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毕业生信息网在我国就业工作中的优越性

2010-08-15 00:43:59刘祎夫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信息网信息网络就业指导

刘祎夫

(赤峰学院 招生就业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论高校毕业生信息网在我国就业工作中的优越性

刘祎夫

(赤峰学院 招生就业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开创就业工作的新天地,使得就业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信息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交流,这是摆在所有从事就业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部要求建立国家、省、高校三级就业信息网络以支持和带动高校各项就业工作,特别是高校这一级要通过信息网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结合我国高校就业网站建设的现状来具体论述一下高校毕业生信息网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优越性.

毕业生信息网;就业工作;优越性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主要是通过“双向选择”洽谈会进行就业.“双选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但由于受到时间、地点、规模等因素的制约,使供需双方的有效信息沟通受到限制,影响了供需双方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决策.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部要求建立国家、省、高校三级就业信息网络以支持和带动高校各项就业工作,特别是高校这一级要通过信息网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率.依托信息网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效率提高和改善质量的重点所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 我国高校就业网站建设的现状

2003年6月13日“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正式开通.到目前为止,全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上已经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国家、省级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形成,各个高校也在加紧建设和完善本校各具特色的“就业信息网”.特别是一些非名牌高校更是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此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目前,一些高校创建的就业信息网不仅为本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而且还发挥了区域性功能,为其他同类学校学生提供帮助.例如,“东师就业信息网”就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东北区域性的高师就业信息网,它依托完善的网络功能,使东北地区的17所高师院校毕业生能够便捷的检索到用人单位的信息,用人单位也可便捷的检索到毕业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情况、照片和联系方式.“东师就业信息网”在形成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建方面发挥了巨大优势,在帮助东北地区高师毕业生求职中发挥了很好的纽带、桥梁作用.

到现在为止,全国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本校的网上就业指导中心,发布就业政策、招聘信息,进行就业咨询与指导,拓展出一条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开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新领域.从目前全国已建就业网站的建设和运营状况来看,总体来讲不是很理想,无论是网站自身建设还是运营状况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今各高校就业网站层次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为商业站点层次,第二为独立运作层次,第三为二级站点层次,第四为二级网页层次.这四种层次的就业网站功能依次降低,各个院校现正致力于提升自己院校的就业网站的层次.

2 高校毕业生信息网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优越性

2.1 建立毕业生“网上人才市场”,拓展毕业生的求职渠道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按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形市场主要是指定时定点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即在某一开放时间,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组织在某一固定场所开展的就业招聘和洽谈活动.无形市场就是通过电话、邮件、报刊广告、信息网络等现代通讯传播手段完成供求双方的联系、洽谈、签约过程,其中最主要是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

随着高校招生进一步扩大,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其就业工作涉及面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要推动就业工作,就不能一味的追求有形市场的规模和声势,而要充分看到无形市场高效、便利、覆盖面广的优点,它是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的新方向.由于“网上人才市场”是以网站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无形市场,在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普及的今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要有网络环境,能接入Internet,就可以访问网上人才市场.这就使得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网上人才市场”进行信息的交流、发布与查询,信息由网络服务器进行处理并完全通过网络进行传送.这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对传统的有形人才市场的一种重要补充.

“网上人才市场”开辟求职信息频道和招聘信息频道,供需双方可以根据需要查询详细的相关信息,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运用最先进的媒体和宽带网技术还可以进行多媒体形式的交流,即可观其形,又可闻其声.这些都有利于加深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克服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同时又可以达到双方满意的目的.这样“网上人才市场”就会吸引更多企业与毕业生参与进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扩展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使得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更具实际意义.

2.2 简化就业的工作程序,实现高效办公

学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需要处理许多繁杂事务,近则与院系,远则与各级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表格、信件等信息载体甚多,会造成重复劳动和诸多错误.依托信息网络所具有的特点,学校内部调整工作将变得简捷,通过网络更可方便地与外部沟通,随时随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拓宽工作视野.

