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的实现

2010-08-15 00:44梁林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人类

梁林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

论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的实现

梁林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

“全球化”是“人的全球化”,人是具有“全球性的”人,从人类个性的角度对全球化加以认识和剖析,可以看到全球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个体向度和社会向度,牵引出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培育中国人的个性。

全球化;人类个性;个人

“正是全球化让我们发现,原来无论是生态的多样性抑或个性的多样性,都要借助于普遍交往的平台才会成为现实。现代性的超越性,其真正建设性的意义就在于它促成了全球普遍交往,并使潜在的生态和个性多样性成为显性的。随着全球普遍交往的展开,现代性自身的价值就会边际化。”[1]P12-18人类的个性生命是以个体生命为基础的个性化生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经过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进程的充分发展与深化,方能生成出人之自由性和全面性。

一、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基本要求

马丁.阿尔布劳在《全球时代》中认为,“现代性的标准化是为全球性的个性参与所必备的一个技术条件。世界的多重化(multiplication)和多样性(diversification),而不是同质化或杂交化更好地表现了在全球化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个性关系形式。”[2]P236人类个性全面自由发展必须诉诸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真正形成。全球化时代,人类个性生活的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全球化特点,使人类个性创造更趋流动性、渗透性与脱域性,使人类个性生活更趋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特征。全球化时代,人类个性发展的自觉本性和自由本性要求人类变革生命生成的传统方式、传统理念和传统精神。全球化时代要求每一个民族在民族生存和人类生存统一起来的基础上,面向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进程,转变传统中的某些观念、转变全球观念,培育全球意识和人类意识,这是建构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的内在环节。

在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进程中,人作为“类存在物”的生存实践将得到更加成熟的确证。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类意识”将充分体现在以自由个性为基础的“类本质”的“类生命”活动之中。寻求人类共性、培育人类个性、共同努力于人类个性的健康和谐建设,将成为沟通融贯世界不同文化的契机和平台。人类个性是以个体生命为基础的个性化生命,只有通过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进程的充分发展与深化,方能生成人之自由性和全面性。所以,全球化与世界历史时代的人类个性应凸显三个方面的价值指向:培育人类个性的宽容性和互补性意识,融合兼容的人类个性发展方式是全球化时代人类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培育自主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与变革精神;培育人类个性的和谐意识与共享意识,和谐与共享是全球化时代人类个性的价值品质和生成方式。全球化与世界历史时代人类的根本价值指向是个性化与人类性的双重生成与自觉,解放与生成的矛盾和张力在于个性化发展与人类性自觉的全球交往和深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人之自由性全面性的生成过程,是人类个性的自觉性获得同步提高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下的人类个性应是更加开放的,更加宽容的,更积极进取和变革务实的。

二、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向度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要做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人类个性自由,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突破束缚个性发展的不利条件,按照个性发展的理想目标,创造和发展有利于人类个性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

(一)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个体向度”

“人的自我”选择、创造及其实现。只有通过个人实践活动,个性才能得以实现,个人才能获得客观的自由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主观的自由状态。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给个人种种限制,也给个人以种种可能性。我们从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个体向度来看,虽然外部现实制约着个人,却不存在一种绝对地规定个人成为恶人或好人、英雄或懦夫的力量,相反,个人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样的人。同样,外部现实虽然给个人提供可能性,但如果个人不主动选择的话,这些可能性也不能自动地变成现实。个人实践活动始于自我选择,通过自我创造而得到自我实现,自我创造也就是一系列的自我选择,而自我实现又是一系列的自我创造。要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人类个性,必须要有开放的世界胸襟,超越狭隘的民族和地域局限性而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发生实际的联系。用世界历史之镜,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借世界历史平台,获得相应的资金、技术、文化和经验,利用全人类的创造能力,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但不顾实际盲目接受西方的个性思想,只能迷失自我,沦落为“全球化怪胎”。这一点,对于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我们尤为重要的是要做好自我选择。要以严格的审视和批判精神对待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在“诸神竞争”中警惕有形无形的资本主义之手,以科学的价值理念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全球化-民族化、传统-现代、人类-自然、物质-精神诸方面统一中审视和把握人的存在,探寻人类个性发展路径,塑造融世界性胸襟、气度和民族精神气质于一体的“自我”,实现全球化时代应该成就的理想个性。

