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与网络信息管理

2010-08-15 00:43:59李大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信息

李大江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现代教育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71)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与网络信息管理

李大江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现代教育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71)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前途.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做好社会调查,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有清醒的认识,也对社会实践的环境和实践的具体项目有全方位的掌握。应充分发挥网络传递信息的作用,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培育我国自己的社会实践环境.

社会实践;就业前准备;见习项目;网络信息;网络管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就业前准备”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人才需求与大学传统教育在这个环节的碰撞使我们更加认真地思考社会实践的作用.“无工作经验”已成为挡在大学毕业生求职面前的非常致命的困境之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某些方面体现在“就业前准备”的技能实践不足.社会实践成为“求职与就业”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大学里课程内容重视大学生“职业”的宏观指导,而对其中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经历与经验的要求环节深入研究不够,所以要及时调整指导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策划”这一实践环节,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高等院校应迅速行动起来,主要加强“就业前准备”技能环节的指导与安排.

1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

1.1 对“就业前准备”的认识

就业前准备包含思想准备、知识准备、技能准备及健康准备等,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就业前准备是指未就业者为了从事某种职业或谋得某种职位,在就业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就业所作的准备,也就是说大学生要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有“相当长”的时间保证.狭义就业前准备是指未就业者为了从事某种职业或谋得某种职位,在就业前的一定时间阶段内为就业所作的准备,就是社会实践经验较少,见习时间少些[1].一般来说,大学生就是指狭义就业前准备,但目前社会用人单位提出的2~3年的工作经历与经验的要求,将大学生群体也推到了广义就业前准备的范畴.面对社会现实,无法测评对与错,作为大学生只能适应社会,想办法解决自身的“实践”缺憾问题.

一般来说“就业前准备”对于多数大学生只是具有了思想准备、知识储备及健康储备[1],而技能准备(吃苦)一般都是很缺乏的.多数人重视的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知识到知识,而从知识到技能和实践准备不足.在现在社会用人的大环境中只能审视自我,分析自我,才能适应企业的“2~3年工作经历与经验要求”.在“就业前准备”中大部分人忽视“技能准备”,其实也忽视了思想准备中智力能力储备的发挥.智力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作造力”[2],因此,为更快地适应社会用人的要求,就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发挥想象力,因仅有知识是不行的,求职就业是社会重要的复杂活动,社会实践同样象学习知识长时间积累一样重要.作为大学生来说未雨绸缪,才能在求职中把得先机.

1.2 国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在国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境已经很成熟,很多企业、研究机构都设有大学生实习(见习)岗位或项目.美国80%的大学生有社会实践的经历与经验[1];匈牙利的大型企业实行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签订合同的办法,到毕业时能履行合同的学生录用,成绩达不到、实习时间不够的将解除合同,还要赔偿全部助学金[1];德国学经济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能查到某企业或公司有适合自己的专业项目,便主动联系,将其要求的个人资料寄送公司,在众多竞争者中被选中就可以做公司的这个项目了,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来完成.在国外,多数学生假期都到工厂、餐馆、公司等打工,社会实践虽然得到的报酬不多,但增强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生存能力”的培养只有靠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磨炼才能得到.国外大学生“就业前准备”的实践意识是社会化环境所形成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无论是长期或短期都会得到足够重视.

1.3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营造大学生“实践”的社会环境做的很不够.首先,从家庭、学校及社会来说,对学生的关注主要还是学习成绩,为他们作的人生规划也是偏颇的,如个人职业生涯的路线设计很少涉略到“社会实践”的积累,大部分学生没有工作的经历与经验.这点与国外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别.现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按照学校的安排和要求,像完成作业一样来对待.有的高校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有的高校组织大学生在校内劳动,如图书馆、食堂、后勤做一些杂物劳动等;有的大学生自己在社会上找社会实践单位,由于时间短且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基本上就像“走过场”.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还是非常在意的,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社会实践项目,或者自己非常挑剔,这样跑来跑去浪费了时间,也失去了社会实践的机会.

在我国先就业后择业还没有在大学生观念中形成,社会实践的环境在我国也不成熟,两者的碰撞,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难解之题.现在我国社会实践的工作岗位没有制度、法律规范的管理,对于企业、公司等单位没有形成认可的效应,所以用“2-3年以上工作经历与经验”的几个大字一挂在求职“公告牌”上,拒的就是“社会实践管理制度的不规范”,难为的却是求职大学毕业生.社会实践难倒了只重视学历的一大批学生,也给大学出了难题.

