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霞
(合肥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 230601)
“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学教学
李庆霞
(合肥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 23060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文系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古代文学教学是整个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瞄准新兴的文化市场,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流行音乐、大众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古代文学教学;写作能力;文化创新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已为高等教育界广泛接受,成为众多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实践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的高校大致可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这种分类非常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明确了不同高校培养人才的定位和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介于研究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院校,它所培养的人才,既要求有一定的又要求具有理论素养,又要求具有各种实际操作能力,不同于单纯的理论型或操作型人才,而是“应用型人才”。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对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古代文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通过经典作家作品的介绍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重在知识的传授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这对培养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固然重要,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相去甚远,也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现阶段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无论是老教师还是中青年教师,大多数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学方法也多沿袭传统的思路,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因此,如何将古代文学这一门无功利性的、重在素质培养的课程与功利性较强的就业需求相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显著特点是直接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中文专业虽然不像一些新兴专业那样前景广阔,但也有其优势。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和生产交流的基本工具,随着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第三产业的新兴和壮大,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丰富和多样化。这些都是中文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从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中文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学生就业的渠道还是比较多的,除了新闻、媒体、学校、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生产性企业等传统行业外,社区管理机构、房地产企业、文化娱乐公司、广告公司、婚庆公司等新兴产业,也吸纳了很多毕业生。就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他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文系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应用型人才应该立足于一定的知识体系,以实际的操作技能来展示其能力水平。”[2]“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求培养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学生。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大有可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减少知识传授环节,增加教师分析问题环节
教师课堂讲授是古代文学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讲授,对一般性的古代文学知识的介绍占据了授课时间的很大部分,学生在很长时间内,是在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减少知识传授的环节,增加分析问题的环节。对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如“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水浒传》的版本源流”等问题,在课堂上只做简略交代,让学生自学。而对于某一个文学现象中的重要问题,如“杜甫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思想”、“《三国演义》中的拥刘反曹倾向”等问题,教师可以作重点分析,以明确的观点、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给学生树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榜样。具有活跃的思维方式是良好写作能力的基本要素,教师的上课应该带有示范性。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将每一节课都变成“问题的分析课”,以文学问题为媒介,以自己的讲解为范例,来训练学生思考、分析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写作能力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学生的特长主要体现在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方面,其综合素质的基本能力,大都关联着这个具有衍生功能的核心能力”[3],社会发展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有的大学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虽然中文本科专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有两个学期的写作课,但教师多偏重于写作理论的传授,实际的训练较少。古代文学课程一般开在写作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又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话题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多让学生写一些文学评论性质的文字,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将文学课看成是大学一年级写作课的继续,寻找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结合点,培养既具有高素质又适应社会需求的中文应用型人才。
古代文学距离现代生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较难产生共鸣,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有所感,感有所发,从而愿意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古代文学是一门教育意义很强的课程,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联系当代社会的种种热点问题,讲授经典作家作品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例如在讲授屈原和《楚辞》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屈原人生选择价的价值与意义”,联系(原文此处多“的”)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结合历史的发展,对它进行多角度的评判,由此可以启发学生写作文学评论的兴趣。文学作品是思想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认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文学的教学更应该侧重于文学作品思想价值的分析,减少艺术分析的比重;毕竟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而素质的培养对他们更重要,更切实。两千多年的古代文学给学生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精神营养和讨论话题,各种内容和形式的评论写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加大辅导力度,激励写作兴趣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保证。教师在上每一阶段的文学课之前,必须强调授课的重心在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给学生作示范,激发他们的兴趣,多让学生写一些文学评论。而在课后,教师要加大辅导的力度,激励学生进行写作。辅导的主要方法就是批改、评讲学生的作业。教师的鼓励肯定和中肯的批评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学生的文章,教师必须要经常评阅,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每一学期,教师至少要布置七至八次作业,亲自批改的至少要有三至四次。每次要评改出优秀作文,对成绩优秀的同学要提出表扬,让其他同学学习。教师还可以借鉴中学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评改作业,让他们推荐优秀作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相互学习的兴趣。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还可以借助网络,将学生优秀的作文上传到网络上,让更多人的分享和学习。
