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廷,林 涵
(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自然灾难的经济学分析
张昌廷,林 涵
(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灾害经济学”,乍一看是个残酷的话题。自然灾害的发生固然是件令人悲恸的事,它是不可抗拒的,比如5.12汶川大地震。然而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破窗理论”,打碎玻璃能够产生玻璃生产需求,进而引致各种需求,无异于给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根据哲学上矛盾分析的方法,在这一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巨大商机就成了把不幸变成大幸“化腐朽为神奇”的明智之举。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自然灾害带来的正面效应。
灾害经济学;破窗理论;商机
(一)破窗理论
灾害经济学源于“破窗理论”。“破窗理论”是19世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在《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一文中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损害有益”。 “破窗理论”是指,假设在市场完全饱和的情况下,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的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于是得出结论: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这个理论与凯恩斯“挖坑理论”惊人地相似。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写道:“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这些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采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就不会存在,而且,在此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他甚至还说,“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宏观调控“鼻祖”的这番言论,成了很大一部分经济理论者崇信的教条,我国这次巨大的地震灾难,给支持“破窗理论”的这些学者们宣扬这一理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
(二)灾害经济学
灾害经济学是一门边缘经济学科,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一门“守业”经济学。所谓“守业”,是指保护已有的自然资源和物化劳动免遭损失;灾害经济学不研究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而研究已有资源和已创造价值的保护。就一般的经济学而言,都是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与提高着眼的,它们的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积极的、“正”的经济效益。而灾害经济学研究的是已经获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破坏和损害,它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如何减少不可抵抗的灾害给社会经济效益带来的破坏和损害,如何在灾害发生的损害已经造成之后,努力去谋取有所补偿。
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消极的,但追求的目标(即“灾害损失最小化”)和所起的客观作用却是积极的,它能够指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主动防止、避免灾害的发生及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着灾害损失的发生;它还能够指导具体的各种减轻灾害损失的活动,来避免减灾活动中损失的扩大化。诸如灾害经济和环境经济都部分地包含着有关灾害经济方面的内容,如生态经济中对生态问题的研究,环境经济对防治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水利经济学中对防洪问题的研究,农业经济学中对农业灾害问题的研究,保险经济学对保险利益损失赔偿问题的研究等,都属于有别于常规经济学中“积极的”或“正”的经济效益的内容。另外以农业的发展问题为主题农业经济学,以保险经济的增长和保险企业的盈利为主题的保险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也都有积极的产出与效益。
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阿多诺说: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名称)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同样,一场死伤惨重的灾难后,任何嫁接其上的商业是野蛮的。然而在商言商,无论世界如何变,只要人需要生活,经济交易总是存在,不会因为他有难而歇业夭折。事实上不胜枚举的商业活动在自然灾难中暗潮汹涌。
(一)有形商品
商品可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两种。以传统经济学的眼光看,人们看到的自然灾害背后的经济利益,主要有基本生活用品、灾害防护产品、农产品等有形货物。
家居用品。地震的毁灭性破坏,使灾区人民对中国诸多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和日用消费品、五金家电、家具用品、床上用品等相关产品有着紧急和长期的巨大市场需求。
防护产品。人们常说居安思危和防患于未然,除了普遍的救生器材、雷电防护装置等外,其他用现代化的科学方式来做的防护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之后,就是水源污染带来传染病的传播,一个应急的水源供应系统就应运而生;设置现场紧急医疗场馆时需要许多防护用的无菌、密闭、净化、科技含量高的帐篷。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立刻购买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的设备,很可能导致市场对安全防范产品的需求一浪高过一浪,一批原先前途未卜、在生与死之间苦苦挣扎的高科技公司很可能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振兴机会。
