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孙存良
(国防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北京 100091)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科学发展观进入经济社会、进入发展实践、进入现实生活、进入人民群众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四个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揭示其规律的过程,是深化认识的过程.最近,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五个在于",这就是基础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动力在于创新体制机制[1]6."五个在于"系统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规律,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场社会的系统变革,不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而且涉及到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是一项系统工程."五个在于"实际上是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到的各个要素中,抓住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五个问题,把它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并且明确规定了每个问题的性质、位置及其关系,构成了一个逻辑体系.这一逻辑体系,反映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规律,是实践逻辑的理论表述.这五个重大问题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依靠什么理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力量、政策措施、实际能力、自觉行动.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落后于发展实践的理论、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理论,都不能用来指导科学发展新的实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转化为全党实际行动的过程.因此,首先要解决理论武装问题,以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理解掌握来深入贯彻落实.之所以说理论武装是基础,是因为这是贯彻落实的思想前提和理论依据.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词是 "科学发展",因此必须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始终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的主题.目的表现为中心任务.明确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的,作为中心任务,并没有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改变以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是新的发展观念、发展视野和发展准则赋予建设以新的内涵,赋予发展以新的价值.建设是全面建设,发展是全面发展.这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心任务,是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既坚持继承又丰富发展的表述.之所以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目的,是因为科学发展是中心、是大局、是方向,回答了贯彻落实为什么的问题.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干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领导和推进的一项崭新实践,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如何,决定着科学发展的成效如何,因此必须注重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以实际能力的提升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执政的骨干队伍,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发展转型,要求新型的领导及新型领导能力.只有科学发展之心、却无科学发展之力,还不能有效地领导科学发展.因此,要在科学发展实践中注重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科学发展的素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使他们胜任领导科学发展之责.之所以说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是关键,是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能力就是决定因素.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为了谁、依靠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根在人民、利在人民的发展,没有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参与,科学发展就难以发展、难以持续.因此,必须让人民成为科学发展的主体,成为科学发展的受益者和推动者.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利益格局、社会分配体制越是发生深刻变化,越是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牢牢把握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之所以说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是根本,是因为科学发展力量来自人民、成败系于人民.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突破口、着力点在哪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需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发展是一种活动方式、行为方式,是一定的体制机制的产物,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体制机制的内在活力,让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制度化,让科学发展的意志和愿望体制化、机制化,用体制机制的力量推动科学发展,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持久推动力量,不因个别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之所以说创新体制机制是动力,是因为体制机制作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体现,对于能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问题源于矛盾,实际的问题源于实际的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现实的问题反映了现实的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面对发展的多种问题即多种矛盾,力图解决发展问题、克服发展矛盾的积极努力."五个在于"就是这种正视问题、解决矛盾的思路和出路.
(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解决实践创新的进展与理论创新的步伐还不完全适应的矛盾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既有理论创新一时滞后于实践创新的情形,也有实践创新一时滞后于理论创新的情况.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同时又指引着科学发展的新实践.应该看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艰巨的过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展和程度还有很大创新空间.由于实践创新的进展与理论创新的步伐还不完全适应,就必须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解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普遍性要求与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不平衡的矛盾,通过武装头脑来提高人的觉悟素质,进而促进科学发展新实践,更加充分发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强大作用.
(二)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解决科学发展的实际进程与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的矛盾
实践的内在要求与实践的现实发展,也是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关系.实践的各种矛盾运动产生了实践创新的要求和动力,但由于实践活动受各种因素制约,某些因素的欠缺、不成熟,某些因素之间的掣肘、不匹配,都会导致实践进程的迟缓和困难.科学发展代表了时代潮流、历史方向,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由于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使得科学发展并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情.确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就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朝向目标、坚定不移,攻坚克难、推进转变,有效解决科学发展新要求与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矛盾.
(三)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解决执政团体的素质状况与执政目标的先进程度还不完全适应的矛盾
党的执政目标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进、与人民同心的重要标志.党的执政目标的实现,依靠全党特别是领导层的励精图治、共同奋斗,依靠执政团体相应的能力素质支持.执政团体的能力素质如果不能及时跟进提高,与执政目标的先进性相适应,达不到执政目标的相应要求,就会影响和妨碍执政目标的实现.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反映了党的新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执政目标的与时俱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执政能力及领导能力要求.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就是要认真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他们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就是要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考察干部德的重要内容,把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作为考察干部才的重要标准,把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考察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四)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解决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与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的矛盾
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的主体地位要通过人民的主体作用来证明、发挥和强化.人民的主体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都需要发挥,在改革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发挥.科学发展是人民的心声、人民的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为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开拓了广阔空间.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保障、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和增强,就会真心实意地支持科学发展的伟大事业,焕发出极大的科学发展热情,汇聚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解决制度创新的进展及执行力与科学发展的制度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的矛盾
制度创新是制度需求驱动的结果,制度创新的实现能够满足制度需求,制度创新的迟滞必然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度创新从形式到内容、从程序到实质的深入,既依赖制度创新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依赖制度的执行力,缺乏执行力的制度创新很难真正进入实践、改变世界.科学发展作为一项新的社会实践,内含着制度创新的需求、动力和实现制度创新的能力.制度创新既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科学发展的制度保证.所以,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既要形成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又要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真正让制度能用有用管用,具有效率效能,产生硬性约束,这也是是否达到科学发展的标志之一.
科学发展观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言,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自身也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创新的思想体系,是随着科学发展实践的深入不断充实丰富的科学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也是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解逐步拓展深化的过程.胡锦涛同志在学习实践活动总结讲话第一次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五个在于",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规律的最新表述,为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解.就现有的认识程度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描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
(一)第一个层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这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做了完整表述,这就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15.这些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团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和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之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之中,主导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实践活动.
(二)第二个层面: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不仅包括基本原则,也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这是科学发展观基本原则与各个领域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国防、国际、生态等领域都有丰富思想,都属于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例如,在经济方面,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思想;在政治方面,提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等思想;在文化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思想;在社会方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思想;在党建方面,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等思想;在国防方面,提出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等思想;在国际方面提出和谐世界等思想;在生态方面,提出生态文明等思想.
(三)第三个层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规律
这就是 "五个在于".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既包括理论原则,也包括理论向实践过渡、转化的规律.科学发展观是执政兴国的理论,是指导发展实践的理论,它必然包含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包含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规律,既是理论体系自身完善的逻辑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本性和实践功能的必然要求.可以说, "五个在于"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丰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1]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J].求是,2010(8).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