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春,杜登科,吴平安,杨 宇
(常德市农业局,湖南 常德 415000)
油菜是常德市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冬季最大的农作物。近年来,常德市的油菜播种面积超过26.7万hm2,占湖南省油菜生产面积的1/4,居省内首位。进一步发展油菜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油菜籽市场竞争能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油菜产业,确保油料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1.1 地理条件优越 常德市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平原,境内河流、自然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油菜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油生产基地。常德市也是全国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拥有高速公路、机场、铁路和水运码头,水、陆、空交通运输发达。
1.1.2 土壤条件良好 常德市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湖积物为主,耕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约为30 mg/kg,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同时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及透气性良好,有利于油菜生产。
1.1.3 气候条件适宜 常德市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合油菜的生长发育。常德市年均气温16.7 ℃,年均降雨量1 350 mm,年均日照时数1 750 h。9月、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3.3℃和18.0 ℃,秋旱少,适宜培育油菜壮苗;秋末和早春季节光照充足,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具备秋发和冬发的条件;3月、4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0.4 ℃和16.9 ℃,有利于花蕾发育和天然授粉;5月平均气温为21.8 ℃,有利于干物质和油分积累。
1.1.4 产业基础较好 常德地区有油菜种植传统,食用油基本为菜籽油,常年种植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习惯,种植经验丰富,农民种植积极性相对较高。澧县、安乡、桃源、鼎城、汉寿、石门、临澧等县区油菜总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1/3。油菜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养蜂业、养殖业、油料及其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常德市现有大型油料加工企业5家,中小型加工企业上百家,加工能力较强。
1.1.5 发展空间较大 常德市耕地面积近46.7万hm2,其中棉地10万hm2,一季稻面积10.3万hm2,双季稻面积23.3万hm2,还有大量坡地和田埂,适宜油菜生产,油菜发展空间较大。
1.2.1 生产面积不断扩大 1949~1969年为油菜生产的低谷时期,年均播种面积约为2.5万hm2,其中最低值出现在1961年,仅为1.5万hm2,最高值出现在1968年,也只有3.4万hm2;1970~1989年为油菜生产的迅速发展时期,各级党委、政府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提倡利用旱地种植油菜,而且大力推广“稻—油”和“稻—稻—油”生产模式,使得油菜生产面积迅速扩大,由1970年的2.8万hm2猛增到1989年的17.1万hm2,20年内生产面积增长了6倍;1990~2009年为油菜生产的稳步发展时期,油菜生产面积上了两个台阶:第一台阶为1994年面积首次突破20万hm2,达21.1万hm2,此后油菜生产面积基本维持在23.2万hm2左右。第二台阶是2007年后,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实行了油菜良种补贴措施后,激发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促进了油菜生产的大发展。到2008年,油菜生产面积突破26.7万hm2,2009年达到30.4万hm2,创历史新高,比1949年增加了10倍。
1.2.2 产量逐步提高 1949~1969年,由于栽培管理粗放,品种混杂退化,油菜产量较低,平均产量为421.5 kg/hm2,其中1956年仅有256.5 kg/hm2,为这20年中的最低值;1970~1989年,油菜成为常德市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作物,随着栽培技术提高,油菜品种更新,产量有所提高,10年的平均产量达到846.0 kg/hm2,其中1987年产量最高,达1 234.5 kg/hm2;1990~2009年,随着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的不断推广以及标准化裁培技术的不断普及,油菜产量进一步大幅提高,该10年的年均产量达到1 432.5 kg/hm2,其中2009年年产量达1 936.5 kg/hm2,总产58.7万t,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较1949年分别提高了4.8倍、80倍。
1.2.3 品质不断优化 20世纪50~60年代,油菜品种较少,大多为芥菜型油菜,油菜品质差、产量低。1970~1989年,油菜品种逐步实现了3个转变:①由芥菜型油菜转化为白菜型油菜;②由白菜型油菜转化为甘蓝型油菜;③由常规油菜转化为杂交油菜。通过这3次转变,油菜品质和产量不断提高。目前,常德市栽培品种中98%以上属于优质油菜,90%以上属于优质杂交油菜。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收益偏低,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资源匮乏,加上留守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导致油菜栽培管理粗放,特别是近年来推广的直播技术管理不到位,大部分田间没有开沟沥水,油菜稀密不均,杂草丛生,病虫害发生严重,油菜产量较低。产量最高的2009年也只有1 936.5 kg/hm2,远低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
