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颍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韩颍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新问题。分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都实行了大规模的教师招聘政策以缓解师资紧缺的危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提升,且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智能结构和成才意识,并且在心理上易于和学生沟通,他们对于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掌握往往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1](P4)这些青年教师中的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和物质利益的冲击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被社会上的消极因素所影响,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存在着令人堪忧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
受市场经济中某些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观点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一些青年教师不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焦点不热心、不关心、不了解,对政治学习心存抵触情绪、对政治活动缺乏热情,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不高;少数教师放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世界观的改造,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个人主义思想滋长;一些教师对社会和时事问题看法消沉或偏激,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在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人们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目前我国教师待遇仍然普遍偏低,青年教师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客观上强化了这种倾向。一些青年教师并不认同自己的职业,据对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只有“61.74%的青年教师是乐于并安心从事教师职业的。但也有38.26%的青年教师尚未完全确定职业理想。 ”[2](P24)
一些青年教师无奈地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缺少应有的敬业、精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得过且过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不安心本职工作,无心钻研业务,对出国和去外企非常积极;有的热衷于兼职等有偿活动,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有的自视清高,逃避社会交往;有的自我评价的价值倾向降低,产生过度的自卑感和强烈的离职倾向。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中出现了职业行为失准、师表形象差的现象。有的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有的只注重传授知识,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有的平时很少与学生谈心交流,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有的在工作中不能以身作则,也无法起到表率作用;有的对集体不关心,对教学和科研以外的工作不重视;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对学生讲亲疏远近之分;有的对时事评论过于偏激,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12575名公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高校引进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53.4%的人表示悲哀,‘本应最纯净的学术领域竟然还得用“测谎仪”来约束’;22.1%的人认为这可以对学术造假人员产生较强的震慑力;21.8%的人认为这没什么用,因为学术不端行为不是一台机器就能制止的[3]。”高职院校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科学务实的态度和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不能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并认真实施;少数青年教师为了评职称、涨工资等现实需要,在申报科研项目时弄虚作假;部分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中,不进行认真的实验,篡改、伪造科学数据,甚至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公众都将师德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分别有28.7%和25.6%的人认为造成师德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师考核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有18.6%的人认为原因是‘教师待遇较低’的缘故。只有不到三成(26.5%)的人认为‘与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有关’。”[4](P226)
2.1.1 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繁荣的经济景象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可忽得十分直接和强烈,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迷茫和困惑,比较普遍地出现了职业道德观念淡漠,视的负面影响,社会分配不公、腐败现象蔓延、社会道德失范等状况,对青年教师的影响显道德价值导向发生偏差的状况。同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弱化了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某些青年教师心态严重失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悄悄侵袭了部分青年教师的道德观,师德退化现象明显。
2.1.2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教师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无疑增加了青年教师的心理负担,加之职称、住房、婚恋等生存的压力,使许多青年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一旦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导和调试,就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教学热情和效果,表现出对工作没有信心、自卑感强、成就感低等心理失衡问题,有的甚至产生厌教或离职倾向。同时,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学习、轻思想修养,重做事、轻做人等功利化倾向,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青年教师的道德认知,一些青年教师不注重自身师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缺乏教育事业心和教师责任感,不关注高职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只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素质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尚未有一部专门的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属高职教育政策性的漏洞。
2.2.1 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缺乏大德育观念,主观地认为教师的师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只有学生才需要思想道德教育。他们面对成千上万扩招来的各种层次的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新矛盾、新问题,任务重、压力大,很难顾及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的偏颇,容易使青年教师师德教育成为高职院校被忽视的领域。
2.2.2 一些高职院校的职能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也是把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学生考试成绩和技能大赛奖项作为主要标准,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并且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其结果是使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走向功利化,放松了对师德的追求,出现职业理想弱化、职业信念淡化,职业行为失准,职业道德行为选择出现偏差的现象。
哈希函数是密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输入变换为固定长度的输出且不可逆的单向密码体制。哈希函数主要运用于数字签名和消息完整性验证。
2.3.1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生力军。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改革开放年代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优越的成长环境和自身经历的影响,使一部分人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加上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的激烈冲突,使他们出现了意志力薄弱,理想信念淡漠的状况,难以产生为人师表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3.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性专业,从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伦理学的培训和学习,师德理论先天储备不足。他们刚出校门便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许多人还担当起“挑大梁”的角色。但由于阅历浅、知识积累不足,在职称评聘、科研能力、薪金待遇、评奖选优等方面都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上。这种付出与回报的落差,比较容易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同时,社会的竞争、经济的拮据、工作的重荷,使他们普遍感觉到生活的压力,疲惫感与日俱增,逐渐对高尚的师德境界产生了怀疑,因而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也降低了、追求淡化了。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高职院校只有“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5]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6]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进步方面作用的不断提升,师德建设也要作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基础工程加以推进,它要求政府、学校、教师乃至于社会舆论各方面进行相应的协调和配合,为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提供有效的途径,共同推动其顺利发展。
