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宁
(西安市第八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甲型 H1N1流感是一种由新型流感病毒 H1N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染,诊治过程中患者会表现出恐惧、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特点。由于躯体疾病导致心灵上的脆弱和隐痛,常造成患者情绪不稳定,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病情恶化[1]。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身心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从 2009年 9月 18日至 2009年 11月 30日,我科共收治甲型 H1N1流感病例 561例。在配合药物治疗同时,我们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1.1 一般资料 我科 2009年 9月 18日至2009年 11月 30日共收治 561例甲型 H1N1流感患者 ,男 321例 ,女 240例,男女比为 1.33∶1,最小年龄为 3.5岁,最大年龄 59岁。其中 47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症状,124例有自卑感,271例感到孤独,有侥幸心理 3例。
1.2 心理特点
1.2.1 恐惧感 多数人对此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旦确诊,对疾病的担心,让患者心理上产生恐惧。担心自己的治疗效果,能否完全康复,有无生命危险;住院隔离治疗环境陌生,医生护士穿戴等,这些都使患者不由自主会产生恐惧感。患者表现为烦躁和坐立不安,部分患者会有失眠。
1.2.2 孤独感 病房对患者实施严格隔离,住院患者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而不能随便外出,失去了自由,往往感到被压抑和被限制,生活单调乏味,精神空虚无聊,因而出现孤独无助感。他们渴望陪伴和探视的心理很强烈。
1.2.3 自卑感 为了防止甲型 H1N1流感传播,医务人员和家属在接触病人时,都要采取一定的隔离、限制措施,有些患者对病房的这些隔离防护措施不理解甚至反感,误认为自己被人瞧不起,而产生自卑心理,表现情绪低落,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
1.2.4 焦虑感 入住隔离病区后,除了像一般患者牵挂自己的家庭、工作和学习之外,还担心同学、朋友对自己被隔离会怎么想,体温下降后会不会又升高,因此这些患者常忧心忡忡,不能安心住院治疗,处在矛盾和忧虑之中。
1.2.5 侥幸心理 有个别患者觉得自己仅仅是感冒,甲流病情不严重,自己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存在盲目乐观、侥幸的心理。表现为生活随便,不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也不顾及他人。
1.3 心理护理
1.3.1 对恐惧和焦虑患者 对恐惧和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心理调整,用热情、自信、平静、和谐的心态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2],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其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释放压力;在工作中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引导患者宣泄积郁的情绪,在倾诉中缓解压力,在交流中调节情绪,进行支持性心理安慰,并耐心细致的把关于疾病的知识全面地介绍给患者,向他们讲清甲型 H1N1流感的传播方式,说明该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使其对甲型 H1N1流感有客观、正确的认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甲型 H1N1流感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并且要讲清暂时隔离的意义,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这暂时被隔离的生活。
1.3.2 对有孤独感的患者 医护人员要主动亲近他们,多与其交谈,全面了解病人的生活,如饮食、睡眠习惯等,给病人适当的照顾,及时发现并满足病人的需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科学合理营养,热情贴切的护理会明显减轻患者对陌生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及孤独感。另外在病室安装电视机、电话、给患者送去书籍、报纸,通过与外界沟通,让其心理上得到安慰,有所寄托。
1.3.3 对有自卑感的患者 通过交谈引导患者说出心里话,把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随之进行正确的疏导,向患者介绍有关甲型 H1N1流感的知识,了解隔离治疗的意义,使患者认识到隔离是防止甲型 H1N1流感传播的重要措施,治疗期间避免与健康人接触,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是隔离的需要,而绝非冷淡和歧视,从而使患者消除自卑感,振奋精神,积极配合治疗。
1.3.4 对那些持侥幸心理者 应耐心帮助教育,让他们认识病毒传播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积极配合治疗。
经针对性心理护理,恐惧和焦虑患者在 3 d内症状明显减轻;孤独患者 2 d内孤独感减轻;自卑患者在 2 d内自卑感消失;有侥幸心理患者 1 d内能正确认识疾病。本组 561例患者中,全部身心康复,治愈出院。
现代临床护理应以病人为中心,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满足其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需要[3]。甲型H1N1流感患者作为特殊时期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但在身体上受到侵扰,而且在心理上承受压力,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医务人员无私的关怀及支持。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与交流,尊重患者个性与人格,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细节,温馨服务。针对性、艺术性、科学性的心理护理对甲型 H1N1流感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佟丽芳,腾立霞,刘仲梅.SARS及疑似 SARS病人的心理干预[J].吉林医学,2004,25(1)∶38-39.
[2] 赵书元,王亚丽,裴小红,等.对 SARS病人实施温馨护理的做法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89-590.
[3] 魏洪真.现代医学模式与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8∶7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