刺激,忽视实际教学难点与重点,因此学生注意的是细枝末节;或者教师追求课件本身制作,而忽视学习内容本身。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程多为课件演示与课件放映,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按照课件去阅读,因此常出现照屏宣科的现象。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相对比较缺乏,教师与学生间无法进行有关授课内容的交流,因而教师充当了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与解说员的角色。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多媒体授课并未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路。
多媒体授课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偏大,未能注意均衡教学效果。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海量信息是种机灌教学的模式,因而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人灌,到后来演变的机灌,再到现在的人机共灌。多媒体教学速度普遍偏快,学生难于记笔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少。在速度和质量之间,难于实现又好又快,无法将教学效果放于首位。
学生未能积极思考。在多媒体授课中,学生未注意自身素质提高,只是欣赏画面而不参与知识学习,多媒体课程学习成为浏览知识的学习过程。
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但是学生在浅层次上的理解能否取代其深层次的思考?课件到底是应该抽象化、形象化,还是应适应学习者的思维水平?教学内容是否是越直观形象越好呢?
多媒体教学设备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多媒体授课法以先进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为基础,只有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与升级,才能加强多媒体教学效果。目前部分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压力巨大,维护不足时有发生,如:投影仪设备老化、色彩失调、屏幕故障、屏幕与微机连接等诸多问题造成维修人员疲于奔命,运营与维护成本高。
在教学效能的影响因素中,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其最基本的因素。在教师思想观念转变同时,应当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扬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间应进行有效交流。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及临场发挥能力感染着学生,而这一点在多媒体教学中同样适用。
在教育发展历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新技术手段运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使学生习得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习形式多样化,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在目前教育体制无法对此进行完全保证的前提下,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间接体验生产劳动,在初级程度上,创设劳动的氛围。尽管教师、学生在发送信息、接收信息的进程中,教师发送的信息包括声音、文字、图像、演示、讨论、模拟、仿真等多种形式,但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活动一样,即如果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响应,教学活动可以照样进行。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未成为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必要因素。
有选择、有限度地使用直观性原则。在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运用上,多媒体教学充分应用了直观性原则。在教育史上,直观性原则的出现具有进步意义,它给中世纪的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学以沉重打击,使书本知识与其所反映的事物结合起来。17世纪中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曾经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需要通过事物本身进行教学。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者布鲁纳 (J.S.Bruner)认为表征知识经验方式有三种,即动作性表征、形象性表征、符号性表征。但是长期对高校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进行形象性表征教学,会导致其思维模式化、简单化、缺乏想象力,而没有想象力的学生会缺乏创造力,会成为成绩优异而没有创造力的人。
多媒体教学中,师生间交流减少,启发性原则的应用偏差。教师的提问、激疑偏低,以至于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加之在教学进程中,有启发,无耐心,不给学生以思考时间,问题或是过多,或是蜻蜓点水,启而不发现象很是普遍;或者是仅仅关注于知识本身,而非关注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上,受制于知识量大的客观特点,多种媒休综合使用,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其中不重要的内容上。加之缺乏先行组织者内容,缺乏新知识和学生既有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可能无法判断,教师可能没有明确标明知识的难点与重点,违背了夸美纽斯的“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情上”。
多媒体授课是否做到了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与传统教学方法一样,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也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让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为没有学生学习的教学是无效教学,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也是无效教学。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当同时观察学生是否进行能动思维。实现学生能动思维的方法包括:以多媒体辅助教师讲解,而非是单向放映式的灌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积极词汇评价学生进步,而非是隐含或外显的贬低或冷漠;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改善育人的方法与环境,而不仅仅停留于教书、教好书、教会书的程度上;通过神态、体态等非语言因素对学生加以影响;教师应站立授课,并且适时地指示多媒体课件内容,而非是坐在电脑桌前,用光标指示内容。
多媒体授课是否保持了效能与效率的均衡。多媒体教学手段为高效率课堂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这种技术手段应用在多大程度上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学习成效提高呢?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既应做到简单就是美,也必须充分应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辅助学习模式;既要保持精益求精,又不能仅仅展示课程内容的目录、大标题、小标题。即要求做到内容丰富,但同时又不能整个屏幕均是大段文字;使用多种承载授课内容的素材文件时,又不能过于花哨,重形式、轻内容,让学生有食而腻之的感觉。
多媒体授课法是否为教师反思自我教学行为提供支持与帮助。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的课前准备,授课时教师教、学生学,更有教学行为评估及学生的教学评价,教师的课后反思。
[1]叶浩生.心理学通史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3
[2]Barnard C.I.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3]Robbins S.P.Organisational Behaviour:Leading and Manag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8
G434
A
1009-5462(2010)04-0084-03
2010-11-13
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年度课题“职业技术院校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0904045)最终研究成果之一。
张庆良(1972-),男,河北邢台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师。
[责任编校:张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