3.1.1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是发挥师德建设主渠道作用的坚强后盾,为此,应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首先,应关心和重视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其次,要建立各种津贴制度,加快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尽快改善青年教师的住房条件。第三,还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及再分配制度,保障教师所得与其社会义务的一致性。
3.1.2 制定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专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当务之急。首先,要注重以人为本,从人的特性出发,从高职教师职业特点出发,设有任何教师都可以做得到的职业道德底线。其次,还应该合我现有的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的行政规章,进一步细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制定出基于法律法规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法可依,青年教师才能养成在法律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行为的习惯,才能有目的、有针对的性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3.2.1 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考评监督机制,加强师德监控,在教师考核、选任、进修等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激励、督促作用。其次,稳步推进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工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要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实际,不断改进工作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国情教育,培养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职业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掌握教育规律,在工作中正确运用教育教学原则,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第三,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仅仅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社会氛围、学校环境是教师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外部因素,然而这最终要通过教师本人的有效内化才能实现其作用。同时,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也决定了从事教师这项职业特别需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因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有着 “自觉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1](P18)“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1](P18)必须从以下途径入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概括、提炼并加以完善,真正把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素质。
3.3.1 学高方能为人师
学是才学,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才有为师之本。其二,是指好学不倦,永不满足,方可为人之师。
首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师德认识水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教育学理论,把握教育规律,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的作用、要求,确立职业道德意识,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提高师德认识水平。
其次,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力求博学多才。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水平,青年教师应该在所教的学科和专业领域中,博览群书,并对语言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广泛涉猎,同时尽可能多地参加教研和科研实践,并将教研和科研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将理论课上得深入浅出、实践课教得得心应手,让学生感到受益匪浅。
第三,学习先进模范人物,提高师德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启功先生,从常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林崇德,到今天的高职教育战线涌现出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都是学习的榜样,青年教师接受他们高尚师德的陶冶、感染,有利于师德水平的提高和升华。
3.3.2 德高育人早成才
德是师德,教师自身的道德不断修炼并得到升华,也是为师之本。
首先,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师德修养不是一个纯粹的心理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深对师德建设的认识,才能促进师德的内化,达到知行统一。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应时刻注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还要勤于反思,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向,择其善者从之,不善者弃之,从而养成按师德要求工作的习惯。
其次,做一名学生敬重的任课教师。青年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大纲,熟悉其重点难点,多方搜集信息资料,做到融汇贯通,并自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和愉快的课堂氛围,留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表达思想、发挥智慧的平台。课后还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和及时的辅导,对学生不能有亲疏或偏爱,不能看不起初等的问题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时,还要真心热爱学生,热情关怀学生,对学生严格管理,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点点滴滴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三,当一名学生热爱的辅导员。辅导员工作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和管理能力的锻炼,优秀的辅导员更是让学生如数家珍、终生难忘。辅导员要想充分了解学生,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闻其言,观其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知心朋友。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呈现出的种种问题和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激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还要经常给予学生真诚和适度的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能力。对待困难学生,尽量帮助他们寻找勤工助学或校外兼职的途径,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又可以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大学生成才也很有好处。
[1]杨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1).
[2]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总114).
[3]李颖,黄冲.82.4%公众认为医生失去职业操守最可怕[N].中国青年报,2009-4-28(7).
[4]沈壮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09[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
[6]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EFFECTIVE WAYS TO ENHANCE YOUNG TEACHERS’MORAL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HAN Ying
(Library of F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Fuyang Anhui 236031)
At presen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untry’s vigorously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Some new issues about the moral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which deserve researching and noticinghave come out.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ajor problems in young teachers’ moral cultivation and also the causes,then it focuses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enhance young teachers’moral culti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young teachers;teachers’moral cultivation
book=153,ebook=219
G71
:A
:1672-2868(2010)05-0153-05
责任编辑:宏 彬
2010-07-27
韩颍(1966-),女,安徽寿县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