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0-08-15 00:43:59刘继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社团体育活动

李 明,刘继志

(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李 明1,刘继志2

(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不足、管理松散、缺乏正规的指导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变组织结构、转换运行机制等一些对策,以期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对策

高校体育社团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老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在校学生基于共同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自发成立,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束缚,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促进成员个性发展、实现成员共同愿望,经批准成立、登记注册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团体组织.本文对学校体育社团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体育社团在高校的生存状况、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并提出一些促进其发展的对策.以便引起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重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1 高校体育社团的生存状况

体育社团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世纪末,发端于欧洲的现代体育借助于体育社团传播到了全世界,20世纪50年代以来,体育社团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近些年来,由于教育改革,各高校进行了扩招,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体育社团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从刚开始的单一体育组织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格局,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规模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许多有影响的体育社团已经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样对社团及学生的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大学体育社团也还面临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社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制约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

2.1 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

由于当前各高校的扩招,有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仅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训练,有的体育场馆因怕被损害、丢垃圾,根本不对体育社团开放.所以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受限于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制约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和普及.因为学校对体育社团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精力少,没把体育社团的发展纳入校园整体发展规划中去.这就导致了刚开始时社团成员偏多,但因场地问题不能解决,很多学生不能参与社团的活动,以致慢慢失去了兴趣,最终退出社团,甚至有的社团面临解体.

另一个制约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活动经费.和学校其它社团一样,经费不足是大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严重束缚了活动的策划,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分析经费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学校支持不够,学校财务基本不予拨款支持社团活动.二、会费难以解决,收取的会费也只能举办一到两次活动.三、难以得到社会赞助,宣传策划不力,缺乏社会影响力.四、经费管理不善,不能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

2.2 体育社团的管理松散

新时期体育社团管理朝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大部分体育社团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内部管理人员包括会长一名和副会长若干名,并且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但是没有正规的管理章程和组织措施,没有详细的活动计划和发展规划,内部管理基本上处于松散状态.举办活动只是凭兴趣而来,没有多年计划,全年计划等,这些都影响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2.3 体育社团缺乏正规的指导

调查显示,70%的体育社团都有指导教师,但是在这些社团中,10%的体育社团的教师经常指导;60%的体育社团的教师不经常指导;20%的体育社团的教师从来不指导. 60%的社员认为无激励机制是影响教师指导积极性的因素;20%的社员认为没有报酬和责任心不强.研究发现学校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不予计算和无激励性措施是影响其指导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2.4 社团活动安排不科学

研究发现大部分会员认为高校体育社团每年举办4次以上的活动比较适当,并且这些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体育文化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发展.才能使会员参加活动后感到比较满意.但是现有一些社团除了在招收会员前期举办一些活动外,后期活动举办较少,即使有活动形式也比较固定,活动内容单乏,没有吸引力,导致一些会员退团,这严重影响的体育社团的发展.

2.5 体育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

许多体育社团不注重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对以往的活动计划资料没有进行保存.很多社团负责人只注重在任期间的活动开展,既不注重核心成员的培养,也不注重下届负责人培养,导致新老负责人之间缺乏思想上的沟通,新上任的负责人多数推翻前任负责人制定的计划和管理办法,势必会导致体育社团缺乏连续性、可持续性.造成社团低层次的重复发展,甚至停滞不前.

2.6 体育社团参与者与参加者的性别比例发展不平衡

研究表明,所有参加的体育社团的人数当中,女生占了总人数的一大部分,但在体育社团的参与者当中,只有极少数的女生参与.女生只有在健美操、交际舞两个运动项目中参与运动的人数较多,在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中女生多以拉拉队员的身份参与,而男生才是运动的核心,极少有女生参与运动.在研究中女生大都愿意参加文学性社团或文艺类社团.这就要求体育社团的成员要加大宣传力度,与终身体育、健身健美、养生保健及减肥相结合加强宣传,吸引女生的注意力,以使更多的女生参加体育社团.

2.7 法律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体育社团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多数体育社团都是由校团委,学生会负责,没有向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备案,还有少数的体育社团就是一些老乡或有兴趣爱好的人在一起组织的,没有部门对其负责.在其组织大型的活动时,就给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他们利用社团管理松散的弱点,在校园里销售商品,甚至招摇撞骗,更有甚者散发不法传单和言论,对学生和学校造成极大影响和伤害.

3 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高校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的指示,充分认识体育社团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支持,提供充足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另一方面,体育社团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章程和组织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社团意识,同时还要制定多年及全年计划,以便相关部门安排活动所需的场所器材,活动经费和指导人员等.

3.2 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在市场经济求利性原则的今天,要求学校必需建立学校和大学生社团内部的两级激励机制.高校应该出台针对指导教师和社团负责人及成员的激励政策,在经济上、荣誉上给指导教师以鼓励,在学校评先评优中对社团负责人及成员给予优惠政策,以此来提高老师、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3.3 改变组织结构、转换运行机制

首先逐步将高校体育社团转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形式,由体育部或体育专业统一选派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这样就解决了缺乏指导教师问题.其次高校体育社团要与高校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把体育社团的工作纳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去,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缺乏指导老师、场地器材、体育社团管理松散等问题,同时也节俭一些经费的支出.再次高校体育社团要与社区体育社团有机结合,高校体育社团应充分利用社区体育社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扬长避短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不但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社会实践的空间,同时对高校体育社团也起到一个宣传作用,扩大体育社团的影响力,从而促进了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最后要与其它社团联姻,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或赛事,提高社团的知名度,通过这些社团的配合,学校不仅可能拨给专项经费,还可能吸引企业的赞助.

3.4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经费匮乏是个不争的事实,拓宽体育社团经费来源渠道需要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密切合作.首先学校应加大投入资金,拨款给体育社团.其次社团内部应制定好团费的缴纳规定.其次社团要成立社团外联部门,专门寻找赞助部门,积极主动的吸收和利用社会经费来源,一方面高校体育社团应利用校内或社区场地和人才的优势,开展各种培训班,如健身操、太极拳、跆拳道等一些适合老人和青年锻炼的项目,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体育社团中来.另一方面高校各体育社团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市场需要制定出一些活动方案,主办一些接近社会的体育项目,这写项目可以以环保宣传、献爱心相为主题.通过这些有意义、场面壮观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外联部门的功能,联系企业单位为其宣传做广告而获取一定的经费.

3.5 负责人要竞争上岗

体育社团的负责人要通过演讲竞争,民主选举等方式上岗,这样能真正选出有责任心,管理能力强的负责人,校团委和有关部门要对选出的负责人进行培训,才能使社团负责人真正起到组织领导作用,提高社团科学、规范的管理水平.尽量避免由前任负责人推荐或直接任命下一任负责人.

3.6 变革活动内容、加大媒介宣传、鼓励学生参与社团

变革活动内容,把竞技运动项目“趣味化”、“娱乐化”,降低难度,增加美感,使其符合时代潮流,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各种需要.还有就是增加女生喜爱的项目,提高女生在社团体育运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更多的女生加入到体育社团,参与社团体育运动中来.通过校园网、校宣传板报、校报专栏等宣传体育社团的性质、意义、目的,让更多学生了解社团、接受社团、加入社团.

〔1〕贺昭泽,马勇.新时期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4):71.

〔2〕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2004(3):84.

〔3〕张勇智,王莹莹.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244—225.

〔4〕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中青联发[2005]5号,2005-01-13.

〔5〕余涛.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6):723.

G807.4

A

1673-260X(2010)05-0129-02

猜你喜欢
社团体育活动
缤纷社团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