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学军
(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山东德州 253009)
漳卫南运河是海河流域南系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全长932 km,由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组成,发源于太行山区,自西向东,流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天津四省一市,汇入渤海,流域面积3.77万km2,人口近5 000万。
漳卫南运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河流,尤其是作为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沟通东西和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历史上的漳卫南运河洪害频繁,几乎“每岁必决”,给流域内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财力、物力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大力开展水利建设,重点解决水、旱灾害问题。1958年,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以下简称漳卫南局)成立,漳卫南运河治理开发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特别是1980年海委成立以后,漳卫南运河的治理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30年来,在海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沿河各地的大力支持下,漳卫南运河水利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进行了漳卫新河治理,兴建了引黄穿卫枢纽,对岳城水库进行了扩建加固、四女寺枢纽进行了除险加固。对漳河进行了整治,全河系基本达到防御1963年洪水(50年一遇)的标准。“96·8”洪水以后,国家又投资4.88亿元对漳卫南运河进行治理,完成土方754.4万m3、石方11.15万m3、混凝土3.54万m3。目前,漳卫南运河已初步建立起了由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和蓄滞洪区等组成的“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工程体系。
漳卫南运河流域山地和平原相接,山前丘陵过渡区很短,再加上降雨多集中在“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时段,几乎有洪就有灾。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一直把防治洪涝灾害、保障防洪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在全面做好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全面实行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制定了防汛抢险预案和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在抗御1996年洪水中,整个流域的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100亿元,为保障沿河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全河系全面推行了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历时5年,圆满完成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局初步建立起了以“管养分离”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全局共有临清、清河、乐陵、盐山、馆陶河务局5个水管单位达到国家二级水利工程管理水平,2009年又顺利通过考核成为首批海委水利工程示范管理单位,全局标准化堤防建设长度过半,达到780 km。水库枢纽水闸工程也达到了安全运行。按照“生态景观线”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堤防绿化,目前千里堤防上共有树木1 000多万株,形成贯穿上下游、左右岸的绿色长廊。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在水利部、海委的统一领导下,依托所辖水利工程,积极为沿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岳城水库自建成以来向邯郸、安阳、天津及下游地区累计供水50亿m3,通过穿卫枢纽向河北、天津输送黄河水54.95亿m3,有力地支援了地方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针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道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大力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以入河排污口监控为关键的水资源保护监督体系。大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先后从岳城水库向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补水,累计输水8.3亿m3,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引岳济淀应急生态调水,使华北明珠白洋淀重放光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温家宝总理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漳卫南运河是省际边界河道,保持河系良好的水事秩序至关重要。随着《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流域机构机关依照公务员制度的施行,流域管理机构法律地位得到明确,水行政管理职能得到加强。漳卫南局水行政执法队伍以水法规宣传为先导,以水法规体系、水管理体系和水利执法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全面加强与沿河各地的沟通与协作,水行政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沿河呈现出团结治水的大好局面。
先后建设完成了流域防汛通信网和防汛指挥系统,开通了漳卫南运河网,建设运行了漳卫南运河电子政务系统,全局信息化工作已初具规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水利部、海委的关心支持下,漳卫南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了基层单位机关搬迁和建设工作,各级单位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大提高了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过去,漳卫南运河水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明天,在海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对未来更加期盼。我们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为第一要务,加强防洪能力建设,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切实履行好河流代言人的职责,努力将漳卫南运河建设成为防洪减灾高效、工程管理规范、水环境逐步改善的生态河流,为沿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取水许可监督管理为重点,做到节约用水,按计划供水。推动漳卫南运河水量分配方案的出台,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水量调度控制,积极尝试开展功能性不断流调度,促进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统筹安排好上下游左右岸生活、工农业及生态用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认真落实《岳城水库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做好岳城水库的水质监测,确保邯郸、安阳引用岳城水库的生活用水的安全。
出台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编制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制定水功能区污水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推进实施入河排污许可有偿使用制度,全面改善漳卫南运河水生态环境。建立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通过优化调度,使水库、枢纽、水闸多蓄水。充分发挥岳城水库在河系水生态修复中的作用,通过开展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跨流域调水,建立生态用水、应急调水综合协调机制。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逐步实施维护漳卫南运河健康的生态水量、河道基流水量,促进河系内河道、湿地、地下水的修复。积极探寻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途径。建立有利于水生态恢复的水价体系。
按照《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和国务院批复的《关于加强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恢复防洪设计标准。完成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卫运河、卫河治理工程立项及实施,重点解决制约河系防洪能力的关键问题。完善河系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洪水预报方案。建成覆盖全局并与地方及部委密切联通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完善优化水文站网、水文测站和巡测基地建设,建成覆盖河系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加强防汛调度指挥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完善防汛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管理体系,科学安排洪水出路,有效控制和分散洪水风险。
围绕工程管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明确工程管理所有内容、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工程管理行为的处置原则和处置程序,在工程检查、工程观测、问题分析处理等方面引进或开发先进工具和方法,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维修养护工作围绕“全面达标,亮点突出”的思路,逐步完成全局所有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在城乡结合部、重要险工段和枢纽水闸等重要节点上建设一批亮点工程。进一步探索日常维修养护管理模式,实现堤防日常养护常态化。
强化全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更好地为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推进《漳卫新河河口规划》的实施及漳卫新河河口立法工作,实现河口的依法管理。
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构建预算执行管理良性运行长效机制,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加强基础课题和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和水利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