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玛丽
(新疆石油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关于礼仪专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王玛丽
(新疆石油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在急剧变革代,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与市场竞争,个人和组织要想生存、发展,进而求得事业的成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纽带,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自我形象和企业形象,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礼仪”,现代社会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礼仪就是有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行为规范。现代社会形象是金,本文正是基于此观点,就礼仪培训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为企业礼仪培训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议。
礼仪;和谐;礼仪培训
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是和谐,中国人讲求“和为贵”,孔子希望“君子和而不同”,待人和气而不同流合污,不但切合现代人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由“和”而“安”,帮助家庭、企业达到“安人”的境界,从而使国家和谐。处事待人要和谐,人际关系也需要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适当的润滑剂,使彼此之间减轻摩擦,促进互动,这种润滑剂就是人际交往的艺术,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礼仪就是有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行为规范。
礼仪在中国古代被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就好像“秤对于衡量轻重,绳墨对于校正曲直,规矩对于校正方圆”一样。历代统治者无不把“礼”放在治理国家的首位,所谓“礼刑并用”且多是“先礼后刑”,以使国家上下有序,长治久安。
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在他的《仪礼》中提出:“礼,所以承天道,以治人情者也”。他所讲的道,就是指礼仪是天有自然秩序的意思,讲究“和”、“让”、“序”,他还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子也说过“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古代先贤们的论述告诉我们,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人们学礼、知礼、习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现实出发,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精神文明、道德水平上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而谋求和谐、讲究公德、维护秩序、保护环境、爱国守法,正是“礼”的基本要求之一,即尊重社会的基本内涵。礼仪具有人类文明的时代性特征,每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必备的两大行为规则就是礼仪和法律。只是礼仪讲求的是自律而已。它更能反映出国民素养和道德水平的高低。
1.教学内容组织上缺乏系统性。礼仪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使受训者学礼、知礼、习礼的目标。现代人急功近利、浮躁的心理状态,是许多人只想知道怎样做,而不注重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即重实际操作轻理论学习。实际技能的培训固然重要,但理论知识的培训是培训内容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方法的选择,礼仪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培训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自身也是各有优劣。选择合适有效的培训方法,需要考虑到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对象的自身特点及具备的培训手段和其它因素。
3.学员对礼仪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认知度较低。许多受训者认为讲不讲礼仪,是否知礼、懂礼、习礼,对工作无大碍,礼仪是小事。由此带来对礼仪知识技能学习的轻视。
第一,礼仪培训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加强系统性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系统性和层次性二者兼顾。既要加强礼仪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到学礼,知礼。同时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做到自觉的习礼。
1.学礼、知礼就是指对礼仪理论知识的系统的学习,对礼仪新知识的补充获得,而不是只注重短期的实用性,缺什么就补点什么。因为,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达到方式上的无限性。
现代礼仪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应用学科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科学,有其独立的学科体系和学科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实际上就是有关交际艺术的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有一系列礼仪的规律,它有反映礼仪活动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的理论和一般方法,现代礼仪也有其基本原则可循。只有学习和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才能用来指导礼仪的实践活动。
2.习礼就是礼仪知识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与纯粹的理论演绎、概念探讨、逻辑抽象不同。礼仪源于社会实践,并且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礼仪的实践性属性,则明示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仅停留在理论、原则上来进行实践活动是无法保证其成功的,只有在礼仪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实施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礼仪操作活动相结合,就是在掌握一定的礼仪理论和原则、方法的前提下,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获得礼仪活动的有效性。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笔者认为在礼仪培训内容安排上,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操作技能。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礼仪的实践活动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仅靠运气、直觉和以往的经验,很难取得可行的令人满意的实践成果。反之,也不可只靠背诵原理、原则来进行实践活动,这必然又会陷入教条主义,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的无效活动。故礼仪活动应是科学性和实践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礼仪的实践活动必须既有正确理念及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所以培训内容的选择就应既有理论又有技能技巧,两部分内容缺一不可,只是在内容的具体安排上,可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第二,加强礼仪培训课堂教学的组织,注重多种培训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
礼仪的培训,必须坚持知和行的统一,知识的补充,特别是技能的提高更多的要靠实际的操作、演练。所以,教学内容安排上一定要有演示、演练、案例分析等内容,惟有此,才能达到意识上重视、行为上改变的良好的培训效果。正确的培训理念,科学的培训教学内容的安排,最终的落脚点在教学的组织实施环节。因此,在此环节需从以下几点来落实。
1.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要有针对性。礼仪的教学内容须针对不同对象来安排教学内容,如岗位、业务、层次、年龄甚至是不同性别的受训者,对礼仪知识学习的要求则有一定的差异。要了解受训者的诉求,故授课前的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把握住这个关键点,才能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本人的结论是,礼仪培训按照培训对象的分层、分类后进行的培训,培训效果更为理想。
2.教学手段、方法多样性。礼仪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除基本理论、原则介绍外,更多的是操作性很强的正确的行为规范识别,而且大部分行为规范均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所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效果更佳。在具体教学中,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运用的同时,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运用现代视听技术 (如投影仪、录像、电视、电影、电脑等工具)进行培训,可以带来更加直观的,对教学内容的形象表达。在运用基本的讲授法并借助于现代化手段运用的同时还可辅以交互式的现场演示、演练以及具体的实景模拟,如角色扮演法、模拟训练法,让受训者意识到角色扮演的重要意义,身临其境,有一个切身体验。此外还有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提高受训者的参与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能力的提高融入到知识传授中,有利于受训者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直观易学,使受训者养成积极参与和向他人学习的习惯。
以上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将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印象深刻,从而改变主要靠讲授法的单向信息传递,缺乏教师和受训者间必要的交流和反馈,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的弊端。教师与学员间,学员与学员间的信息可以多向传递,知识和经验可以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能力的提高,达到提升培训的效果的目的。
3.教学内容组织上,引导受训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大多数受训者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强调实用,必须树立起他们在礼仪学习上的正确理念。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多门学科关系密切,其中尤其与民俗学、传播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它广泛吸纳了这些学科的成果。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凡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都明确告知受训者它的学科属性,引导受训者充分认识到礼仪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科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标志,只有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用以充实、完善自身,才能取得好的实践效果。
第三,从观念上转变对礼仪重要性的认知
培训从层次上来说分为五个层面,即观念培训、知识培训、心理培训、技能培训、思维培训。礼仪培训主要涉及:一是观念培训,就是转变观念;二是知识的培训,就是知识的更新;三是技能培训,就是能力的补充。可见观念的转变是基础,只有观念上转变,意识上重视,行为上才能改变。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才能达到方式上的无限制。故在礼仪培训中可以通过大量具有说服力的实例及典型案例的剖析,使培训者充分认识到礼仪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礼仪的学习不仅是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从而使培训者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为培训效果的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礼仪知识在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学习礼仪知识,应用礼仪知识将成为大势所趋。
G642.4
A
1671-6469(2010)06-0103-03
2010-10-09
王玛丽(1962-),女,新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礼仪。
(责任编辑: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