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运河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0-08-15 00:47孙亚男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本区深井饮水

孙亚男

(沧州市运河区水务局,河北 沧州 061000)

1 基本情况

运河区位于沧州市区西部,分为城区和城郊两部分。城区人口19.67万人,供水以沧州市供水总公司为依托完全能达到饮水安全的目标(水源地为大浪淀水库)。城郊呈 C型环抱市区西部,辖一乡一镇 6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39万。其中近郊 11个村已为城市供水管网所覆盖,有 1.19万人达到饮水安全,但其他 49个村仍采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至 2009年底,除依托国家人饮解困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现饮水基本安全的 19个村(涉及 2.43万人口)外,本区仍有 30个村 2.81万人未实现饮水安全,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44%。另通过调查复核,本区 6个村 0.48万人口因原有人饮解困工程建造标准低、损坏严重而重新出现饮水不安全。

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2.1 水源情况

运河区是典型的资源型贫水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 192 m3,耕地水资源占有量 1620 m3/hm2,分别只占全国平均值的 8%和6%,均不足全省均量的一半。同时,由于运河区位于沧州市腹地,水资源担负着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三重压力,缺水程度更为严重。自 1976年南运河断流以来,本区的地表水资源已极度枯竭,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全部依赖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逐年加深。据历年观测,目前本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已由 20世纪 80年代初期的 3~5 m增至 8~12 m;深层地下水埋深由 20~30 m增至目前的 70~110 m。其中,本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区的埋深已达 110~120 m。在这种情况下,本区 5个以浅井作为饮水水源的村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供水不足(涉及人口0.41万人),其他以深井作为饮水水源的村虽然目前水量较有保障,但从涵养地下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本区深层地下水已不宜作为有保证水源考虑。

2.2 水质情况

运河区是全国重点的高氟区。2009年底再次对本辖区近 40眼深井进行了水质检测,根据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沧州分中心提供的水质分析检测报告,深井水含氟量最高达 6.97 mg/L,最低也达 3.43 mg/L,普遍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1.0 mg/L)的 3~6倍。从成井深度看,埋深 300~400 m的深井水质含氟量最高,埋深超过 400 m的深井,成井深度越深,井水含氟量越低。从地域分布看,本区西二环路一线的李庄子、大杨庄、张庄子、小狄庄等近 10个村深井水含氟量最高。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本区以浅井水作为饮水水源的个别村也出现了氟超标的现象,含氟量最高达 2.54 mg/L,最低的达 1.97 mg/L。可见,目前本区农民群众深受高氟危害,高氟成为造成本区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涉及人口约 2.4万人。

2.3 水量情况

根据多年测算,运河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为2256.8万 m3,其中地表水资源 871.8万 m3,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1385万 m3,深层地下水资源不能作为有保证水源考虑。而近 10年来,本区仅农业多年平均需水量就达 2300~2500万 m3,居民生活、城镇工业、城市建设等年需水量约 850~900万 m3,年缺水量多达约 900~1150万 m3,直接导致本区连年超采地下水以满足群众的供水、饮水需求。同时,本区浅层地下淡水埋深较浅,多在 20~40 m之间,又由于多年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目前本区 70%以上的浅井出现抽空吊泵或水质变咸的现象,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本区散落分布的饮用浅井水的 5个村供水水量严重不足,需要不定时更新浅井,有的村甚至需一年更新几次浅井,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即便如此,这些村在发生旱灾或用水高峰期还是经常出现无水可供或供水不足的现象。

