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初探

2010-08-15 00:52吴旭阳
关键词:指标评价工作

吴旭阳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 营业部,湖北 武汉430015)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初探

吴旭阳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 营业部,湖北 武汉430015)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内部绩效审计,进一步发挥审计职能,科学评价银行各项经营活动对增加企业价值的贡献度,各级经营管理层是否合格履行层经济责任,已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科题。本文联系商业银行工作实际,就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评价指标。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绩效审计将成为审计新的发展方向。而绩效审计必须有一个用以比较和评价当期成果的标准,以提供审计人员一个准绳,当根据这些准绳来与现实行为进行比较时,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就因此而产生,这就是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是合理的而且是能够实现的业绩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可以衡量审计对象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本文仅就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问题作一探讨。

一、确立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从实际出发,了解和确定审计对象应建立哪些考核评价标准,已经建立和使用了哪些标准,并进行归类、整理、充实和完善,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并使体系内容指标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地覆盖审计对象内部管理及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之无遗漏、无空白,以保证对审计对象做出全面完整的衡量和评价。

(二)责任性和可控性原则。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准确考评审计对象单位、部门和个人必须履行的职责,即所衡量、评价的业务活动及其结果应是审计对象的职责范围,是其全部或部分负责,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并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结果和过程。

(三)客观性和可比性原则。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不受审计人员或管理部门偏见的影响,能够使不同的审计人员,在同样情形下应用同样的标准,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要尽量将不可比因素转为可比因素,用量化指标来综合评价,使指标便于汇总、比较、分析,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既可以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也可以与同行业其他单位进行横向比较。

(四)科学性和严密性原则。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内容必须科学合理,标准形式必须简明易懂,易操作,使用时无程序不清、口径不当、违背客观规律的规定等情况,以便对审计对象进行衡量和评价时,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审计对象的真实情况,达到审计目的要求,保证正确使用审计标准。

二、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的内容

绩效审计是和绩效管理相联系的。绩效管理是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在持续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为银行持续创造价值做出可预见和可评价贡献的一套程序,它是综合管理组织和雇员绩效的系统。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组织管理者和员工在有效的资源内创造价值最大化。由此可见,绩效审计是对这个程序或系统运行的状况和结果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即审查一个组织及其经营管理者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内部管理的效率性和业务活动的效果性。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即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即是否达到目标。

(一)资源利用的经济性。主要包括预算支出的合理性,以最低的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达到预期目标;预算编制是否可靠,设备物资是否有效使用,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有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否贯彻节约原则,有无铺张浪费情况。要求是用最小的成本做事,也可以解释为项目在当前的质量前提下,用最少的资源和成本。

(二)内部管理的效率性。重点检查岗位分工是否科学合理,有无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管理是否到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否先进,管理的设备是否有效使用,行政管理是否经济有效,并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揭示审计对象管理结构的合理性、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要求是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也可以解释为一定的投入能获得最好的业绩。

(三)业务活动的效果性。主要围绕预算执行情况和工作计划目标以及所取得的工作业绩,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即预算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果是否良好,是否按预算执行;审计对象的管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良好成效;业务活动是否取得预期的业绩,资源利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可行有效等。效果性,即做正确的事,也可以解释为项目达到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对于某一项具体工作,绩效审计最重要的是审查以下几个方面,即:目标设计的科学性,方法步骤的合理性,措施落实的有效性,成本投入的经济性,作用反馈的正确性。通过对上述各个环节的审查,并结合成本分析和效果评价就基本能够判断出某项工作其决策目标的实现程度,能够客观评价开展此项工作决策措施的科学合理性。如对当前各级行实施的绩效考核,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项目开展绩效审计评价。鉴于绩效考核是要通过制定科学严密的考核办法、实施认真严格的考核程序,评价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个人在一定时期的工作业绩等级,发放绩效考核工资,激励员工积极进取,目的是要以绩效考核为手段,达到各项工作有明显进步、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因此,在绩效审计的内容上就可以重点:审查绩效考核办法的科学性,包括办法的结构分析、考核指标设置、指标分值确定等科学性;审查考核管理的效率性,包括考核程序、考核方式、考核力度、公平程度等效率性;审查考核成本经济性;审查工作进步、员工反映等效果性。通过综合审查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分析出该办法实施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判断出该办法实施的整体可行性。如果员工积极性没有较大改观、工作没有较大进步,则可以从整体上重新审视办法的科学合理性,也可以从考核内容、方法、力度等方面找出问题所在,从而作出整体或具体环节的修正。

