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交手工作业时,交了一个做得很糟糕的小板凳,老师很生气,信誓旦旦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保证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了。但是,爱因斯坦从书桌里掏出了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原来,那两个小板凳是爱因斯坦开始做的。老师们讲完这个故事后,通常会教育学生:虽然爱因斯坦做出来的板凳极其难看,他的学习成绩也差,但是他后来还是成为了了不起的科学家,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大家以后也能成为爱因斯坦。
鼓励孩子有崇高的理想这没有错,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既然成为爱因斯坦的概率几乎为零,还不如早一点下决心做好小板凳,以后成为一个木匠的几率更大。然而,在我们的学生家长看来,“做好小板凳”是次要的,只有成为爱因斯坦才算是成才。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当作一种投资,其终极目标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能当个白领。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天天楼道中阿姨们的说教/中国小孩聪明/当科学家出名/发展很有前景/将来做做白领/权威受人尊敬……”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
为了迎合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很多学校在升学压力的推动下,或明或暗地开设“重点班”,实施所谓的分层教育。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其可塑性很大,谁也不能凭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来断定他们未来的成功概率。可怕的是,部分学校管理者却没有认识到这种教育的危害,反而将其当作办学特色。这种短视的管理理念必然造就功利的教学行为,并将贻误孩子的一生。
在国人的观念中,觉得蓝领是做体力活的,白领是从事脑力活的,当白领就高人一等,做蓝领就低人一头。其实,蓝领同样需要智慧,很多人喜欢动手,喜欢和机械打交道,这也需要能力与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倾向,蓝领和白领也都有各自的成功方式。成功的概念并不一定非要定位于科学家,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固然不错,但做好小板凳也很重要,即使不当木匠,那也是掌握了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