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印, 帖 冉, 柳玉发
1郑州弘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450001) 2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0014)
建筑、自然、人是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发展的,他们之间关系的协调性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
自然界的发展,特别是生物种系的长期进化是人类得以产生的最直接的生物学前提。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居住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森林古猿的树栖生活,到类人猿的穴居生活,直至现代人的摩天大楼,无一不在昭示着自然、建筑与人的密切关系。建筑是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对自然进行改造的结果。没有自然界的变化就没有人的进化,没有人的进化就没有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当人类解决了挡风避雨的基本需求后,建筑物的作用就进一步延伸。有些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非洲的苏伊士大运河、中国的都江堰,直至现在的港口和道路,或是为了通航运输,或是为了防洪灌溉,他们是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项目;有些建筑是抵御外侵的需要,如中国的古长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到现代的各种军事设施;还有些建筑是社会文化的需要,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清东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
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与科学。古代的建筑无论其实际水平有多高,也只能看作是经验的积累,尚达不到科学的水平,因为在当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理论的出现,这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
人类文明的传承,除思想意识传播和文字记载外,最重要的就算是建筑了。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展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倒的丰碑,每一项成功的建筑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文明程度。我国古代所形成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建筑就是这种经验积累所形成的技术的典型代表。
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飞跃,各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也逐步完善,使得各种摩天大楼及纷繁复杂的结构体系的建筑的出现成为可能。这些建筑的建造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使人工自然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也就是说,三大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及其他一些理论是现代建筑技术的科学基础。
人工自然扩大所引起的自然平衡的改变往往具有两重性,即往往是利弊交织的。所谓利弊,是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好坏为标准。每一项建筑的建造都是一次人工自然的变化,这种变化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并重新建立一个自然界的新平衡。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各种建筑就不断的出现,这既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举动,但又对自然产生了反影响,二者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矛盾。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建筑的规模小,对自然界原有平衡的破坏几乎在破坏的同时又重新建立了平衡。但是,随着人类需求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对自然界的平衡破坏也就越来越大,其新平衡建立的难度也就增加。由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新平衡对人类发展的利弊也就很难预料,而往往是利弊同时存在。有时预计利大,而实际产生的弊大;有时认为对自然环境没什么影响,却造成很多弊端。如大型水坝的修建,在影响库区自然平衡的同时,可以为防洪灌溉等发挥作用,但也可能引起地质结构的变化,从而诱发地震。由于诱发地震是一种不确定因素,一旦发生,就可能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灾害。
从微观环境上讲,人们居住在建筑物内,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好的人工自然—人造气候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利用各种人工手段,做到冬暖夏凉,湿度适中,可以使人生活的更舒适。但同时,由于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室内的环境污染也随之产生。
建筑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新平衡的建立也是必然的,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一些大型项目的建设,这种影响将越来越多。
人类是自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所创造的建筑物也同样离不开自然。从最远古的洞穴,是依天然之地势而挖就;草棚的搭建,更是利用天然的树枝茅草,选择有利的地形方位,以便在自然环境中保存的长久一些;到后来,随着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能更主动的利用自然的某特点,使建筑物最大限度的与自然协调一致。
人类发展到今天,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的建筑将更重视生态规划,绿色建材的发展和应用将更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
展望未来,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这样的一副前景:人类的生存将更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建筑,而建筑物将更协调的融于自然之中,以生态建筑和智能化为标志的现代建筑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