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涛 □程长涛 □宋 莉
(许昌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建筑质量,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但由此带来的混凝土早期裂缝问题的严重性,是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投诉的焦点,引起建筑行业内部和社会的极大关注。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对商品混凝土使用认识的不足及养护的不当是造成商品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商品混凝土的养护控制要点谈一些看法。
对不掺用减水剂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缩很小,早期的洒水养护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h以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的现代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h内的收缩急剧增加,而在实际工程中最大量的楼板裂缝也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初凝后几小时以内,因此,掌握好起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如果不按照浇筑后等12h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最佳时间,从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来讲,将失去任何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施工养护经验,没能根据现在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刚初凝(失表面水前)就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有效降低收缩,减少开裂。
所谓及时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失水前就进行养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混凝土刚初凝就要进行湿养护),如果在养护时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则需要在养护前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行进行处理再养护,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主要是保证在整个规定的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失水,不失水则养护是充分的,否则就是不充分的,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越少,不充分则存在的缺陷就多。但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养护都是在浇筑后第2d开始洒水,每天2~5次,既不及时也不充分,造成裂缝众多。
根据试验资料和生产资料,商品混凝土的7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65%~85%,因此规范要求湿养护7d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7d都不失水。根据经验,在这7d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45%~60%,所以前3d防止失水尤为关键。前3d若不失水,之后继续浇水保湿至7d,从工程实际来看,效果都不错。而第1d则尤为关键,如果第1d失水过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难弥补。有的工程第1d不注意保养,第2d才开始洒水养护,养护结束以后,板面还是有很多的裂缝,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第1d已经有了裂缝的产生,这说明第1d的不养护致使粗大的毛细孔已经形成,难以愈合。所以,湿养护7d,关键是前3d,最关键是第1d,因此,不管用什么方式养护,都要保证第1d达到不出现失水的问题。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为了表面的平整度,必须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称为“一次抹平”。一次抹平后,如果不立即养护,至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这次不只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主要作用有:一是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及早期的塑性裂缝;二是提高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三是表层密实度提高后,可减缓混凝土内水分迁移蒸发的速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从一次抹平至二次抹压,是混凝土逐渐初凝的过程,有较长一段时间,只要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会失水,形成缺陷。这些缺陷不消除,在混凝土继续失水的情况下,孔道进一步加深,裂缝进一步扩展,出现开裂。在湿养护不够及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例如传统湿养护),只有一次抹平而没有二次抹压,混凝土的开裂将很严重,实施二次抹压后,开裂程度大大减轻。因此,除非实施即时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不能生成失水缺陷,否则二次抹压工艺是必须的。
在二次抹压工艺中,现在往往习惯于抹刀手工抹压,不仅效率低,力度也不够,当缺陷由表及里发展较深时,将很难消除。二次抹压最好采用圆盘式抹光机,消除表面缺陷与密实表层的作用比抹刀好,效率也高,二次抹压后,必须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质量,为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打下早期质量基础。
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实施及时而充分的保湿养护,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混凝土裂缝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减少商品混凝土裂缝问题对工程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