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 牧
(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哈尔滨 150069)
德国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牛育种与管理情况
荀 牧
(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哈尔滨 150069)
2009年9月13~24日,笔者在德国巴伐利亚州进行了为期11天的学习考察,期间现场考察了8个奶牛养殖场,1个拍卖市场,1个后测中心,1个DHI测定站和宝牛育种中心,听取了关于“奶牛饲养管理”和“德国牛后测和宝牛公司育种体系”专题讲座,并进行了座谈交流。
目前,德国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牛存栏约120万头,主要在巴伐利亚州。该州饲养弗莱维赫牛约100万头,约占该州养牛总数的80.3%(德国褐牛占8.2%,荷斯坦奶牛占6.0%,德国黄牛占0.5%,其它牛占5%)。家庭农场是养牛的主要方式,养殖规模不大,平均户养40头,超过百头的较少。养牛户均以会员制企业的方式联合建立人工授精站、地方育种协会,授精站和育种协会通过育种推广、信息咨询、活牛市场流通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政府负责牛的遗传评估和生产性能测定,设立育种评估信息机构,作为公益事业为其提供公开的信息支持。
弗莱维赫牛是由德国从瑞士引进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再与英国爱尔夏和红荷斯坦等进行杂交选育而培育出的乳肉兼用型牛品种。该品种牛具有较高的产奶、产肉性能,同时具有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其产奶平均单产6 854 kg,乳脂率4.14%,平均乳蛋白率为3.48%,各泌乳期平均体细胞少于18万/mL,育肥公牛平均日增重1 350 g以上,屠宰率60%,净肉率50%,16~18月龄体重达700~800 kg,淘汰时屠宰胴体重达到350~450 kg。在产肉量和肉品质上均明显高于荷斯坦等奶牛,其综合效益突出。
德国德系西门塔尔牛的育种组织多是以养牛农户(家庭农场)为基础,由联合会、协会、企业及政府共同参与的联合育种组织体系。巴伐利亚州牛培育推广联合会(VFR)是目前德国最大的育种联合组织体系组织,由3个人工授精组织和5家育种协会联合组成,主要任务是协调并规划联合会内部的育种发展方向,针对会员的要求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宝牛育种中心(BVN)是5家育种协会之一,总部设在诺伊施耐德市,拥有120名育种技术人员,200名人工配种员和兼职兽医,有会员企业2.14万家,平均每家会员牛场(户)存栏40头产奶母牛。农户遵照BVN的章程,签订会员协议成为BVN的会员。所有管理者包括会员代表、监察会、董事会均由会员选举产生。会员代表由150人组成,监察会由17人组成,董事会由5人组成。主要业务有3项,一是开展牛人工授精和猪人工授精业务,向农户提供牛冷冻精液和猪精液。二是为农户提供胚胎移植服务,包括冲胚和移植。三是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包括良种推广、牛场管理和技术培训等。
西门塔尔牛起源于瑞士,因该品种自身的优秀遗传性状,不断向国外扩散,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由于各国对该品种的经济利用方向不同,培育出了不同品系。在瑞士主要用于产乳,形成了含50%红荷斯坦血缘的杂交群体;在法国培育出了蒙贝利亚作为乳用品种,同时保留了部分肉用性能。但由于近年来在选育上注重产奶性状,产肉性能有所下降;在北美,向肉用性能发展,作为纯肉用品种。而在德国,对产于瑞士的西门塔尔牛运用定向选育和杂交育种手段,坚持乳肉兼用的育种方向,经过近20年的选育,最终培育成了目前的乳肉兼用型德系西门塔尔品种,表现出遗传稳定、母牛性能好,公牛育肥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突出的品种特征。产奶量由原来的3.5 t提高到7 t,日增重从原来的1 200 g提高到1 400 g。目前,巴伐利亚州的农场饲养的德系西门塔尔牛平均产奶量为6.8 t,高的可达11 t。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在4.2%和3.4%以上,体细胞数在20万以下。
