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尽忠,梁凤欣
(邯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邯郸 056002)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处于北纬36o04'—37o01',东经113o28'—115o28'之间,国土面积12047km2。[1]12009年底,全市辖19个县市(区),总人口942.8万人,生产总值(GDP)达到2015.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13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2元。全市有耕地面积9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17万亩,粮食播种总面积1143万亩,粮食总产量447万吨。
据2008年出版的最新《邯郸市水资源评价》成果,邯郸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48.9mm,[1]3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6.2107×108m3,[1]53地下水资源量为12.6792×108m3,[1]117水资源总量为14.8466×108m3。[1]138按2009年末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57.5m3,仅有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47.4%,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6.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占有500 m3的缺水标准,属资源性极度缺水地区之一。[1]251-256
据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邯郸分中心2006年度的检测报告显示,2006年对邯郸市内的清漳河、浊漳河、漳河(岳城水库以上)、滏阳河、卫河、卫运河等主要河流415km的 14处水质站进行了水质监测评价。评价结果显示,Ⅰ类水质河长48.9km,占评价河长的11.8%;Ⅱ类水质河长109.3km,占评价河长的26.3%;Ⅲ类水质河长0.0km,占评价河长的0.0%;Ⅳ类水质河长24.7km,占评价河长的5.9%;Ⅴ类水质河长232.6km,占评价河长的56.0%。其中,符合Ⅰ—Ⅲ类标准水质的河长总计158.2 km,占评价河长的38.1%。
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共监测浅层地下水水井54眼。其中,Ⅰ—Ⅲ类水控制面积617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1.3%;Ⅳ类水控制面积223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8.6%;Ⅴ类水控制面积363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0.1%。
总体上看,山区水体污染相对较轻,地表水质一般在Ⅱ—Ⅲ类水之间,地下水质多为Ⅲ类水;平原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地表水质大多为Ⅴ类或劣Ⅴ类水,地下水质大多在Ⅳ—Ⅴ类水之间。[1]209-240
现状条件下邯郸市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是区域内的部分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可开采量和清漳河、浊漳河、卫河的部分入境水量。经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7.52×108m3。其中,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2.39×108m3,地表水可利用量为5.13×108m3。[1]250-260
据邯郸市1997—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统计,全市水资源年平均开发利用20.42×108m3。其中,年开发利用最多的1997年为22.39×108m3;开发利用最少的2006年为18.34×108m3。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中,平均利用地表水资源量4.07×108m3,占水资源总利用量的19.9%;平均利用地下水资源量16.35×108m3,占水资源总利用量的80.1%。在不同行业用水量中,工业用水量为4.24×108m3,占总用水量的20.8%;城镇生活用水量为1.18 ×108m3,占总用水量的5.8%;农业用水量为13.89×108m3,占总用水量的68.0%;农村生活用水量为1.11×108m3,占总用水量的5.4%。
据邯郸市1997—2006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分析计算,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率已高达126.2%,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约3.25×108m3。长期过度超采地下水,给我们带来诸如河流干涸、泉水断流、地面沉降、水体污染和土壤沙化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
据邯郸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计算,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由1980年的7.16m,发展到2000年末的17.10m,平均年下降速率达到0.50m/a,是河北省平原同期平均年下降速率0.34m/a的1.47倍。到2008年低水位期,永年东杨庄、肥乡天台山等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达到2262.8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到29—42m;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达到2971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到64.47m。[2]
在邯郸市山区的滏阳河黑龙洞泉域,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泉水溢出量不断减少,断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1956—2000年泉群溢出量资料统计,1956—1979年,泉群年平均溢出量11.2m3/S;1980—2000年,泉群年平均溢出量2.62m3/S,溢出衰减幅度达到79.8%;尤其是1991年后,泉群年平均溢出量仅为1.31m3/S,且数月或全年断流的情况时有发生。[1]310-330
目前,邯郸市工业仍以传统的钢铁、电力、煤炭等高耗水行业为主,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陈旧,重复利用率低、耗水率高的现象。2008年,邯郸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32.3m3,是国内先进天津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的 2.7倍。农业上仍以种植小麦等高耗水作物为主,耕作方式普遍坚持传统模式,多数农田采用大水漫灌,有65.0%的耕地缺乏节水设施,70.0%的农田主要依赖抽取地下水维持生产,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在0.50左右。
由此可见,邯郸市的工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低下,用水水平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实际不相适应,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
长期以来,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田间,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邯郸市部分水体污染严重。东部平原65%的浅层地下水基本上已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卫河的地表水水质多年来均属劣Ⅴ类水;滏阳河磁县以下河段地表水水质也多属V类和劣V类水。地表、地下水体的污染,不仅加剧了可用水资源的短缺程度,而且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以及粮食和蔬菜的生产安全。
当前,邯郸市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在水资源数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水资源供需矛盾仍是邯郸市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据邯郸市水资源中长期供需分析计算,在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变工业布局、南水北调全面供水等开源、节流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后,预测邯郸市2010—2030年可供水量22.5—23.6×108m3,预测需水量约25.3—26.1×108m3,年缺水量达到2.1—2.8×108m3,缺水率在8.2%—11.1%之间。
邯郸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严重挑战,是构建人水和谐的主要障碍。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借以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促进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用水行为。在研究制定水资源宏观分配指标和微观取水定额指标的前提下,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全面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与行业取水定额管理;强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全面推进计划用水,加强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严格取、用、排水的全过程管理,实行地下水限量开采的源头控制与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末端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加强水功能区和退排水管理,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逐步建立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国民经济体系。根据邯郸市水资源可利用量,建立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机制,严格控制水量需求的过快增长;在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中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转变用水观念,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水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在农业用水上,加强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逐步降低和压缩农业灌溉用水;在工业用水上,加快对高用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步伐,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在生活用水上,对跑、冒、滴、漏等严重的供水管网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在废、污水处理上,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通过建立设施齐备、配套完善的工程技术措施,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与外调水,新鲜水与再生水进行联合调配,促进水资源配置结构趋于合理,逐步控制地下水超采,减缓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的发生。
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而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首先,大力宣传我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形势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等,使每一个公民都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其次,强化节水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浪费水资源可耻、节约水资源光荣”的社会风尚,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而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章和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成立各类用水户协会,参与水量分配、用水管理、用水计量和监督工作,使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稳固发展。
邯郸市“生态水网”工程建设已具规模,[3]东部平原“纵横交织、河渠畅通、节节拦蓄、余缺互补”的工程设施基本完成,“漳河上游”水、“引黄济邯”水相继到位,运行后的生态水网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凸显。为保证今后邯郸生态水网工程永久达到“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广大群众,推进和谐邯郸、生态邯郸、魅力邯郸”的建设目的,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生态水网运行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规划及规章制度,积极实践邯郸市“西治、中调、东蓄”的治水谋略。
[1]邯郸市水利局. 河北省邯郸市水资源评价[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2]邯郸市水利局. 河北省邯郸市2008年度水资源公报[R]. 2008.
[3]邯郸市政府. 邯郸市委、邯郸市政府关于邯郸生态水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R]. 200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