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锶敷贴改良法治疗婴幼儿血管瘤2380例疗效分析

2010-08-15 00:49陈彩连黄斌豪
海南医学 2010年22期
关键词:改良法海绵状草莓

陈彩连,黄斌豪

(江门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广东 江门 529070)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疾病,是由胎儿期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毛细血管扩张所致的一种良性肿瘤,大多数为错构瘤,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上将血管瘤分为四种:⑴草莓状血管瘤;⑵鲜红斑痣;⑶海绵状血管瘤;⑷混合型血管瘤。本科自2000年开始采用90锶(90Sr)敷贴改良法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核医学科接受90Sr敷贴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38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皮肤病学》中血管瘤的诊断标准[1],其中草莓状血管瘤1885例,鲜红斑痣321例,混合型血管瘤130例,海绵状血管瘤44例。男982例,女1398例,年龄最小18 d,最大8岁。血管瘤散在分布于头部、颜面部、躯干和四肢,面积最小的直径约3 mm,最大的直径约5.2 cm。

1.2 治疗方法90Sr敷贴器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生产,大小2 cm×2 cm,有效活性范围约1.5 cm×1.5 cm。本科采用改良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根据患儿血管瘤的厚度、年龄、范围和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剂量。每次给予500-700 rad,隔3 d治疗一次,一共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总剂量1800-2000 rad。经敷贴治疗约1个月左右出现干性皮炎,待坏死皮肤脱落后复查。根据疗效决定是否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第2个疗程与第1个疗程治疗相仿,一般经1-3个疗程治愈。

1.3 疗效判断标准[2]痊愈:血管瘤完全消失且皮肤颜色正常或局部留少许痕迹;显效:血管瘤明显苍白或变平,局部尚有少许痕迹;好转:血管瘤停止生长,颜色变浅;无效:血管瘤外观无明显变化或有发展趋势。

2 结果

2380例血管瘤患儿经90锶敷贴改良法治疗后,总治愈率为98.8%(2351/2380)。其中1885例草莓状血管瘤经1个疗程治愈185例,经第2个疗程治愈1063例,经第3个疗程治愈637例,总治愈率为100%。鲜红斑痣一般经2-3个疗程治疗治愈率为91.3%(293/321)。混合性和海绵状血管瘤均经3个疗程治疗,总治愈率为86.2%(150/174)。

3 讨论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新生儿发病率约3%-8%[2]。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有局部注射硬化剂、冷冻、激素、手术等非核素治疗方法和核素β射线治疗。而核素90Sr敷贴治疗因其治疗简单、方便,患儿和家属易于接受,治疗效果良好而成为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科使用90锶敷贴改良法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共2380例,经实践证明此方法易观察治疗反应,便于调整治疗剂量,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总治疗有效率与其他相关报道[3-5]相当。本组病例中单纯性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的疗效最好,鲜红斑痣次之,混合型和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稍逊。经观察血管瘤的疗效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皮肤色素沉着消失也快。与传统一次大剂量法相比,一次性大剂量疗法因剂量大,致使治疗处皮肤反应剧烈,病灶处可出现疼痛、起水泡、破溃、感染,进而形成瘢痕或出现明显色素沉着,副作用较多;而小剂量分次法每次剂量小,病损部位皮肤反应轻微,但该法治疗次数多,尤其给远道而来就诊患儿和家属带来极大不便。此外,部份因剂量小,达不到治疗目的[3]。因此,本科采用改良法治疗皮肤血管瘤,副作用少又给患儿家属带来方便,深受患儿家属好评,获得满意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836-837.

[2]潘中允.放射性核素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2-363.

[3]黄江河,唐真武.90锶敷贴改良法治疗血管瘤248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4):619-620.

[4]朱 宝,黄海峰,王俊超.90Sr敷贴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7):57.

[5]饶国辉,李洁明,岳殿超,等.90Sr-90γ敷贴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10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201-5202.

猜你喜欢
改良法海绵状草莓
改良法测量胃管留置长度对脑卒中患者胃内残留量监测的影响
改良法口服硫酸钡X线下复位胃扭转的应用价值
改良法处理人脱细胞真皮的脱细胞效果及其与体外细胞的相容性研究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草莓
初发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改良法与传统法疗效对比研究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MR磁敏感成像技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