德国在德系西门塔尔牛品种选育取得今天的成果得益于采取高效科学的品种选育方案。主要表现为:一是有明确的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完全来自会员的要求和需求,追求效益最大化,如目前农户要求产奶量高、容易饲养的牛,市民需要乳脂率低、乳蛋白高的乳品,市场上由于奶价不稳,肉价平稳,需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根据这些要求,宝牛公司从稳步提高产奶性能,不断增加产肉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缩短产犊间隔、提高泌乳速度、降低乳脂率、提高乳蛋白率、降低体细胞数等项内容中制定育种指标,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养殖效益。二是采取有效的育种评价手段。全面实施性能测定,以判定育种效益。在宝牛公司所属80%的母牛参加性能测定,对产乳性能每年测定11次,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体细胞数、泌乳力、产奶保持力等测定。对产肉性能,要测定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肉品质等级等。对繁殖力要测定死胎率、产犊成活率、难产率、繁殖率,使用寿命、淘汰率等。对体型体貌要测定体型、乳房、肢蹄、肌肉等。三是实施严格的种公牛选育程序。在选种时首先根据系谱,父母的育种值和生产性能信息,确定青年公牛。对经二胎后裔测定,育种值达到121的母牛或经一胎育种值达到115的母牛与验证公牛所产公牛可作为后备种公牛,按严格的程序进行测定。当后备种公牛至18~20月龄,采精1000支,以比较低的价格或无偿提供给合作比较好的会员,进行配种,测定繁殖力。27~30月龄,选育公牛第1代公牛到了出栏年龄,测定其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肉品质等级及体型外貌等。54~60月龄,选育公牛第1代母牛开始产犊产奶,测定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率、体细胞数、泌乳力、产奶保持力及体型外貌等。65~70月龄,选育公牛的第1代母牛进入到第2泌乳期,开展第2泌乳期性能测定。在测定过程中,不符合种用要求的一律淘汰,只有符合育种要求的作为种公牛使用。之后每头牛都进行后裔测定,根据后测结果更新种公牛信息指数,每年要更新3次。四是有严密的组织保障。在品种选育中联合会、协会、企业、农户、政府等共同参与育种体系。产乳性能测定由DHI测定实施,产肉性能测定由屠宰企业开展,繁殖性能由农户提供,体形外貌由协会派人测定,将各方取得的数据提交协会进行分析发布。
我们考察的农场均为家庭农场,饲养水平达到了现代化水平。在畜舍建设上充分考虑通风、光照、保温,在料槽、水槽、牛床设置等方面,最大限度保证牛舒适,发挥最佳生产性能;在饲料配备上,普遍采用牧草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根据牛产奶量,精细计算各种成分配比,高产奶牛自动控制进行补饲精料,既保证饲草营养多样全面,又降低饲料成本;整个生产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TMR技术、自动补料机、自动清粪便机、自动挤奶机等被广泛使用。普遍采用了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达到95%,其中的80%由协会的服务队伍完成,其他由农户自己完成。胚胎移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品种选育,宝牛公司有一个专门部门负责为农户实施胚胎移植服务,他们每次冲胚可产11枚能用于移植的胚胎,移植成功率达55%~60%。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农场的主要劳动力都是夫妻和子女,很少有雇工,3~4人即可管理一个农场。
德国的牛饲养户均有一定量的土地,牛所需的青粗饲料和精饲料全部产自农场主经营的土地。我们考察的8家农场,平均每头牛1公顷地,种植人工牧草和饲料玉米作青粗饲料,种植谷物作精饲料。一般情况下35%种草,40%种饲料玉米(40%的玉米和45%的草作青贮)。对牛的粪便全部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我们考察的牛场都是采用沼气发电,沼气渣还田作为肥料。形成了土地产饲料—饲料喂牛—牛产奶产肉—牛粪便产沼气发电—电供生产生活用—沼气渣还田的循环农业生产方式。既保护了农场环境,还给农场主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农户沼气产的电除自己使用外,多余的并入公用电网,政府到年底付给农户费用。
巴伐利亚州牛育种和养殖是采用以农户为基础的协会制和联合会制模式,农户既是优秀种牛冻精的销售市场,又是后裔测定的试验平台,更是育种的基础。协会、联合会既是农户的组织者,又是农户的服务者。各协会、联合会均将服务于农户,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和增加收入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协会设有专门从事技术服务机构,为会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宝牛公司每4个人组成技术服务组,专门为会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在牛选种选育上,会员在购买冻精时,BVN除向农户提供优惠冻精外,还要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针对农户牛的状况,指导农户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公牛,以提高农户养牛的生产能力。在饲养管理上,根据会员提出的目标,技术人员到现场考查,根据农户养牛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饲养方式,改进措施和饲养标准,并且精确为农户测算经济效益,供农户采用。这种服务可以做到针对每头牛提供。后裔测定站和DHI测定站每个月向会员发布测定信息,针对每个农户测定结果,给农户测算出总体效益,对今后发展趋向提出建议和指导意见。到拍卖市场出售的青年公牛,要派人对牛进行评定,按评定标准评出等级,使农户到拍卖市场拍卖可得到较高利润。
