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刊》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技术性季刊。《地质学刊》的前身是创办于 1977年的《江苏地质》,多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是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长期被《中国地质文摘》、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收录。《地质学刊》主要刊登地质学以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国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国土规划与治理、岩矿分析测试与鉴定、矿产开发利用、矿业经济等方面的论文。
文稿应认真执行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著作权法和计量法。篇幅在 8 000字左右 (包括图、表和摘要)。文稿必须插图清晰,字迹、符号清楚,以电子文档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本刊编辑部。
2.1 文题和作者:题目要求精炼,一般在 20字以内,不宜用副标题,下一行写作者。
2.2 工作单位:必须列出全称及所在省、城市和邮政编码。
2.3 中文摘要:概述主要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主要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
2.4 关键词:根据文章的中心内容选取 3个~8个作为关键词。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地质学汉语叙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2.5 正文:正文内可再分 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章”,以下层次均称为“条”,其编号在所属章条内连续,并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如“3.2.3”表示文内第3章第2条中的第3条。章与条均左顶格。文内引用他人的观点和论述用上标“[]”标注,并在文后的参考文献中按顺序列出。
2.6 插图及照片:引用的图件均须注明原作者和出版年代。要求插图为黑白、清晰;图名、图例、比例尺等置于插图的下方,不要置于图内;字迹、符号须清楚。插图和照片可再另附插页。
2.7 参考文献: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并且是正文实际引用的文献。本刊采用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是顺序编码制,即不论文种,均按引用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参考文献置于文后,格式如下。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著者.题名 [J].刊名,出版年,卷 (期):页次.
普通图书——[序号]著者.书名 [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会议录——[序号]著者.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学位论文——[序号]著者.题名 [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序号]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著责任人.著作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网络文献——[序号]著者.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 /OL].[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其中,当著者不多于 3人时,必须全部著录,不能省略。3人以上时,只著录前 3人,后加“等”。版本项除第 1版一律不著录外,必须著录。著录非上述类型的参考文献时,请参照有关规范执行 (或尽量详细列出有关载体和文献的版权和位置特点)。注意:参考文献的著录项必须齐全。
2.8 英文摘要:作者提供 500字左右的英文摘要或由本刊编辑部代译。
2.9 作者简介:需给出第一作者的简要介绍,格式为:作者名 (出生年—),性别,工作单位,职称,学位,专业。
3.1 来稿请勿他投,务请注明真实姓名、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和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若联系方式有变请及时告知,以便及时联系及论文刊用后邮寄样刊与稿酬。
3.2 基金资助项目请注明基金 (项目)名称与编号。
3.3 本刊编辑部必要时可对文稿作适当删改,如不可修改,应事先申明。本刊一般不作退稿,3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作者可以自行处理。
3.4 本刊经国家出版部门批准为公开发行,并通过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来稿一经刊用,均付稿酬 (含上述数字化期刊网上所有与该文相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并向第一作者赠送当期《地质学刊》2册。
3.5 本刊编辑部地址:南京市珠江路 700号地质大厦;邮政编码:210018;联系人:侯鹏飞;电话:025-51816565。电子邮箱:4820975@jsmai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