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君,陈小娇,马君贤,蒋晓莲
本科护理教育是我国高等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技术型、研究型临床护理能力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本科护理教育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转变仍显薄弱,因此在课程学习阶段进一步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势在必行[1]。针对此现象,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率先形成了以临床技能、科研培训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和本科学生志愿者团队,团队中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相对传统护理教育的效果更优。项目管理者将这一新型的教育体制总结推广,命名为早期引入临床实践综合型教学模式(early 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of integrated nursing education model,EICP)。本文将对 EICP模式进行系统的讨论,旨在对当代本科护理教育培养体制有所启发。
1.1 定义 EICP是基于传统医学和护理教学模式提出的,提倡在早期护理基础教育阶段融入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培养的教学模式。首先,EICP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早期临床实践应用。临床决策能力是与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是最复杂、最需要谨慎实践的一个过程[2]。现今我国的本科护理教育早期主要是大量的基础课程,最后进行实习培训,这样难免会造成理论和临床工作的脱节,很容易造成“学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在英国,护理教学课程设置为:理论→实践→专业理论→实习[3],使实践机会大大增加,学生能力迅速提高。所以,提倡基础课程的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这样培养的护生在步入临床的时候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其次,EICP提倡科研能力的早期培养,提倡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发现护理问题,结合理论找寻解决点。我国的医学院校还普遍存在科研资源的欠缺,本科护理学生难以在短暂的学习期间参加临床科研。因此,通过早期科研训练,能优化本科护理科研教育的水平,使护理专业人才更有深度和内涵,促进专业的科学化、体系化。
1.2 EICP的运行机制
1.2.1 EICP教育地点 EICP教育模式对教学地点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具有完整的基础医学教育的设备,为数众多的临床病例,大量的临床实践机会,具有丰富的临床技能、优秀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
1.2.2 EICP教育实践时间 由于医学生基础课程繁重,EICP实践环节安排为两个时间段:一是医学院寒暑假;二是日常学习兼顾的时间。因此,在 EICP实践培训过程中,教学人员对参与学生进行开放式管理,要兼顾到学生的在校时间、课程安排,根据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使其达到不同层面的思维和科研能力水平。
1.2.3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是 EICP教育模式的重点。教学团队由胃肠专家教授、科护士长、伤口造口护士、临床专家护理组组长、专科研究生以及实习护生组成。指导内容包括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操作练习。
1.2.4 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是 EICP教育模式的承载。首先,每周进行4次包括护理组长在内的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其次,每周进行1次相关疾病、手术、护理知识培训。第三,要求每一位参与学生均承担一定数目病人的日常事务管理,包括入院问诊、查体、护理诊断书写,术前护理计划的设计与安排,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术后管道和伤口的护理,出院沟通及随访交流。在所有的实践过程中,均得到管理团队负责人的及时指导。在临床科研方面,由具有科研能力的医生和科研护士指导,从采集临床数据并建立临床数据库开始,逐步进入课题,直到完成项目。
1.2.5 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 EICP教育模式的效果把握点。反馈信息由各护理组组长负责采集,并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素质进行再反馈和再指导。注意应使用较为客观直接的评价方式,如对基础医学知识清晰阐述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发展假说解释临床结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4]。
1.2.6 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是 EICP教育模式的关键。首先,学生的所有操作和科研调查方案都要由职业执照的护士指导和辅助。其次,及时纠正存在/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保证临床工作的安全。最后,负责人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均进行后期跟踪检查,定期反馈给学生。
1.3 特点和优点 EICP教育模式目前还在积极完善中,但是经过初步的运行之后发现,此教育模式可以让护生建立初步的职业认知、职业道德,提高基本的操作能力,建立临床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科研思维。理想的发展方向应是大型医学院/医院进行网络菜单式的科室教学站点建设。对于医学院校来讲,节约了教育时间,完善了教学任务和方法;对于护生来讲,明确了职业方向,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对于社会来讲,培养了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技巧熟练、思维灵活的人才。
2.1 对本科护生的启示 国际普遍认可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必须具备批评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等[5,6]。而EICP教育模式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倡将时间教育和科研教育贯彻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护士基本操作能力的熟练与否直接决定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与病人的康复、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密切相关。同时,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也间接决定了护理措施的质量和病人康复的效果,决定了整体护理向前推进的速度。另外,本科护生要适应当今护理专业的飞速发展、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内容复合化。对自身要求提到新的高度和平台,成为主动探索的学习者。同时,还要求护生充分利用学校和医院资源,早期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自身的能力和自身发展规划正确地接受 EICP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高效、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和护理科研水平,成为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的高级护理人才。
2.2 对教师的启示 由于 EICP教育模式要求培养出高水平的护理人才,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EICP教育人员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这就决定了临床工作人员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的进修学习,更新医学、护理、人文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渠道、多方式地将护理知识教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善于发现临床问题,有意义的创新想法可通过科研研究方法来探索和解决。并且,积极应用循证护理方法[7,8],如查找文献、寻找国内外最新、最有效的研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参与到各项课题和项目中。在教育方案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教育的先进性应体现在“导”,提倡引导,而非给予。鼓励学生加强自我学习,国外护理院校一直强调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性[9],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3 在本科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展望 我国传统本科护理教育基础课程设置相对繁重,业务胜任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培养尤显不足,因此对本科护生临床工作能力和护理问题分析思维的培养迫在眉睫。而EICP教育模式正是基于以上二者不足的强化和补充。尽管其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还未广泛推广,但在初步实施过程中已彰显了其强大影响,其对护理专业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WFME全球基础医学教育提高标准(basic medical education WFME standards for quality imp rovement)”[10]在2003年发表的文书中对全球医学本科人才提出了目标。EICP是将基本知识理论、基本技能、科研能力3大板块充分糅合,最终完成护理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构塑。相信,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EICP教育模式的不断应用和深入,最终会对我国护理教育事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 任佰玲,周新发,仪敏.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部医学,2004,16(3):270-274.
[2] Ronald M,Epstein MD.Mindful practice[J].JAMA,1999,282(9):833-839.
[3] 李梅.论中外本科护理教育之差异——以英、美、澳、新四国为例与我国对比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6,28(5):95-97.
[4] Carol F,Sharon X.Correl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facilitators’scores with student performance on written exams[J].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02,7(1):41-51.
[5] 佟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J].护理研究,2000,14(4):183.
[6] 黄惠根.从德国高等护理教育展望我国护理教育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81-282.
[7] 段丽娟,蒋晓莲.基于循证护理的临床护理决策[J].现代护理,2008,14(4):460-462.
[8] Gu YG.Evidence-based medicine:Past,p resent and future[J].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2004,4(1):3-9.
[9] O’Shea E.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nurse education:A review of literature[J].Jounal Advanced Nursing,2003,43(1):62-70.
[10] 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Basic medical education,W FME Glob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Imp rovement[R/OL].World Conference of the WFME on Global Standards for Medical Education.Copenhagen 2003.http://www.sund.ku.dk/w f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