油菜生产面积随价格变化而变化,油菜价格高,生产面积扩大,反之亦然。2007年冬至2008年春,油菜生产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冰灾,产量锐减,供不应求,其销售价格也攀升到5.0元/kg以上,这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2009年油菜生产面积创下历史新高。然而由于2009年的油菜大丰收导致油菜籽销售价格下降,虽然国家对油菜籽制定了4.4元/kg的最低收购保护价,但部分地区的实际销售价只有3.0~3.4元/kg,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外,虽然国家对油菜生产实行了补贴,但国家补给地方财政的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的不足,直接用于农民的补贴较少,只有150元/hm2,无法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油菜的积极性。正是由于油菜籽价格波动较大,国家补贴较少,油菜生产的收益没有保障,油菜生产面积和产量都难以稳定。
目前,每年湖南省公布的主推品种在30个左右,而常德市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油菜品种超过60个。品质差、产量低的芥菜型油菜,常规油菜,高芥酸、高硫苷油菜,含油量很低的油菜,甚至未经审定的油菜品种在生产中也屡见不鲜,这种油菜品种多、乱、杂的现状导致油菜整体品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常德市油菜生产面积达30万hm2,但没有一个种植20 hm2以上的农户。同时,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极低,机耕、机播应用较少,机收还未使用,严重制约了油菜的规模化生产。
常德市油菜籽加工企业较多,但规模较小,普遍存在设备老化,能耗较高,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效益不高等问题。同时,营销网络不够健全,遇到大丰收时油菜籽和菜籽油常常积压,给农民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油菜产业的发展。
“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素质问题。要想提高农民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投入,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培训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科学种油”水平。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只有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油菜产业发展。
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2004~2007年,农资价格普遍上涨50%以上,有的甚至翻了一番。因此,建议国家加大油菜良种补贴力度,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油菜最低收购保护价,建立储备机制,减少油菜生产风险,切实保障农民种植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加强品种监管力度,大力推广高产、高油、优质、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品种;着力推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实现主推优质品种“一地一种,一乡一品”,提高油菜产量,保证油菜纯度及油菜品质。同时良种与良法配套,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油菜直播、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重点从侧重高产向优质、高产、高效并重转变,提高油脂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切实加强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改善油菜生产条件,稳定油菜生产面积,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植种植大户,提倡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鼓励农民协会发展,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开发,努力提升油菜综合生产能力。
建立健全发展油菜生产的投入机制。①建议国家、省、市三级财政继续加大对油菜生产的投入,油料大县从油菜生产奖励资金中拿出30%发展油菜生产;②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油菜籽加工行业的贷款力度,积极培育龙头加工企业;③努力打造油脂品牌,以油脂引资,以油脂促油菜生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大对基地建设、企业技改、市场体系、科技服务队伍和营销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监测检验手段和市场预测能力,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油菜产业夯实基础。
[1] 刘文冰.浅析我国油菜生产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种业,2005,(1):50-51.
[2] 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等.中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1):28-29.
[3] 张乐平,刘德林,邹朝晖,等.湖南油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9,(7):102-104.
[4] 朱红霞,黄严帅,吴瑞涛.南通市气象条件对当地油菜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03-6404, 6497.
[5] 杨 鸿,李红军,朱传霞,等.常德油菜产业发展思考[C].中国油料作物学会油菜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2008.
[6] 陈 静.贵州油菜生产发展历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60-10262.
[7] 张登辉,李哲清.优质油菜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前景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6,(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