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松
福建浦城县医院外三科 浦城 3534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我院自2004-10~2009-09共行LC手术286例,由于各种原因共15例中转开腹(OC),占5.24%。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本组286例LC手术中,结石性慢性胆囊炎183例,结石性急性胆囊炎70例,胆囊息肉33例,均得到术前B超和术后病理证实。15例中转开腹原因:包裹性粘连6例,占40.0%;结石嵌顿3例,占20.0%;出血3例,占20.0%;合并胆石管结石1例,占6.7%;胆管变异1例,占6.7%;Mirizzi综合征1例,占6.7%。中转率为5.24%。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41~73岁,平均50.4岁。结石性慢性胆囊炎、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胆囊息肉中转开腹分别为4例、11例、0例;中转率分别为 2.19%、15.71%、0%。
本组中转开腹组除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Mirizzi综合征患者,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外,其余均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7~10d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3.1 胆囊周围包裹性粘连 由于结石刺激和胆囊炎症反复发作,使胆囊周围粘连,当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或胆囊管时,粘连更加致密。术中在分离胆囊三角时,稍有不慎,就容易损伤胆管及血管。特别在胆囊急性炎症期,Calot三角及周围组织的高度水肿,损伤机会就相对更多。本组共有6例因胆囊周围包裹性粘连中转开腹,在总中转开腹15例中占40.0%。其中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为5例,同期共有70例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行LC术,因其原因中转开腹率高达7.14%。
3.2 胆囊颈、管部结石嵌顿 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颈、管部常伴有结石嵌顿,易引起胆囊壁水肿、张力高。同时,也由于结石本身使胆囊囊状袋膨胀,从而缩小了囊状部与肝总管之间的距离,使Calat三角下角部分成隙缝状。甚至有些病例的胆囊壁与肝总管两者几乎粘贴为一体,这种情况易损伤肝总管。如果胆囊管嵌顿的结石不能“挤入”胆囊腔内,且结石近端胆囊管<0.5cm,无足够长度的胆囊管上钛夹。此时,也应及时中转。
3.3 出血 术中出现较大量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胆囊动脉、胆囊动脉前后支的损伤,胆囊动脉变异,常见的解剖变异如双胆囊动脉、低位胆囊动脉而引起损伤。一旦发生出血,应保持冷静,可用纱布拭擦后用电凝或上钛夹。如出血量较多,应尽快吸引和冲洗出血部位,保持手术视野清晰,找到出血点后再上夹止血。处理切忌盲目电凝止血、上夹,避免误伤肝右动脉和右肝管、肝总管。处理仍困难时,应考虑断离胆囊动脉近端缩回肝胆管后方,应立即中转开腹止血。
3.4 合并胆总管结石 B超检查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胆总管下端因常受胃肠道气体干扰,其检查准确率降低达70%左右[1]。对术前肝功检查异常,尤其B超检查胆总管直径大于正常值,或近期胆囊炎急性发作行LC手中,术中应尽可能分离胆总管,了解其直径,胆囊切除后应检查胆囊结石大小,胆囊管直径,综合分析胆总管结石可能性大小。在无条件行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术后无ERCP保障,可疑胆总管合并结石患者,应即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3.5 胆管的变解剖变异及Mirizzi综合征 据统计,肝外胆管有时除左、右肝管外,还有副肝管,发生率为 6%~10%[2]。胆囊管与肝外胆管的汇合在角度、位置、平面等方面也有种种变异。文献报道,约4%的胆囊管汇入右肝管[3]。若不仔细解剖胆囊三角,易把右肝管、肝总管误认为胆囊管。加上炎症、水肿、粘连更易损伤肝外胆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均有可能损伤变异的肝外胆管。因此,在三角解剖不清,为避免其损伤,及时中转开腹为明智之举。本组各1例胆囊管汇入右副肝管、Mirizzi综合征患者,如未及时中转,完全有可能误把右副肝管、胆总管当成胆囊管而横断。
3.6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转手术 LC中转开腹不是腹腔镜手术的失败,而是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手术失误和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明智之举[4]。LC中转开腹手术率国内外文献报告不一,国内文献约为 1.0%~69%[5]。我院中转开腹率为5.24%,其中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中转开腹率为15.71%(11/70),而结石性慢胆囊炎中转开腹率为2.19%(4/183)。胆囊息肉中转开腹率为0%(0/33)。这亦反应了手术难度加大,中转开腹率明显升高。同时,在运用腹腔镜进程中,为防止严重并发症和不必要的危险,除术前对LC进行风险预测和难度评估外,具有下列情况应果断中转开腹:①肝门区粘连严重,Calat三角解剖不清;②萎缩严重的胆囊炎与肝外胆道粘连或疑有胆囊癌变;③术中发现胆囊管或胆管的解剖变异;④Mirizzi综合征或形成内瘘;⑤合并其他病变或胆总管增宽、结石;⑥难以控制的出血;⑦术毕胆漏疑有胆管损伤;⑧意外情况如气腹不满意或病人不能耐受,如高碳酸血症、器械故障等[6]。
[1]陈益民,杜明意,张虎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指征的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2004,12(6):466-452.
[2]王广义,谭毓铨.医源慢胆道损伤的防止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8):497-499.
[3]董家鸿.胆管先天性解剖异常与胆管损伤[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453-454.
[4]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3.
[5]寿楠梅,孙学英.中转开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实用外科杂志,1994,11:651.
[6]刘勤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预防措施[J].肝胆外科杂志,2006,14(1):41.
(收稿 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