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他者 反思自身
——以莫斯《礼物》为例

2010-08-15 00:49陶慧敏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礼物

陶慧敏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0)

了解他者 反思自身
——以莫斯《礼物》为例

陶慧敏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0)

莫斯的《礼物》是人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阅读该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学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莫斯以及评价他的学术贡献。书中,作者对“礼物交换”这种极其广泛的习俗首次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研究,激发了学者与读者的多重解读,也引发了人类学及社会科学领域中关于“礼物”的一系列研究。另外,作者对大量资料和文献的驾驭能力、分析与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通过这些所展示出来的社会学或人类学方法,也充分奠定了此书的重要地位。

莫斯;礼物;人类学

人类学对于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具有综合性;它是研究关于他者的学问;同时强调“跨文化”的比较。这是我在初次接触“人类学”这门学科时,从课堂上学到的“人类学”与其他研究文化的学科之不同的三个特点。阅读完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莫斯的《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一书,不仅使我深切地领会到以上特点,而且也感到此书的独特之处,并引发我进一步的思考。接下来,我将以导论和结论这两个章节为重点,从该书创作的背景介绍、几个核心概念的理解、该书所体现的一般性与独特性特点、由该书引发的思考四个部分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作背景的介绍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1872-1950)是“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外甥和最杰出的学生,是一个能力超群、学养非凡,而且胸怀坦荡、意志坚定的人物”。1898年涂尔干创办《社会学年鉴》,莫斯负责该刊物宗教方面的研究与编辑。一战以后,由于其师长、同事相继故去,莫斯承担了延续涂尔干学派的传统和继续自己专业研究的双重任务。后来,因为工作负荷过重,他“只能放弃自己的专业兴趣,而去接手亡友们所擅长的种种研究。”至此,莫斯的学术重心从对原始宗教和祭祀的研究转移到比较社会人类学的研究上来。《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著作。

1923-1924年,《礼物》最初发表于《社会学年鉴》,1925年正式出版。“该书是理解莫斯以及评价他的学术贡献的重要依据。”书中,作者“对‘礼物交换’这种极其广泛的习俗首次进行的系统性的比较研究”,激发了学者与读者的多重解读,也引发了人类学及社会科学领域中关于“礼物”的一系列研究。另外,作者对大量资料和文献的驾驭能力、分析与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通过这些所展示出来的社会学或人类学方法,也充分奠定了此书的重要地位。

二、几个核心概念的理解

书中多次出现以下几个概念,掌握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古式社会

该版本(《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汲喆译,陈瑞桦校,上海世界出版集团,2005年9月)书名的译法比2002年的版本要好(《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极其功能》,《人类学名著译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作为一个概念,“古式社会”不同于古代社会、原始社会,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书中曾经提到“它们俗称原始社会,其实最多只是古式社会”。根据我的理解,它是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但当前依然存在,习俗等迥异于现代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它的基本构成是群体和部落,人口一般不多。它不仅属于“社会进化中的一个特定时刻”,而且与其他社会进化阶段并存 。

2.总体(Total)

是这本书的关键词,它总是与其他的语汇连用,构成本书的核心概念。如总体的社会现象,总体的社会事实,总体呈献体系,总体呈献制度,竞技式的总体呈献等。

在我看来,“总体”有三种含义。首先,莫斯认为,社会是作为一个总体存在着的。因此,“总体”是指书中“所试图描述其功能的各种社会体系的全部。”其二,“总体”是一种研究方法。莫斯说:“只有通盘考虑整体,我们才有可能体会其本质、其总体的运动、其活生生的面相,才有可能把握住社会与人对其自身、对其面对他者的情境生成感性意识的那一生动瞬间。”并得出结论:“社会学的原则与宗旨,就是要洞察整个群体及其总体行为。”我觉得,这个结论也同样适用于人类学。第三,“总体”一词可能等同于涂尔干理论中的“集体意识”或“集体观念”以及莫斯自己提出的“集体表象”。只是我对人类学涉入不深,对后面几个概念还不理解,所以无从比较,仅仅是一个设想。

3.“总体的社会现象(phénomène sociaux total)”

这个概念与“总体的社会事实”意思相近,是指所研究的对象。它们不仅“能够同时绽然展现出全部各种制度:宗教、法律、道德和经济。”其中,“前三者同时兼为政治制度和家庭制度”。而且这些现象或事实也展现出美学和形态学的要素。

4.“总体呈献体系(système des prestations totales)”

简单地讲,它就是礼物-交换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全部的交换——“交流的是礼节、宴会、仪式、军事、妇女、儿童、舞蹈、节日和集市,其中市场只是种种交换的时机之一,市场上的财富的流通不过是远为广泛、远为长久的契约中的一项而已”。这种交换包含三个环节:给予、接受和回报的义务。而导致这些环节得以流动的是hau。对于这一体系,莫斯曾做出以下论断∶“归根结底便是混融。人们将灵魂融于事物,亦将事物融于灵魂。人们的生活彼此相融,在此其间本来已经被混同的人和物又走出各自的圈子再相互混融:这就是契约与交换”。

5.“竞技式的总体呈献(prestation totale de type agonistique)”

即“夸富宴”(potlatch),它既是总体呈献体系的一种“最纯粹的类型”,又是一种“总体呈献制度”。其中,“氏族、婚礼、成年礼、萨满仪式、大神膜拜、图腾膜拜、对氏族的集体祖先或个体祖先的膜拜,所有这一切都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由仪式、法律呈献与经济呈献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而人群中、部落中、部落同盟中乃至族际间的政治地位也在其间得到了确定。”并且,“竞争与对抗的原则贯穿于所有这些仪轨。”