2.4 供水工程设施情况

一是原有工程建设标准低。取水工程方面,本区饮水深井多开凿于20世纪 90年代中期至末期,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深井大部分都是全砼管井,井深多在 300~350 m,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及多年来因超采严重造成的水位下降,大多出现了出水量不足的问题,面临更新或即将面临更新。供水、改水工程方面,自2002年国家实施解决农村特困饮水难项目及 2004年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以来,运河区在摸索中前行,逐村开展工程建设,分散建设了大批单村供水工程,并按村庄规模的大小为各项目村分别配套了规格为0.5 t/h至 4 t/h的水处理设备,使 19个村 2.43万人口达到了饮水基本安全。但是,受当时经费紧张、缺乏总体规划、缺乏技术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供水、改水工程大部分已不能满足村民群众的现状需要,还有不少工程因疏于管理损坏严重,目前已有 6个村的水处理工程彻底损坏,重新出现饮水不安全问题。配水管网工程方面,本区大部分村庄地下低压供水管道铺设于20世纪 80年代,达到简易自来水入户,但由于年代久远,相当一部分管道都老化失修严重,漏水、跑水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历年来人口的增加,村庄规模的扩大,供水管网相继在原有管网基础上向外延伸,造成管网供水压力不均衡,输水阻力和供水承载力大大增加,村庄外围、管道末梢常常供不上水,造成村民群众用水不便。

二是工程管理水平低。由于本区已建人饮解困工程、人饮安全工程都是以村庄为单位的单村供水、改水工程,规模小且分散,水务部门难于管理,目前这些工程均为村委会组织管理。受农民传统思想制约,农民取水基本不收取水费,设备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用均由村委会承担。由于群众对高氟水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水处理设备的维修、养护知识,管理跟不上,工程老化后没有能力维护整修,直接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3 对策与建议

3.1 技术思路

优先考虑利用地表水资源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是今后饮水安全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基于城郊结合的特殊区位,本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措施定为连接城市供水管网。按照因地制宜、先急后缓、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目前仍未达到饮水安全的 30个村(涉及 2.81万人口)和重新出现饮水不安全的 6个村(涉及 0.48万人口)列入近期实施目标,将已达到饮水基本安全的 19个村(涉及 2.43万人口)列入远期实施目标,近期工程实施中要综合考虑人口、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因素,规划设计出最优工程路线和最佳工程标准。在主干管网铺设过程中要在邻近的远期工程项目村处预留接口,为远期工程的实施做准备,并尽量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工程投资。这样,将城市供水管网由近郊至远郊逐步推进直至全面覆盖本区,将所有供水人口全部纳入地表水供水系统,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特别边远、城市供水管网短时间内难以覆盖的区域,可以考虑打破县、区界限,就近、就易连接外县、区已有联村水厂管网,使农民群众早日摆脱高氟危害。

3.2 投资思路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应本着“国家投入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原则,广辟筹资渠道。一是要千方百计用好国债资金和省配套资金;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应给予额外的财政支持,安排农村饮水专项资金;三是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四是要积极发动农民群众自筹资金,投资投劳。同时,财政资金应根据村情及农民筹资能力进行资金分配,力争使每个项目村都能吃上洁净、安全的自来水,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的投入效益和启动功能[1]。

3.3 管理思路

一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单纯依靠水利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水务、发改、财政、卫生、建设、农业及国土资源、电力、供水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2],联手推动工程顺利实施,如供水部门在材料、人工等入网费用上给予适当优惠,电力部门免征或减征电力增容费,国土部门减免土地占地费、耕地补偿费等等;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严格合同管理,并建立健全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最后,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要依照“补偿成本、合理收费、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认真核算供水成本,合理确定水价。水价的确定应保本微利,其部分利润用于设备、管道等设施正常维护、维修、保养等。同时,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并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积极吸纳民营资金投资水利建设,逐步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形成以水养水、自我维护、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3]。

[1]侯军,肖雪梅.迁安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与研究 [EB/OL].(2008-06-06)[2010-04-02].http://www.studa.net/nongcun/080606/09321668.html.

[2]蔡勇,刘敏昊,高见,等.江苏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9):76-78.

[3]石喜明.漳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4):7-8.

猜你喜欢
本区深井饮水
简易饮水鸟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赵楼煤矿:千米深井开采进入“智时代”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饮水
探索高温高压深井试油技术的优化与应用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深井软岩支护新技术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