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农机局 杨敬晖 夏丽香
竹山县农机推广现状和发展对策
竹山县农机局 杨敬晖 夏丽香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农机推广机构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保证。竹山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耕地面积2.8万hm2,其中水田1.47万 hm2,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以水电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转移,服务于“打工经济”,广大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纵观我县农机推广工作现状,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队伍不够稳定、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发展。下面就我县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对策作一汇报:
(1)竹山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属竹山县农机局二级单位,现有在册职工6人,退休职工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2人。办公场所面积30 m2。
(2)农机购置补贴大幅度增加。2006年全县争取国家农机补贴资金20万元、2007年30万元、2008年142万元、2009年311万元。近2年,增加了70台大、中型拖拉机,40台高效联合收割机,2000台微耕机(包括300台烟叶生产机械),20台插秧机,1200多台套茶叶采摘、修剪、制茶等系列机械,其它农业机械增加了600多台。
(3)开展技术服务情况。近几年来,农机技术推广站是一支依据自身职能,积极开展农机技术研究、示范、技术改良、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农机市场管理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技术队伍。在中央惠农资金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站利用这大好时机,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积极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让政策深入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引进试验、示范先进的农机具,让农民选择购买,从而使我县的农机化程度水平不断提升。2008年以来,安排技术骨干下乡登门进行技术指导,下田现场带培,手把手指导新购中拖的农民耕地,从旋耕机、机耕犁的安装,到实际上机操作及技巧,从拖拉机、农机具保养,到安全操作规程等各方面进行悉心的指导。截止2010年4月,先后在溢水、麻家渡、宝丰、擂鼓、秦古等地现场培训合格的农民中拖、插秧机、旋耕机手300多名,平均每个农民现场带培时间约4天,开创了县农机部门登门现场培训农机操作手的新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我们还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小型农机具的研制和改良上取得较大进展,先后研制出玉米制钵机、DF-60型谷物脱谷机、HJ-200型黄姜切片机、秸秆气化炉,通过实验改良,效果明显,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广前景广阔。
(4)农机技术推广的基本经验。通过农机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发扬不怕吃苦、爱岗敬业的精神,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需农民之所需,为农民排忧解难,农业机械新技术深受农民欢迎。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自我县纳入购机补贴以来,我站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来竹山举办演示会,还在电视台、竹山报等新闻媒体上搞专题报道,让农民更多地了解补贴政策,我们还将补贴政策和各项补贴表格送到各乡镇,为农户提供方便,使农民及时购置了理想的农机具;二是采用灵活的推广机制。推广新机具我们采用“项目+农户”的原则,首先由站示范,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明显后,再进行推广,绝不给农民造成损失,只要是推广站推广的新机具,农民就放心;三是依靠政策支持,加强项目建设。我县拥有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示范区2个,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相关职能部门也参与了协调;四是定期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定期对农机销售门店进行检查,印发农机维护和操作知识资料,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使作业机械不带病作业,有问题配件不流入市场,确保了农机生产安全,对害农坑农事件严肃查处。
(1)农机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机推广是实现技术转化应用的桥梁和纽带,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推广项目从调查论证、选型、试验示范到推广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工作量大,花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而推广站本身经济基础差。
(2)无农机新技术培训资金。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推广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需要通过一定时间从操作技巧、机械性能、简易维护、操作安全等方面进行培训,费用不可能向农民收取,站内经济无力承担。
(3)农民整体购买力低。我县是山区特困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多数农民还相对贫穷,出资购买农机具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购机补贴比例太低,导致机械作业保有量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多数还是传统的人畜力耕作。
(4)农机具保有量较低,不能满足本县农业生产的需求,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机具更新。
(5)基层领导农机科技推广认识不够。目前,部分乡镇、村领导对农机科技推广的认识不够,农民的农机科技观念不强,有些基层领导甚至认为农机推广工作是一种商品推销行为。其实,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有益于农村、有益于农业生产,是一项责任性极强的行为,要求从技术培训、使用维护、机具保养、劳动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农民负责,绝不能让农民利益受损,这就是农机推广与商品推销行为的根本区别。
(6)农村机耕道建设中的“缺位”。本县的机耕道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60~80年代,自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耕道建设进入停滞和退废状态:一方面是机耕道数量逐渐减少,宽度变窄;另一方面是随着农村运输机械的增长,年久失修的机耕道被破坏相当严重,路况变差。据统计,全县现存的大部分机耕道宽度都在 3m以下,部分道路甚至不足1m。近几年来,通过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和部分乡镇局部农田综合改造,部分机耕道有所修缮,但大部分仍达不到质量要求和群众需求,并且在机耕道修建当中,缺乏农机技术人员参与规划设计和监督验收,机耕道修建欠规范。
(7)国家和地方政府用于农机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阻碍了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市场管理、网点考核等工作因法规不健全,只有农机系统单方面下文,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农机营销、修理人员和农机市场管理难度大。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也是指导和推动全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进一步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农机化促进法》的规定,增加预算内用于农机化方面的支出,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机投入资金在支农资金的比重,增加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经费。
(2)健全农机推广站建设,尽快落实农机推广经费,把推广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稳定农机推广队伍。
(3)建议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加大对土地治理工程机械的补贴。
(4)要尽快解决农机推广站的工作条件。竹山县地域辽阔,全县国土面积3586km2,其中耕地2.8万hm2,为了及时为农民提供快捷的技术服务,急需解决工作用车。
(5)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强化推广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培植农机大户,建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档案,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机推广的知名度,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大发展。
(6)加大农机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农机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效益,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新生事物”。而根据全县目前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基本设施建设、内部管理和资金筹集方面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与部门的大力扶持与引导。
(7)加强推广队伍建设,注意推广工作的形式。农机推广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引进适合我县自然条件、农艺要求、农民急需、技术先进的新机具、新技术,降低成本,确保推广效益。
(8)加快制定出台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市场管理,农机维修网点考核等规范性文件及法规,使农机管理有法可依。我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离建设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县的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将健康快速发展,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20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