三、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可以划分为全面工作绩效审计和专项工作绩效审计两大类,而不同类型、不同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也各不相同。

(一)全面工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全面工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重在突出全面、完整:

1.总体评价类指标,包括国家的法律或法规的规定,国家的方针政策,审计对象制定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社会评议结果等、被投诉次数(率)。通过对这一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审计对象各项职责是否落实,经营管理目标是否实现,据以判断审计对象基本绩效状况。

2.工作业绩评价类指标,包括审计对象在上级行综合考评名次、专业考评名次、单项考评名次以及各类业务比赛和劳动竞赛获奖情况、调研成果等。通过对这一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审计对象工作业绩如何,是否在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拓宽业务活动的范围,扩大业务工作成果,据以判断审计对象综合绩效状况。

3.人力资源类指标,包括定岗定责、人力资源结构、人均完成工作量(工作成果)等。通过这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审计对象机构设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程序,是否符合精简的原则;内部分工是否合理,职责和权力是否明确,是否有利于工作和管理;机构运作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协调,工作效率和效能是高还是低,最终评价审计对象人力资源的绩效。

4.经费投入类指标,包括经费总额、经费增长率、人均经费、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结构(有关费用支出占公用经费支出的比率)、各部门使用公用经费总额以及人均使用公用经费等指标。通过这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被审计对象经费投入的经济性、有效性,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据以评价审计对象经费投入的绩效。

5.资本性资产类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增长率、人均资产(固定资产)、计算机(设备)配备数量以及人均计算机(设备)配备率等。通过这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审计对象的资产状况,特别是技术装备状况,据以评价其资产的绩效。

6.内部控制类指标,包括业务差错率、安全事故次数(率)、违规违纪次数(率)和案件发生率等。通过这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审计对象的人员使用是否恰当,个人工作能力与其承担的业务工作量的配比是否合理;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和执行;管理决策是否科学、民主;内部控制是否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据以评价其内部管理的绩效。

以上六个方面的评价既可以设置指标分值进行分别计算评价,也可以给予六个方面不同的权重进行汇总,作综合分析评价。

(二)各项业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贷款及其他授信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和财务与会计业务等。各项业务经营的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设备、资金等生产力诸要素开发利用及其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进行的审计,旨在分析评价企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挖掘生产诸要素的潜力,改进要素配置,谋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以改进业务经营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以信贷业务的绩效审计为例,其审计重点一是信贷业务的收益是否合理,利息收入是否全部入帐,贷款利率的执行是否正确等;二是信贷资金的成本计算是否合理,主要考虑贷款项目成本支出,包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和该项目贷款的经济资本成本;三是长期信贷经营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信贷政策和程序的制定是否合理;四是信贷业务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设置是否合理;五是信贷风险和收益的确定是否合理。

(三)各个部门或组织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商业银行各个层面设置了相应的部门或组织,每个部门或组织都能创造价值,否则就没有设置的必要,但是并不是每个部门或组织都能实现利润,我们把能实现利润的经营部门或组织叫利润中心,把不能实现利润的部门或组织叫成本中心。

1.对成本中心的绩效审计

大多数的管理部门都是成本中心,这里以党建部门的绩效审计进行说明。党建部门绩效审计评价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项目实施取得的直接效果评价,就是将结果与目标设计进行对比,检验其目标是完全实现、基本实现还是差距较大;二是项目实施取得间接效果评价,评价项目开展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推广价值和远期影响等;三是成本投入评价。

