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0-08-15 00:48朱友强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理论

朱友强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朱友强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如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人的实践活动的功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高高职“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要真正发挥“两课”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坚持“两个转化”的前提下,加强“两课”教学改革的实效性研究。

两个转化;贴近学生;素质;探索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2.21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可谓意义深远,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它的魅力就在于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人的实践活动的功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结合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相关思考。

一 当前高职生思想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从2009年初开始,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研部对学院7 000多名在校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局部抽样调查,经过认真梳理、归纳,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第一,高职学生思想主流和行为主流是好的。主要表现在,近年来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特别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并要求得到老师的及时正确引导,以增强自已理性思维能力;能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对党的认识不断增强,要求加入党组人数不断增加,学院党校培训也有些“应接不暇”了,这都反映出大学生在政治上日趋成熟;广大学生不仅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更加注重社会实践,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渴望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走上社会做好准备;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他们求新、求变,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

第二,对于授课教师他们有自已的独到见解和评价标准,看重专业老师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两课”老师,看重老师的思想修养、人品、人格魅力。所以,对“两课”教师他们希望老师们能给予思想上更多有益的启迪,更多的思想引导,使他们的思想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在教授政治理论的时候不仅要告诉结论,更要知道结论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产生的,理论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对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

第三,高职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应该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但又感到所授知识理论性太强,与他们所希望的结果相距遥远,因而缺乏起码的认同感,认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是不少同学对思政课学习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当前学生思想实际和需要。一些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态度和目的还不够明确;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一味地戴理论高帽,空话、套话多,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三是个别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些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例如: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的认识上,有的学生弄不清中国特色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还有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处于新民主主义阶段;四是一些学生的价值判断还存在相当的问题。例如,有的同学提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主要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金钱关系。又比如,个别学生赞同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趋同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很难说清楚。这说明,在一些学生中关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还是较为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

第四,当前高职生中还存在的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现象概括起来,一是思想意识上存在“三强三弱”:个人意识强,关心社会和他人的意识弱;求新求变的意识强,扎扎实实地去打牢基础,刻苦钻研的意识弱;想做“大事”的意识强,而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的意识弱;二是大学生在择业方面存在很多困惑,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哪个岗位更适合自己发展,对自己也缺乏切合实际的定位,甚至一部分受调查学生不知道自已未来岗位是什么性质,问及职业岗位需求,更是茫然;三是大学生渴望扩大人际交往,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缺乏处理人际关系基本技巧,要求引导的愿望非常迫切。

对于通过调研得出的上述四个方面的结论,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职生这些思想的重大变化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向前演变的大趋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发展趋势而言,高职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在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及社会对人们正当个人利益的肯定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仍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这是教育大环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但也存在很多的困惑,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如不加强教育和引导必然会导致不良后果;二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判断,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中,还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理论说教与学生的思想诉求相脱节,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

二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客观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政课教师队伍相对来说受到的重视不够。舆论往往把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看作“万金油”,甚至认为是专业能力不行的才去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给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培训晋升,对外交流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受“歧视”的现象,机会往往不如其他专业课教师多。

第二,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与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相适应。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包括部分本科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部分教师不是专业从事“两课”教学工作,理论功底薄弱,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不清,对国家形势与任务一知半解,对学生思想状况不甚了解,也没有从事思想工作的经历,习惯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或照本宣科地阐释理论的合理性,缺乏对现实问题在理论层面的研究。

第三,理论知识教学和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实际脱节,教育教学活动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分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两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备书不备人、目中无人的现象,按照书本的章节逐条讲解,不能在备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贴近学生实际进行理论解读,设计课堂教学。集中表现在一些教师单纯讲理论观点,单纯交待知识;不少学生把“两课”当作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应付考试被动接受,不能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

第四,对教法的研究重视不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教师不懂得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鲜活的事例,灵活多样教法吸引学生,而一味强调理论本身的严谨,客观上造成了把理论本身束之高阁,让学生可望不可及。“两课”教学一直沿袭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优越的“布道者”的地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无条件地接受现成的理论成果,不能质疑。这种灌输方法剥夺了高职生思考和选择的权利,与高职生日益突出的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特点产生了冲突,这不符合教育规律,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正面引导难以产生共鸣,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三 改进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对策分析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两次转化”。

一是思政课教师通过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内化作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自身行动的信念和指南,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进而能够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问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围绕“两次转化”改进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其次,要进一步优化"两课"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要严把“入口”关,不能让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不合格的人登上“两课”讲台;二是要从多方面加强对思政教师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教学能力,同时又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两课"教师队伍;四是要从校内外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中去。

第二,贴近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思想状况、知识结构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和观念的变化与发展状况。必须把研究和解决教学对象思想需求实际,作为教育教学切入点。教学活动的有效完成,依赖于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是否科学准确。教学的切入点不是教学内容本身,而是实现教学目的与解决高职生思想问题的结合点。因为,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为学生所接受,而学生的“学”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必须要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理论真正成为学生人生的航标灯和行动指南。

第三,认真抓好基础理论教材建设。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难免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二,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和国家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而且在内容安排上,政策内容讲得偏多;其三,有的教材中,理论内容本身和编写者对理论内容的理解、阐释的区别不明显。因此,要组织教师编写核心理论体系方法论研究的专门读本,引导学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化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

第四,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和协的师生关系。学生看待“两课”教师与专业教师不同,他们往往把两课教师的人品、个人的修养与我们的课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师职业是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教师的劳动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劳动手段也不是手中的教鞭、教材,更重要的是靠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教师人格力量表现为科学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结果使学生终身受益。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1]本书编委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孙维义.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两课”教学改革[EB/OL].(2004-10-22)[2010-05-11].http://www.gmw.cn.

[3]耿步健,叶昌支.“以人为本”深化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J].南京财金大学学报,2005,(2).

[4]何其颖.切实提高“两课”教学质量[N].光明日报,2000-06-07(04).

G718

A

1671-4733(2010)02-0069-03

2010-05-11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基金《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创新性研究》(项目编号:HJX09-2)

朱友强(1968-),男,江苏泗洪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电话:13155464888。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