在辅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要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写作的重要性,将每一次写作看成是毕业论文的训练和准备。现在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学生抄袭论文的现象很严重,教师对此要严格把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同学在平时的写作中都能做到文从字顺,但是,当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文字方面的问题却非常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写,可以真实反映出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写作水平;教师批改学生作业也要细致到语言文字的层面。中文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多要从事与语言有关的工作,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必备条件。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要在教学教程中密切关注当代的文化市场。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有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等。其中有很多作品借鉴吸收了古代文化艺术的有益因素,深受时人的喜爱。如流行歌曲《青花瓷》、电影《赤壁》、电视剧《狄仁杰探案》等,均是较为成功的作品。学生们非常熟悉这些流行文化,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文化,教师应该主动接纳,积极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流行歌曲、影视剧本的创作,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创新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尝试创作流行歌曲歌词
中国古代的诗歌,在形成之初是均配乐歌唱的,后代的诗歌虽然脱离了音乐,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却也是有节奏韵律的。尤其是宋词,其长短错落的句式,起伏跌宕的韵律,和当代流行音乐的节奏韵律非常相似,借鉴它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填出不少新词。中国诗歌中特有的优美意境,又为当代流行音乐歌词所欠缺,故也可以启发学生在创作新词时借鉴吸收。如果能够将传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的艺术结合起来,势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创新能力。
(二)尝试利用传统小说、戏曲进行创新
影视剧是当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影视剧的生产是非常有前景的文化产业,需要大量具有艺术素养的人才参与其中。中国具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古装戏在影视剧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类型的古装戏,大都是根据历史故事、古代小说等材料改编加工而来,既再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又融入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所以能受到当代人的欢迎。古代文学教学在培养新型的影视剧生产人才方面大有可为。中国古代小说,包括各种野史、笔记、志怪、传奇、白话小说等等,蕴含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关注这方面的资料,鼓励他们利用旧有的文化资源,尝试创作一些戏剧作品。例如,近年来非常火爆的古装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共三部),就是根据传统小说《狄公案》改编而来,运用现代侦探、推理、恐怖等小说的诸多手段,集惊险、言情、猎奇等商业元素于一体,又融入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痛恨奸佞等传统观念,既具有可看性,又具有教育性,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当代社会对《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的改编翻拍得比较充分,而对其他古代小说、戏曲的改编才刚刚起步,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数量巨大,故事性都比较强,比较适宜改编,因此市场巨大,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向这一方面发展。
(三)鼓励学生撰写音乐和影视评论
当代的流行音乐和影视的市场非常繁荣,每年出产的音乐、影视作品数量巨大,然质量良莠不齐,需要听众和观众做出理性的评论,以激浊扬清,推动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文化评论市场的前景也比较广阔。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在人文素质、艺术素养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条件在文艺评论方面对社会的价值判断起到引导作用。大部分学生都喜爱听音乐、看影视剧,多多少少有一些体会。在古代文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一些比较热门的流行歌曲或影视剧(古装戏),让他们撰写一些评论,引导他们将新出的音乐、影视作品和经典的文学名著、影视作品、音乐作品作比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评判艺术作品的能力,为他们毕业以后能够立足于文化市场打下基础。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学校、系部、教师多方面协调配合,做好辅助工作。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多关注有关流行文化的资讯,及时指导学生
新兴的文化市场、广告市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文系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前景广阔,人才需要量大,对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在中文系的教学当中非常重要。作为中文系的教师,尤其是文学课教师,应该多关注当代的流行文化市场,留心社会文化中的热门话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引导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尤其是教授古代文学的老师,不能只将眼光停留在古代的文化典籍上,还要善于在当代文化当中发现传统的文化因素,激发学生探讨当代文化,借鉴吸收古代文化的得失,引导学生对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激发他们吸收、利用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创新能力。
(二)系部、班级多订阅写作类、流行文化类的报刊杂志、音像资料,鼓励学生投稿
如果能将平时的写作训练转化为创作成果,必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系部和班级可订阅一份《大学生》、《写作》、《杂文》之类应用型较强的杂志,鼓励学生踊跃投稿,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激发写作兴趣。当代社会,流行音乐盛行,每年上市的流行歌曲非常多,市场对流行歌词的需求非常大,供人们发表流行歌词的杂志也不少,如《流行音乐》、《中国歌曲》等等。系部、班级可以订阅这些杂志,让学生熟悉内容,激发他们投稿。《大众电影》、《大众电视》等影视杂志紧扣当代影视发展脉搏,为观众评论影视创作的得失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内容也很生动活泼,深受读者的喜爱。系部、班级可多订阅这类杂志,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教师则可适当组织学生当代影视中的一些热门话题,让他们发表见解,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
教学改革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尤其是对传统教学体制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来说,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并不容易。学校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指导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夫,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创作歌词、影视剧作品、撰写文艺评论等工作,需要教师批阅、评改大量的学生作业,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学校不给予适当的奖励,是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学生如果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文章、作品公开发表,为社会认可,学校也要对指导教师给予适当奖励,这样才能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推动教学改革。
[1] 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转变[J].民办教育研究,2006(3):4.
[2] 伍健华.长沙大学学报[J].长沙大学学报,2005(1):114.
[3] 丁晓原.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6):61.
Teaching of Ancient Literature under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raining Appl ication-Typed Talents"
Li qingxia
(DepartmentofChinese,HefeiCollege,Hefei230601,China)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 sities , t 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Chinese literat ureshould be targeted for developing student s’ writing skill s and cult ural innov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system , ancient literat ure teaching should be t raining st udent s’ language skill s and stimulating st udent s’ interest in writing pop ular music critiques , film reviews and in other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 to cultivate new adaptive cultural talent s for t he new times by aiming at t he booming cult ural market and taking t he advantage of t he rich t raditional cult ural resources.
application-typed talent s ; ancient literat ure teaching ; writing skill s ; cult ural innovation
G642
A
1673-1794(2010)01-0107-03
李庆霞(1972-),女,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