以对某单位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绩效审计评价为例:直接效果评价,就是审查该单位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是否实现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好的设计目标。可以设定一些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并确定合理的分值,分项考察得分并通过求和得出总分。基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好坏的判断上主观因素居多,因此评价指标设计上应把握质量指标的项目多于数量指标项目,即工作进步情况、工作办理时限的执行情况、被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投诉情况等一些可以通过数量反映的问题设为数量指标,其它如工作质量满意度、作风意识、敬业精神、社会的评价等多设为质量指标。质量指标的考察尽可能采取测评和问卷的方法,以增强其科学性。通过对两类指标的占比求和,得出目标实现程度的检验结果。假定将总分划分为100-95分(全部实现)、94-70分(基本实现)、69分以下(差距较大)三个档次,就可以对照得分进行判断和评价。间接效果评价,可以评价该单位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影响力;该单位在当地党委、政府中的评先、评优情况;该单位创建经验的推广情况,包括文字形式推广、系统内外的参观学习情况;该单位创建工作成果对远期工作进步的影响趋势、职工对创建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等。成本投入评价,就是审查该单位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成本投入,与同行业、同规模单位相比是高还是低,即在当前的质量前提下,是否用最少的资源和成本。同全面工作绩效审计评价一样,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价既可以分别计算评价,也可以作综合分析评价。

2.对利润中心的绩效审计

利润中心一般指经营部门和基层行(处)。我们以二级分行的绩效审计为例,其审计重点是:

(1)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经济增加值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经营利润。其他指标完成情况一般是指帐面利润、实际利润,贷款和存款、不良贷款率、贷款收益率、费用控制率等一系列的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2)各项业务开展情况的审计,见上面(二)中的论述。

(3)人力资源利用情况的审计。审计人力资源利用是否贯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职工劳动积极性是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结构分布是否合理,配置是否适当;审计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情况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投入产出的分析,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效益。

1)对劳动生产率的审计。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在人力资源使用效益审计时,应将劳动生产率的审查作为重点,挖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审查影响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的各种因素,用因素分析法查明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以便分清主次,寻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2)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审计。要审查企业是否建立和完善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是否充分重视和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是否为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相应报酬。

(4)组织管理水平的审计

1)决策机能的审计:是否有否完善的决策机构和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和程序,以及独立、果断、成功决策的能力;是否有明确的经营目标,这些目标能否计量和考核,能否为职工、干部所理解;是否有效地利用了人、财、物等经济资源;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具体目标与总目标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计划机能的审计:有无与经营目标相适应的长期规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计划体系是否完备;有无落实计划的措施;目标和计划的实现程度如何。

3)组织机能的审计:内部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规模是否适当;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职责是否明确,上下左右关系是否协调;各级机构的授权是否充分,责、权、利是否相当;最高领导层与每一机构之间以及各机构之间是否有充分的信息交流。

4)领导机能的审计:最高领导层和各级管理人员是否有领导才能和责任感;对下层的指挥是否简明易行,对问题的处理是否及时,能否做到令行禁止;各级管理人员和群众的关系是否正常;管理人员是否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开拓精神。

5)控制机能的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不相容职务的分工是否合理;内部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对偏离正常轨道的差异是否能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并加以纠正。

6)激励机能的审计:是否实行民主管理,管理人员能否倾听职工关于改进工作的建议,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是否强烈;职工工作安排是否合理;职工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否充分发挥;管理人员能否对职工取得的成就给予积极的评价,奖惩是否公正、合理。

由于组织管理工作取得的效果和人、财、物的投入一般不宜直接用数字来对比评价,因此,可设想用权数乘以设定的指标分值再求和,然后进行比较,据以评价内部管理工作的绩效状况。以内部管理的绩效审计评价为例,在效果方面可以此来求和:制度建设(30%)的实现度分值+制度执行(30%)的实现度分值+工作规范性提高(30%)分值+群众满意度(10%)分值=效果总分值;在投入方面可以此来求和:人力投入度(实际投入数/最多可投入数)×50%+物力投入度(实际投入/最高可投入)×20%+财力投入度(实际投入数/最大可投入数)×30%=投入总分值 ,然后用效果总分值/投入总分值,比值越大则绩效越好,从而评价内部管理效率的高低。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审计范围在管理程序、项目、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扩展,以及审计目标的变化,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有为所有绩效审计项目预先制定统一的审计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必须为每一个审计任务“量体裁衣”,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具体审计目标,有针对性地来制定审计评价标准。

[1]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Z].2002-09.

[2]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Z].

[3]巴塞尔委员会有关指导文件[Z].

[4]中国建设银行内部审计指南[Z].

猜你喜欢
指标评价工作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不工作,爽飞了?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选工作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