黑龙江省虽然奶牛存栏数量居全国之首,但牛的养殖粗放,农民养殖技术水平不高,产奶量低下,特别是近年来,养牛的比较效益很低,造成饲养量下滑现象。所以,养殖耐粗饲,抗病力强,母牛可产乳,残值高,公牛可育肥,增加综合效益,乳肉兼用品种的德系西门塔尔牛非常适合我省省情。根据目前实际,可采取三条路走,一是从德国引进优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并从第三国引入德系西门塔尔纯种母牛,对我省原有低产乳肉兼用牛实施改良,提高种群生产性能,建立乳肉兼用母牛核心群,培育种公牛,加大推广力度,扩大推广范围;二是应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肉用牛开展改良,提高产乳性能,通过选育逐渐改良为乳肉兼用牛,实现乳肉兼得;三是对我省低产荷斯坦牛进行一代杂交改良,提高其产奶量和提高母牛残值。
在德国,建立了由联合会、协会、农户、政府广泛参与,运用市场规则组成的育种体系,联合会、协会通过种公牛后裔测定、性能测定,提供技术服务等组织农户开展育种,政府通过制定育种法来规范育种登记、人工授精工作。育种的过程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主题,根据农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制定育种规划,严格依据后测结果,实施定向育种。向农户提供的冻精是有后裔测定成绩、有登记、有生产性能检测的验证公牛的冻精,验证公牛要通过严格测定,并通过政府有关机构审定才能使用。因此他们在德系西门塔尔牛选育上取得了突出成果。我省目前状况是没有完善有效的育种体系,还沿袭着“引进—使用—退化—再引进”的怪圈,导致我省利木赞、夏洛来、德黄、安格斯等世界上优良品种都有,却没有选育出适合我们自己的牛品种。因此建立高效的育种体系是当前紧要任务。应由省繁育站牵头将科研部门、种公牛站、农合组织,农户联合起来建立联合育种模式,确立主推品种,建立后测和育种评估机制,加强选种选配,培育适合我省、我国养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牛品种。
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已经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而我省目前畜牧业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还比较低,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单靠农民自己发展很难实现现代化。尽管政府在近几年里由财政部门对畜牧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扶持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还应在产业提升方面,如育种体系建设、自动化设备装备、排泻物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等给予资金扶持,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和农民加速产业升级,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
良好的品种要靠良好的饲养体现。在提供良好品种同时,要特别重视技术服务,配备专业人员为养殖户提供诸如选种选配、饲料配比、效益分析等技术指导,目的在于提高农户的饲养水平,发挥良种的最佳效益。我省的养牛业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表现为品种不优、规模不大、管理粗放,导致品质低、效益差。因此加强技术服务,提高农民养殖和管理技术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然而我们目前的技术服务体系,尽管在几年来得到加强,队伍比较稳定,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陈旧,服务手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经费不足,服务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畜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切实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农民生产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管理水平,推进畜牧业生产水平快速提升。
S823
B
1005-2739(2010)01-0052-03
2009-11-12
荀牧(1956-),男,本科,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