6.“库拉(kula)”

专业特色实践是深化校企合作而形成一种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学习将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进行拆分,理论教学安排在学校完成,实践教学安排在上海实践基地完成。实践教学由上海皇廷酒店集团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来承担,充分利用酒店资源,让学生在酒店前台、客房、餐饮三个部门进行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操作学习。

“一种大型的夸富宴,是部落间及部落内的整个的贸易制度。”

7.Hau

是事物的灵魂和力量,是使礼物和交换得以流动的灵力。它给礼物-交换的过程赋予了一种宗教的理由。

三、该书所体现的一般性与独特性特点

莫斯的《礼物》一书至少具有三个一般性特点。

首先是综合性特点。书中莫斯使用了“总体”这个概念,来表示他所研究的不是社会的某一个方面,而是“总体社会事实”——整个社会及其总体行为。这一点前面已经论述过,在此就不再多说。

其次,它的研究对象是他者。作者在书中明确告知,“我们研究的对象和以往一样,仅限于所选择的确定范围: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西北美洲和几项主要的法律”。这一范围的核心部分属于包括作者的国家——法国以外的非西方社会。

第三,作者采用了跨文化比较的方法。一开始莫斯就在导论中声明了“我们采用的是严谨的比较方法”,并且书中也多次提到“比较”一词。另外,他利用大量的篇幅(第一、二、三章)对已有的民族志资料和原始文献进行梳理、描述和比较,以期发现不同部落、群体、社会中礼物交换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从而得出“某种考古学的结论”和“一些道德结论”。再者,在结论部分,作者仍将这些结论与现代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进而为现代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一个解决的方向。

第一,作为一位社会人类学家,莫斯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对古式社会的研究工作。这一点,从书中大量的引文和每个章节后面长长的注释可见一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作者娴熟的语言能力、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研究方法。正如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埃文斯-普里查德(E•E•Evans-Pritchard)在《礼物》的英文本导言中所说的:“他(莫斯)不仅精通包括俄语在内的多种欧洲现代语言,而且在希腊语、拉丁语、梵文、克尔特文和希伯来文方面的造诣亦不逊于他的社会学”;“他能够令人惊讶地向梵文专家和罗马法学家们指出他们在自己文章中都未能察觉到的东西”;“更让人叹服的是,他依据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有关特罗布里恩群岛的文献,就能够揭示出马氏本人对自己所考察的制度都没有理解或理解不够之处”;“莫斯就象一位深入乡野的人类学家那样工作,以训练有素的心智,投入到那些原始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去。他不仅观察他们的生活,同时也经验了他们的生活”。“藉此,莫斯便能够通过原始制度的比较研究,做出田野工作者以其个人观察所无法得出的推断”。

第二,在篇章结构的安排上,作者采用了由后向前、层层递进、尾首呼应的论述手法。全书分为导论、第一、二、三、四章五个部分,其中,第四章的内容是结论。这就有了令人疑惑的地方:为什么作者不去掉第四章的序号,直接把“结论”作为章节名称,而与“导论”首尾呼应呢?细细读来,我发现,“导论”与“结论”确实是首尾呼应的。但是,“结论”与第一、二、三章一起,又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联系。第一、二章所论述的范围属于“古式社会”,第三章的论述范围是“近代社会”,而第四章,即结论部分的论述范围则是“现代社会”。这无疑形成了一根链条。如果根据莫斯的说法,“古式社会”可以被称为“后进社会”的话,这根链条就采用了由后向前的顺序,将四个部分紧密联结起来。

每个章节的结尾处,在对该部分做寥寥几句总结之后,作者总会写上一段文字,与前后部分的内容呼应,并展现出递进的关系,从而引领我们进入下一部分。有时,这种关系会出现在章节的开头,甚至就是章节名称本身。例如,第一章的结尾和第二章的名称、第四章的开头之间的呼应关系:

“以上资料和评论并不只具有地方民族志的意义,通过比较,它们可以得到扩展与深化……我们还要证明,我们的解释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社会”(第一章的结尾);

总体呈献体系的延伸:慷慨、荣誉与货币(第二章的名称);

“不妨把这种考察扩展到我们自己的社会”(第四章的开头)。

另如导论的开头与结尾,第二章的结尾与第三章的名称。

四、由该书引发的思考

从莫斯的《礼物》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不仅在对考察对象之间进行比较,而且最终的目的却是利用前者的比较结果和事实,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进行对照,以更好地改善当时的制度。诚然,在人类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面对的是他者,是在了解他者,但同时也应该象莫斯一样反思自身,重新发现自我、重新解释自我、重新改善自我。

注:文章中所有引文都出自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汲喆译,陈瑞桦校,上海世界出版集团,2005年9月)

Understanding others reflecting ourselves

TAO Hui-min

“Gift”(Marcel Mauss) is one of the classic works in Anthropology domain. Reading this book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and researching methods of the discipline and to understand and review the achievements of Mauss. 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gift exchange", a very wide range of customs,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comparative way. It inspired various interpretation of scholars and readers, and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he “gift” in the field of Anthropolog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addition, the author give great expression about his ability to dealing with the large amounts of documental data and to analyzing and observing with unique perspective.

Mauss, gift, Anthropology

I106

A

1008-7427(2010)07-0068-02

2010-05-15

作者系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礼物
最珍贵的礼物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礼物
礼物
送给新年“牛”礼物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