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朋森
河南清丰县人民医院 清丰 457300
胫腓骨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98例
周朋森
河南清丰县人民医院 清丰 457300
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98例围手术期即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经过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均恢复良好,如期出院,无并发症。结论 胫腓骨骨折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常合并其他脏器和软组织的多发伤,治疗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在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的情况下,尽早手术。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病人的痛苦,使其尽快康复。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我院自2002-01~2003-12共收治胫腓骨折126例,其中手术治疗98例,均采用钢板固定或外固定器材固定。98例病人经围手术期积极护理,疾病恢复快,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98例中男90例,女8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78岁,平均36.4岁。年龄18~50岁48例,约占手术人数的70%。约97%的病人由意外伤害所致。合并颅脑损伤8例,胸部外伤6例,其他部位的软组织损伤10例。
1.2 方法治疗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伤情,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固定器材,本组病人中,钢板固定4例,其余94例均使用外固定器材固定。
1.3结果45例患者术后3d内出现吸收热,最高体温达38.5℃,未予特殊处理;92例病人切口1期愈合,6例病人切口Ⅱ期愈合。住院时间15~24d,平均18d。全部病人出院后4~6个月进行随访,患肢功能正常,无其他不适。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观察:胫腓骨骨折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属急诊入院病人。合并颅脑损伤病人除观察生命体征外,应重点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合并胸部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威胁病人生命的损伤,及时给予正确处理。此外应密切观察患肢趾端颜色、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胫腓骨上段骨折,易损伤神经;胫腓骨中段骨折易发生骨筋膜综合征。该组5例病人出现了骨筋膜综合征,表现足趾感觉异常,疼痛剧烈,足背动脉搏动弱,肿胀明显,及时给予骨筋膜室切开减压,避免截肢。对于严重粉碎性胫腓骨骨折,要严格制动,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合理使用药物,防止脂肪肺栓塞的发生。
2.1.2 心理护理:胫腓骨骨折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发病突然强烈,因创伤而引起的疼痛、出血以及正常生理功能的改变都会使病人立即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关怀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简明扼要介绍手术的目的、麻醉及手术的大概经过,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措施,消除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使病人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2.1.3 术前准备:(1)根据伤情备血,并完善各项检查。(2)术前常规禁食水。(3)术前常规准备皮肤。(4)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5)术前饮食指导[1],早期骨折,应供给低脂、高维生素、高铁、含水分多、清淡、味鲜、易消化的饮食,每天3餐,下午加餐维生素AD奶或强化钙酸奶。
2.2 术中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保证输液的畅通:该手术是在硬外麻醉下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保证液体畅通,注意病人反应。
2.2.2 规范使用电刀及气压止血带:气压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1.5h,若重复使用,完全放气5~10min后再充气计时,松止血带时应缓慢放气防止因压力骤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突然改变,造成“止血带性休克”而出现心慌、胸闷,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特别要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脂肪栓塞发生的症兆,如突发胸闷、气短等。我们的体会是每隔5min放气0.02mpa,对病情较重特别是粉碎性骨折,为预防脂肪栓塞,术中可给予低分子右旋醣酐500ml静滴。
2.3 术后护理
2.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常规使用心电监护,每30min~1h记录一次。密切观察体温,4次/d,注意观察术部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如有引流,注意引流的量、颜色并确保引流通畅。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有无肿胀、疼痛、趾端感觉和运动。
2.3.2预防感染:94例外固定器材固定的病人,除常规护理外,术后2d用75%酒精点滴外固定器材与皮肤接触处,2次/d,以预防感染。
2.3.3 术后饮食指导[2]:(1)骨折早期治疗膳食应注意纠正失水失盐。应供给低脂、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含水分多、清淡味鲜,易消化吸收的普食。(2)骨折中后期给予高蛋白(2~3g·kg-1)、高脂肪(2g·kg-1)、高糖(500~600g·kg-1)、高热量(3000~4000千卡/d)、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以利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
3.1 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多以患肢肌肉舒缩练习为主,防止过度活动或剧烈被动活动引起骨折再移位或骨折端出血,使骨折端血肿增加,延缓血肿机化时间,甚至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稳定骨折。
3.2 骨折中期伤后2~6周,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渐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即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根据个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主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肌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3.3 骨折后期伤后6~8周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4)功能锻炼应注意以下2点:①以病人不感觉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②重点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1)根据病人出院时间及伤情,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及饮食计划。(2)应用外固定器材的病人注意钉眼的消毒。(3)定期来院复查。
(1)胫腓骨骨折多有意外伤害所致,常合并其他脏器和部位的损伤。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明确诊断。(2)治疗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尽早进行骨折的处理。(3)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我们对其实施的治疗和护理计划。(4)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合理饮食可以预防多种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尽早恢复。
[1]赵自力.创伤骨科的护理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0.
[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5:359.
R473.6
B
1007-8991(2010)02-0114-02
(收稿 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