国外的经验是否可以借鉴,或走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实践之路,值得深入探讨.

2 社会实践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

网络信息管理重视求职就业当然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就业前准备”的社会实践信息.信息就是机遇,现在人们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很大,在网络管理中社会实践可能成为正在酝酿的可操作的“大蛋糕”.社会实践信息贯穿于就业决策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帮助一部分大学生解决实习、见习的问题,网络信息会帮助他们抉择,帮助他们行动.

2.1 在网络信息查询中,目前的大量信息都是“人才招聘”,而社会实践的信息很少.人才招聘信息与社会实践的信息应该有个界定.社会实践是指培养单位对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组织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3].在众多的网络信息中可能已有适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项目,只是没有清楚规范地分离出来.因此,教育管理部门、信息发布单位及信息传输网络都要高度重视,这样既可以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带来方便,也同时促进了网络信息的利用.

2.2 在学校或研究机构等网站应设立如“专业项目实践”、“专业项目实习(见习)”、“专业项目考察”、“短期项目实习(见习)”等信息.发布单位应该有研究项目、技术项目、社会调查等内容,有专门的指导老师或高级技术工人指导学生做项目.能否为学生出实习费用应该标示出来,面议商定.有的学生并不很在意费用,更重视项目本身的研究.对大学生也要提出学科专业、学历层次要求,如果本科生能做的项目,就不要限制研究生以上.国外的公司在项目招聘中明确指出:本项目为研究生层次.但也有例外,博士生的申请也可能被批准,这些需要学生本人与公司商议决定.[4]

2.3 在学校网络管理中,应专辟一个“社会实践”区域,醒目地介绍用人单位的需求,或项目名称与目标.如果是项目要详细到有指导专家姓名、项目名称、项目费用、项目合同、名额限制、项目起止时间、上级验收部门等多项内容.大学生(或研究生)不用把项目想的很大,而要立足于解决关键的具体问题.网站信息数据整理应常态化,时常更新数据,如学生按照要求报名,被用人单位录用了,就要在网站及时修改信息.用人单位每年公布的项目也会不同的,需要建立长期的联系.作为网络信息管理人员,要重视收集更多的项目单位和项目,必要时可以走访一些公司、科研单位,并建立长期的联系和沟通,这样才能将这项工作开展起来.[4]

2.4 在学校网络管理中,也可以为大学生自己研究的项目找“婆家”.从为学校教学服务转变为为社会需求服务.现在大学都在学生管理部门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校网络管理可以辅助这个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咨询服务.大学生自己研发的项目(个人求职信息)可以在学校的网络上公示出来,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为社会需要项目的单位提供信息.应在学校网络栏目上开辟一个“大学生自研项目区”,这个平台就给大学毕业生使用,网站可以建立一套可行的审核制度,在通过学校网络管理部门的审核之后,允许他们的项目在本校的网站上公布,建立大学生与企业、公司之间的求职与求才的互动平台.

对社会实践的重视不仅仅是一个实习或见习岗位的问题,应形成整个社会有责任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观念.现在用人单位打出“2~3年以上工作经历与经验”的要求,可以说是“奇怪”的要求,没有哪个单位愿意将自己培养了2~3年的人送给为其他单位.现在提出“工作经历与经验”这个问题,可以看成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前准备”的全面审查.现在,大批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技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形成了企业、公司的基本劳动力,大本生和研究生必须靠丰富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在企业、公司找到自己适宜的发展空间.作为大学教育要重视社会需求,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个重要环节的工作,要形成制度,从学生入学教育抓起,深入到教师的教学内容里,贯穿于整个教育系统中,逐步提升自己“产品”的品牌效益,在“公平开放就业环境”中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开辟一条适宜之路.

〔1〕李明,龚淑英.求职与就业[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19,25,94-110,96-111.

〔2〕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42.

〔3〕陈闻,杨丽媛.论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101.

〔4〕沈玉春,江子章,陈洛娜.科技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197,208.

G455

A

1673-260X(2010)05-0190-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校信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