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磊,李 宇
(北安市水务局,黑龙江 北安 164000)
黑龙江省地域广阔,总面积45.46万k m2,素有“五山、一岗、四平地”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石油、木材、煤炭生产基地。水土流失面积约15万 k m2,占总面积的 33%,水蚀、风蚀、冻融侵蚀都很严重,侵蚀模数1 100~3 000t/k m2·a。省内四大流域都普遍存在水土流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都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水土流失面积在1万h m2以上的县(市、区)69个,其中 6.7万h m2以上的县 23个,3.4~6.7万h m2的县 21个。由于认识不足、投入不足、分散经营、执法不严等原因,治理任务极其繁重,加之开矿、修路等行业新增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发生,更加加重了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因此,为了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村村通公路建设应配套水土保持方案并付诸实施是必须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黑龙江省土地不是一马平川,修建国道、省道、通乡公路、村村通公路,都必然要穿越山地、丘陵、漫川漫岗、河谷平原。公路沿线地势高低起伏,施工时取土场、公路扩宽路段、改线段都将占用大量的农田和林草地,破坏地表植被可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山坡段路基开挖较深,路两侧还要做削坡处理,裸露的坡面和开挖的弃碴将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平地和河谷滩地路段,需清除大量的表土、腐殖土、草皮树根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并需从取土料场挖运大量的客土填筑路基,取土场、弃土场、填方路段两侧边坡均会发生新的水土流失;新修的公路改变了沿线原有的地貌和坡水流向,坡道上游侧坡水集中沿路边沟下泄,量大流急易冲刷路边沟和路基,加重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主要是山地、丘陵、漫岗地形、地表坡度大;黑龙江省高纬高寒属季节性冻土区,表层黑土经反复冻融,更加松散无黏接力;集中降雨和融雪经流、大风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人为因素主要是对水土保持认识和投入不足,修路开矿等生产活动缺少配套的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有:耕层变薄、地力衰退、粮食产量下降;侵蚀沟增多、蚕食耕地、降低劳动生产率;冲毁路桥、破坏交通、淤积水库和低洼农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都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为了遏制新增水土流失,确保公路安全和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依据《水土保持法》修建村村通公路时必须编制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
村村通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应结合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公路设计和施工方案等具体特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有针对性的编制。
2.1.1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主体工程即路桥本身。岗坡挖方段:要根据地形和行车要求,合理确定路面纵坡,既要保证行车安全,又要尽量减少开挖工程量;土质路段两侧要设浆砌石路边沟,防止雨水冲刷路基、边沟和路两侧山坡泥沙冲向路面;两侧山体要开挖成稳定边坡,并根据开挖深度、坡度、坡长及山体土质分别采取浆砌石护坡或混凝土网格草皮护坡。平地和河谷滩地填方段:路基两侧土体要修成稳定边坡,填方高度大于2m时,要采取混凝土网格草皮护坡。为防止洪水冲毁公路,在地形低洼的水线处,要根据上游集水面积,修建相应跨度和孔径的桥或涵洞,并搞好进水侧浆砌石砌护和出水侧浆砌石消能防冲保护设施。
2.1.2 取土场水土保持方案
在划定的取土场周围要开挖截流沟并在内侧筑埂,防止雨水汇集流入取土场;取土前要剥离表层草皮、树根和腐殖土,并将剥离土集中堆放成高2m,边坡为 1∶3的土体,坡脚用编织袋装弃土临时护砌,防止雨水冲刷流失;开挖土料时尽量形成四周稳定的开挖边坡;开挖取料结束后,将取土坑四周削成 1∶3稳定边坡;取土坑底初步整平后,将原堆积的表层腐殖土均匀撒铺在坑底和边坡上,坑底栽树边坡种草恢复植被。
2.1.3 弃土场水土保持方案
河谷滩地路段、改线路段、扩宽路段,均需清除大量的草皮、树根和腐殖土,应在公路沿线适当位置设置永久弃土场,弃土应分层堆放,层层压实。弃土结束时,将土堆顶部整平,边坡削成 1∶3稳定坡度,土堆顶部造林,四周边坡种草。
2.1.4 临时道路、作业区、居住区水土保持方案
村村通公路施工时,需开辟临时道路、施工作业区和临时居住区均需占用部分农田、林地、草地等。施工结束后,要将临时占地按原地貌恢复成农田或林地、草地。
《水土保持法》规定了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即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村村通公路工程项目较小,投资较少,点多、线长、面广,监管难度较大。因此更需要县领导高度重视,交通、水利、环保等业务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乡村领导和农民群众当做自己的事情、保护自身的利益,要严格监督并积极配合施工单位按设计实施水土保持方案,使分布全省的村村通公路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