随着高校就业信息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只要通过会员资格认证,用人单位就可以在线发布和维护需求信息,查询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与满意的毕业生沟通联系,进行网上招聘;毕业生可以进行网上求职,减少“赶会”之苦,省时、省力、省钱,同时可以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设置“个人主页”,不受时空限制的进行“自我推销”.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中间环节,减少招聘、应聘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对高校而言,可以缓解就业工作对日常教学工作造成冲击的矛盾,促使毕业生既可安心的完成学业,又不误就业.同时通过开展网络就业工作,原本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信息整理、发布工作现在只要半天就可以完成;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通过传统的招聘会方式招收一名应届毕业生的费用是2000元到8000元,而通过网络招聘应届毕业生成本几乎为零.

2.3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广大毕业生

就业指导和教育主要包括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和就业技巧指导.对于毕业生的指导主要是由就业工作部门负责.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得到学校的帮助.学校提供就业指导来满足毕业生的需要.传统的方法是开设就业指导课(讲座)、订阅有关杂志报纸、建立信息栏等形式进行直接指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就业政策发生变化或更新时,这种传统的指导方式进行的越深入,其更新或升级信息所花费的“周期”也越长.毕业生由于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往往在就业过程中会走弯路,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难度.能否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开创就业指导工作的新路子,满足毕业生的需要?答案是肯定的.如果通过信息网络使需要帮助的毕业生能及时与学校沟通,老师能提供及时的指点和帮助,这对他们是很好的事情.将有针对性的指导信息转变为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动态网页的形式发布在网站上,供毕业生进行访问和查看,而在更新信息的时候,只需要更改数据库中的相关内容,即可使所有浏览网页的学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信息,这样可以更高效、快捷地对毕业生进行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随着毕业生的剧增,还可以解决或缓解毕业生咨询人数增加,咨询教师不足的问题.针对学生咨询有共性的问题,将其解答信息发布到网站上,供毕业生查阅,这样就可以减少咨询教师大约4/5的工作量;针对那些由于传统指导模式的局限性而造成对毕业生个例帮助不够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看到的一幕是:就业指导工作者坐在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就是常常与毕业生进行“网上聊天”.直接得益者是毕业生,同时还有学校与用人单位.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随着效率的明显改善,将会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

2.4 堵住漏洞,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

由于信息传递的局限,容易产生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这是毕业生最不愿意接受的,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就业过程中信息的平等享用,减少“黑箱操作”,消除毕业生的疑虑,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目前毕业生的自荐材料有一些夸张甚至不真实的内容,依靠信息网络,由学校提供的内容可从根本上保障其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可能联系若干个单位而导致一些单位的利益受损,通过网络亦可遏制这种不良行为;学校可把历届的毕业生资料形成人才库,为需要这方面资料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毕业生网上择业改变了不正当竞争的风气,同时减少了社会上假文凭对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的危害.

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作为就业过程中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使用网络的普及程度在不断地提高.尽管目前我国的网上择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可以清楚地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上择业必然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许多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都在探索处于信息时代的毕业生就业的新路子,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络;在校毕业生也越来越方便;聪明的用人单位更是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求贤”主页.所有这些,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向网上择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不但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接触,而且藉此可以成为三者拓展新领域和新增长点的基础.同时由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网上就业的软硬件基础也将日臻完善,网上择业也将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趋势.所以我们不仅要发展有形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还应进一步发展无形的市场,特别是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要加强、加快.

〔1〕张荣祥,朱连忠,赵颂平.就业信息网: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新领域[J].职业技术报,2002.

〔2〕丁颖海.高校就业网站建设与运营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2004(5).

〔3〕马天威,徐峰.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教育研究,2002(4).

〔4〕罗仕鉴,陈杭渝.基于Web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7).

〔5〕武少新,余立人.信息网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01(113).

〔6〕刘瑞新,卢晓飞,李树东,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G455

A

1673-260X(2010)05-0184-02

猜你喜欢
信息网信息网络就业指导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业科学(2022年5期)2022-06-01 23:37:30
构筑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预警信息网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刑法论丛(2018年2期)2018-10-10 03:32:22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适用边界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34
网络共享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2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若干问题探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