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勇赵天玉李梦霞
(1.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其培养途径①
董 勇1,2赵天玉1李梦霞1
(1.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青年教师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事关重大。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由于求学阶段缺乏教育教学方面相关的培育,导致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应从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强化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
由于高考招生连续数年的持续大幅扩大,导致许多高校呈现出跃进式的发展,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师资队伍中。其中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师范院校,缺乏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虽然专业知识学习的比较深入,但关于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在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技能方面还有欠缺。注意到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仅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深化,而且与学校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1,2],所以需要思考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笔者分析了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的不足之处:教学能力欠佳,心理压力较大。提出应该用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此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加强教学能力,强化科研能力。
第一,青年教师,尤其是近几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绝大部分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专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阅读外语原文文献,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精力旺盛,富于竞争和创新,整体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这一点从近几年的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可以得到佐证,新进的博士都有数篇论文发表于SCI级别的杂志。
第二,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由于求学阶段缺乏教育教学方面相关的培育,导致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往,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经过一年的考核期,紧接着就是长达5年的助教期。在前期,其主要任务就是做教学辅助工作,听课,试讲,批改作业等,后期的教学任务也很少,科研压力也小,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积累教学经验,打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现在的青年教师,学历越来越高,以博士为主,工作三个月即转为讲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走上讲台。另一方面,他们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学习大多不涉及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这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足的。一方面是个人科研能力较为突出,极大增强了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是教学能力不足,难于驾驭课堂教学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两者的冲突会影响教学效果。而现行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相对于教学效果,更加侧重科研论文的级别,这肯定不利于激励青年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三,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大。由于青年教师经济压力大、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疏离。首先看经济压力,由于人才竞争的加剧,导致现在入职的青年教师,其入校的福利待遇,如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等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以硕士学位入职的青年教师,已经没有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了。而高等教育的高成本使得入职者的经济收益期望较高,现实与期望产生了矛盾。另外,青年教师以博士学位入职时,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父母也处于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年龄,导致婚嫁买房,子女养育,父母赡养,个人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等等问题都迫在眉睫,必须面对。这些归根结底也都需要经济作为支撑。在教师群体中,青年教师也处在现行的资源分配体系的底层。整体来看,青年教师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撑。即使是个别青年教师能申请到科研项目,其资助额度也有限。更何况大部分青年教师无缘科研项目。与同学历学位的社会同龄人相比,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一点,高校青年教师通过与其高中和本科同学的交流,很容易得到验证。然而社会舆论普遍认为高校青年教师也属于高收入人群,这与高校青年教师的实际状况相距极大。以上种种反差,导致现在的青年教师经济压力很大。其次是工作压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相对安定,收入差别不太大转变为竞争激烈,末位淘汰,按照评价标准获取相应报酬。这对于正处于职业和人生发展爬坡期的青年教师,压力更大。一方面要完成教学活动,另一面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忙于拿学位,写论文,评职称。而这两种工作的专业性和创新性都很强,需要青年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超时超量的工作,这导致青年教师的身心常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最后,是人际关系疏离的问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教师生活圈子相对封闭,接触外面的世界比较少。又由于分配改革导致的激烈竞争,使得本来就联系不紧密的同事关系变得更为疏离和紧张。这使得他们情感压抑,心理压力难于及时排解。对于青年教师,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对更少,加之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更不利于人际交流。上述分析表明,高校青年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的特点是: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结果的深远性。也就是说,师德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一种道德素质,这种道德素质的意义重大,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使青年教师树立坚实的职业理想,爱岗敬业,具备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师德修养,才能在前进道路上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有利于坚定信念,提高进取精神。以长江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立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所有新进青年教师都得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其用意之一也是要帮助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
第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关于教学能力,众多学者有不同的表述。笔者引用申继亮先生[3]的看法,认为教学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专业能力)。教学所涉及的能力可以归结为三种: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对于教学监控能力,高校青年教师需要提高对教学活动本身的调控能力;对于教学认知能力,教师需要熟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法,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操作能力,就是要提高在为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呈现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等。明确了什么是教学能力,学习和培养就能有的放矢,高校的青年教师可以从以上方面加强学习,高等学校也可以从相关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第三,强化科研能力。现行的评价体系,更要重视科研能力,而且,从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科研创新也是必然的趋势。虽然部分新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强,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部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部分人不能静心认真做学问。所以,更需要加强引导,制定促进科研的规章制度并保证执行,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总之,促进教师的发展,以发展作为破解难题的方法和手段,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不仅关系教师本人的进步,也关系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
[1]陈虹,路艳,陈炜.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2).
[2]崔东敏.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 (12).
[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book=5,ebook=80
G645.1
A
1673-1395(2010)05-0140-02
2010-08-08
董勇(1980—),男,湖北宜都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
① 本文属长江大学教研项目(J Y2009012)产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