农产品。在汶川地震中,据不完全统计,商务部累计向地震灾区调运饮用水2760万瓶、方便面348万桶、饼干308吨、液态奶400吨、海南蔬菜2464吨,投放储备冻猪肉8708吨。另外,商务部还将根据灾区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特点,适时增加储备牛羊肉和储备粮食的供应量,大大带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绿化商机。除地震外,如干旱、洪灾、沙尘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的事故也不绝于耳。我们已经意识到灾害的严重危害性,正在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各种宣传。在绿化祖国、绿化家园、绿化环境的同时,一种商机也在向我们招手,把绿化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共识。
(二)无形商品
除以上有形商品以外,根据现代经济学引入无形商品的概念,自然灾害敲响的警钟刺激人们更加关注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预知灾难发生的技术,从而引发了对无形商品的更多需求。
保险业。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每年都会给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保险本身在抗击自然灾害时有着自己的优势,即便是在巨灾面前,通过合理的精算、保险和再保险联动,保险业也能够合理有效地分散和转移风险,促使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抵御灾害的侵袭。一次次的灾难和教训逐渐唤起百姓投保商业保险的意识。相信保险通过自身的不断宣传壮大,加快创新,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为更多的人提供保险保障,会有更多的人利用商业保险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气象信息商机。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近 10年来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考虑到气象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等自然灾害,则损失更为严重。减轻气象及其相关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准确及时的气象预警预报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是提高减灾能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使与之密切相关的信息产业和气象信息商机无限。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从现象看,它构成了商机,但灾难的发生具有不稳定性,其发生的机率也是比较低的。这种商机对产业有多大影响?不同类型的灾害对不同类型的产业来讲,其商机的大小也是不同的。灾难带来的商机真可谓可遇不可求,企业、商人对这种商机切不可守株待兔。一旦这种商机降临,企业、商人该如何把握呢?灾难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事件中发现商机,进而创造效益,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程序与常规。
对当前局势和市场环境要有敏锐的嗅觉。不仅要研究企业产品的竞争市场,更不能忽视时局对企业的影响。很多时候时局对市场会起决定性作用;另外,在灾难事件发生后要强力出击,尽最大努力开拓市场,掘出商机。企业、商人在面临这种商机时要理性。不能盲目多供、盲目多产,更不能违法乱纪——囤积商品、坐地起价。自然灾害经济利益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有些人会投机倒把,冒险做些自以为可以牟取暴利的业务,结果很可能一败涂地,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商人们最好不熟不做。在非常时期打破常规思维,优化发展策略。商人应该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因为灾害是无处不在的,要有自己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这样的灵活多变性正应对了自然灾害的捉摸不定。更重要的是,在社会越来越关注社会责任的时代,赈灾捐款之类的公益活动正是塑造企业美誉度、显示品牌责任感的最佳时期。广大受众体会对企业及其品牌的公益赈灾的多寡、冷热做出强烈反应并表示爱憎,对于只从社会中猎取利润而不回报社会的品牌表示反感,反之则拥戴、支持。因此,在非常时期,企业及其品牌应积极做出符合品牌形象高度的公益赈灾行为,做一个富有长久生命力的品牌。对一些企业来说,灾难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还需要你把“馅饼”捡回来归自己所有。
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然而我们能做的却很多。减灾工作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灾后重建也是个大蛋糕。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战争和地震都能使财富增加。”灾难所引发的灾难研究、灾难预测、防灾、救灾、减灾、灾后重建,都可以拉动需求。越是大灾害,越有可能刺激大需求,而满足当前需求的活动可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同时,需求就是商机。分析各种类型的灾难对经济各方面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正是灾害经济学。
面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商业机会,我们应该持以理性的认知态度。不管是生意人,商人还是企业家都应当成为自然经济灾害的贡献者。自然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但灾后经济萎靡,除了政府的援助外,更需要人们看到希望和因此产生的价值而激发起新生的勇气和对美好明天的追求。这可能是一件更为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不幸者的一种告慰。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6.
[2]樊刚.灾难经济学[J].现代商贸工业,2003,(6).
[3]王艳艳,刘树坤.灾害经济研究综述[J].灾害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