个人权利、责任及其个性自由的实现。自由是符合人类个性要求的,人类个性也就是人的社会性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一方面自由的社会给与个性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自由又是人对自己行为自觉认识的程度。社会发展为个性自由提供了条件,全球化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更为人类拓展了行为自由的纬度。全球化信息网络数字化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在于它为人类行为提供了充分施展各种才能的空间,人们会感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我们所获得的自由也是相对意义上的自由,仍然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尽快由今天的“自由”走向马克思所预设的“个性自由”的那一天。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个人权利、个人责任与个性自由的关系。有自我选择就要承担后果,有自我创造就有自我承受,有自我实现就有自我判决,有个性自由就有个人责任,有个人权利就有个人义务,等等。这里面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不解决后一方面的问题,就不能解决前一方面的问题。个人活动不仅影响自己的命运,而且给全球化、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积极的或消极的后果,因此个人必须承认来自外部的荣誉或谴责、报偿或惩罚,这是从消极的意义上对个人的社会责任的规定。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个人自身的发展必须利用种种客观条件、吸收种种社会财富,环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因此个人必须主动地参与和干预全球化的变化,承担自己活动的社会后果以及为自己的发展创造社会条件,这是个人的社会责任的双重规定。强调个性自由基础上的个人责任,能更全面地确立个人的使命和尊严,要求个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深广地开拓自己的主体性,更积极地去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

(二)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社会向度”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分化的社会、多元的社会,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和互动的增强,人的选择机会和自由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人类个性比以往任何社会都能得到自由发展,但这一切强迫人们去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价值观相互冲突、利益相互矛盾、权利与权力相互抵触的情况下,人们能够不以奴役他人的方式去保障和扩展自己的个性自由吗?显然,这不是一个靠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或树立某种宗教信念可以解决的问题。正如罗尔斯所说:“自由是社会形式的某种样式”,“一个人是否自由,是由社会主要制度确立的权利和义务决定的”[3]P331。人类个性问题的解答不在个人,而在社会。

生产力保障。要实现人类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必须在突破束缚人类个性发展的各种不利条件的基础上,按照人类个性发展的理想目标,大力创造和发展有利于人类个性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占有生产力。马克思认为,只有占有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高度发达,个人才会把自主活动与物质生活统一起来,把劳动当作自我完善的根本手段,而不是仅仅作为谋生的需要;只有占有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和对象,个人才拥有充裕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自由时间,“时间实际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4]P532,自由时间是人类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只有占有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高度发达,才能消灭私有制和强制性分工;只有占有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个性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其能力、观念、需求等的条件和机会,“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5]P165。因此,人类只有占有生产力后,才能获得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丰富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5]P223,同样人类个性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所提供的可能性,一般说来,良好的社会环境会使个性得到顺利而充分的发展,相反的环境则会阻碍个性的发展,甚至造成个性的扭曲。在全球化时代,社会交往的扩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才能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每一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人是社会的人,当社会尚未为每一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和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时,每个人仅从个人出发去追求个性发展、追求自我向往的生活方式,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还会导致尖锐的社会冲突。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多元一体化及互联网的开通,虚拟空间的出现给我们打开又一全新的视界,可以以多面角色出现,有了较现实更扩展的空间去体验。随着全球化时代社会关系的日益丰富,我们要促进个性与个性之间交往,为个性之间的交往提供一个自由的平台,真正促进人类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发展。

制度保障。人类个性与制度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制度对于人类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人类自由个性的重要途径。全球化时代的制度必须要确认人的利益和权利、必须要实现制度公正、实现“法治”。全球化时代的制度对利益的确认使其成为全球化时代走出人类个性与社会困境的先决性条件,人类个性发展程度与制度对个人权利的认肯、维护、保障和实现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全球化时代的制度应使人类个性与社会的协调性有其合理性限度,因为人类个性不可能脱离开一定的社会制度,脱离开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6]P305,否则人类个性只能流于空泛的理想主义。

法治的“硬”推力是促进人类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法治体现的是个体利益、权利、自由和个性诉求与社会整体正义诉求的有机统一,因此对人类个性与社会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法治对个人利益、权利、个性的维护意味着要求个人承担相应的义务,法治为化解人的需要与人的义务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平衡机制,为人类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制度基础,因此,法治是人类个性与社会较为可靠的社会制度保障;法治对人类个性与社会的协调还体现于法治社会对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身份成为人类个性与社会和谐的主体性维度。在全球化时代,法治使个人获得真正的公民身份,这种公民身份一方面使个人的自由得以确认、权利得以保障,为人类个性的生成、提升奠定了主体基础;另一方面使个人在践履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时,形成公共精神、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生成。公民身份展现了个人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中共性与个性、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和谐统一,为全球化时代人类个性与社会协调奠定了主体基础。

三、在全球化进程中培育中国人的个性

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下研究人类个性,必须要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我国的主导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华民族人类个性培育的根本点,“中国化”的个性是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首先,以开放与包容的思维方式培育中国人个性的发展。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趋势表现为: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从客体思维进入主体思维;从单向思维进入多向思维;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维。[7]P4-9不同的历史时代面临的不同的生存问题决定着人们对人类个性的理解以及对人类个性建构运用的思维方法,人类个性的差异和人类个性精神的时代差异也从深层上潜在地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对个性的理解以及其形态建构上的思想分歧概括起来是狭隘封闭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与包容开放联系实际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用理性主义。关于人类个性在全球化时代的培育和在21世纪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探索也是上述问题在全球化时代的表现和推进。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进程中,在理解和建设中国人个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也应持面对实际、与时俱进和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对人类个性的理解应避免绝对化思维方式,不相容的“独尊”思维方式。系统论、多向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主导的思维方式要求中国人的个性思想应具有开放的胸怀,具有精神旗帜的引领气质,要担当起主导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价值观上的一致,情感上的认同,才能对社会公共意识进行引导,对公共秩序进行规范。

其次,民族精神是个性化的生命。人类个性正是通过民族精神创造而创造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人类个性思想之所以是创造就在于个性化。中国人个性的民族性,就是人类个性的一个层面的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尚德”、“尚和”的文化精神。“道德本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道家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智慧在于“道德”;《易经》认为,生命本于天地,生命在于变易,生命在于德性;儒家认为,道德就在于“仁义礼诚信”等生活品质之中;道德就在于“内圣外王”、“中庸之道”、“尚和去同”的品质中;墨家思想更清晰明确地阐明了“道德生命”的品质是“兼相爱、交相利、尚同非攻”。因此,中华民族的人类个性思想的发展不是“同化”,不是“教化”,而是“文”化,是一种“融合兼容”“有容乃大”的生成方式。宽容、兼容、谦虚、海涵是中华民族生命生成方式的品质。我们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研究人类个性,必须要重视中国的“德性文化”[8]P232,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之重“德”,并不是说它轻“智”,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智的文化。[9]P348因此,中国人的个性应该是“德性本位”的,“德性”不是以时间尺度为依据的。因而,中国人个性发展理念是“有容乃大”,不是“进化论”,甚至也不是“进步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贵和尚中’……”[10]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有影响“四海”,影响世界的规模,但中华民族的历史观显著不同于西方民族的历史观。这样的民族特质表明建构中国人的个性思想必须有一种既有西方理性精神又超越西方文化,越超资本主义局限性的思想,具有更加开放的个性精神的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中国人的个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是中华民族个体生命生成方式的民族自觉和时代自觉的表现。中国人的个性思想,应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价值思想,培育时代意识,逐步进行历史自觉和时代自觉,应以民族性自觉为基础,培育民族性,解放民族性,丰富与促进世界性和人类性,使中华民族的人类个性思想更具开放性和前瞻性。

[1]张曙光.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J].哲学动态. 2006,(4).

[2][英]马丁·阿尔布劳.全球时代[M].高湘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美]罗尔斯.自由与正义[M].廖申白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李德顺.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J].社会科学辑刊,2003,(1).

[8]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9]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0]李佩英.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及现实价值[J].湖湘论坛,2009,(3).

B1

A

1009-3605(2010)03-0105-04

2010-04-14

梁林,女,山东莱阳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秦小珊

猜你喜欢
全球化语境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新旧全球化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