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富,仲娜
论增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以巩固农村青年群众基础
吴国富,仲娜
不断巩固、扩大和领导农村青年群众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客观要求。在新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条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巩固、扩大和领导农村青年的任务变得更加迫切也更加困难。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巩固农村青年群众基础就显得尤其重要。
基层党组织;农村青年;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对青年群众基础的团结和领导,特别是在夺取全国政权胜利以后,党更加重视在青年群众基础方面的工作。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部署,指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要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青年作为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其素质的高低将影响和制约新农村事业的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进一步体现出党对 “三农”问题的重视,标志着党领导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已经形成,显示出党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信心和决心。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有8亿多人,其中近3亿(指16-35岁之间)是农村青年。中国的未来要依靠青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也要依靠青年,这些农村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政治稳定的根本力量,因此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事业的兴衰和执政地位的稳固,是党必须团结巩固的群众基础和必须加以重视和领导的一支社会主义建设力量。
一直以来,对农村青年这支力量的领导,党主要依靠的是共青团组织。新时期,共青团的工作定位是组织和引导青年服务经济建设、推动文化建设、参与政治建设和投身社会建设,然而一直以来,共青团组织在对待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上并没有多少区别,党设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在农村青年的培养和领导方面几乎未起任何实质性的作用。由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与城市的差别,使得党的共青团组织和基层组织在农村青年工作方面的影响极小,特别是对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由于制度上的缺失、实际情况的复杂和条件的限制而更加举步维艰。近年来,团中央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不断采取措施,帮助和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和创业,然而这些措施只是解决了当下问题,而未能将农村青年的长远发展置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未能将其引向个人价值完全发挥的方向。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在团结和领导农村青年工作方面更是群众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这种现实状况与党对农村青年重视的愿望,甚至与农村青年自身价值实现的诉求都是不相符合的。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正视和领导农村青年这支力量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服务,这种状况必须予以改变的要求变得更加紧迫。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模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当代农村青年的特点是:经济上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引发部分青年对以执政党为核心的政治体系的离心倾向;政治上由于政治地位边缘化,导致部分农村青年政治参与冷漠;价值观念上的多元化,加大了党对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农村青年入党及对青年党员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1]。
首先,“党和团的领导机关,都要学会领导团的工作,善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照顾青年特点,组织和教育广大青年群众。”[2]农村青年自踏出校门那一刻起,与团组织的联系几乎就没有了,而这时,党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影响力开始发生作用。尽管共青团章程规定,青年人在28岁以前未加入共产党组织的,一律保持团籍。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农村青年在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就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团组织;加上他们在校期间,由于升学压力等原因,参与团组织的活动和教育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青年的团员、团组织意识的缺乏。而当他们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社会实践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誉,无形中培养和增强了农村青年向党组织靠近的愿望,增强了他们的党员、党组织的意识。而与这一主观愿望能够直接对接的就是基层党组织,因此,基层党组织拥有巩固、团结和领导农村青年的优势和责任。
其次,基层党组织分布广泛、组织严密性等特性,使其能够克服农村青年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有能力巩固和领导农村青年群众基础。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分布广泛,每个行政村都有基层党组织;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而言,在其工作地、生活地,都会有基层党组织的存在,便于对青年开展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同样拥有党组织的严密性特点,有利于不同的基层党组织相互开展合作,共同实现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和团结工作以保持这一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便于对流动的农村青年群众基础开展培养、团结和领导工作。基层党组织设有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即流动党支部。虽然这一制度还不尽完善,但是,它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则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流动党支部可以通过考察,对那些思想上进、表现优秀、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农村青年进行培养和发展。对于其他农村青年的宣传、培养、团结和领导工作,可以纳入到这一制度的外延工作来完成。同时,流动党支部作为一种基层党组织,同样拥有与其他基层党组织协同合作的优势,便于对农村青年群众基础的巩固和领导。
各地各部门的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完善组织制度和机构,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制度。因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对象是一群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充分活力的青年,这些青年因为环境和观念的变化而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所以,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要有耐性和恒心,注意和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树立党的形象和威信,引导他们心悦诚服地倒向党组织。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和提高自身执政能力。
基层党组织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准确而充分地把握农村青年的思想动向和利益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援助和教育工作,培养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高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但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他们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更需要为他们创造相应的条件,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同时,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积蓄人力资源。
要真正巩固和领导农村青年群众基础需要重视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虽然基层党组织具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农村青年流动性强,如果基层党组织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协调和合作机制,这些优势便会转变成劣势。农村青年的流动是无法并且是不应该加以限制和阻止的,为了对他们进行连续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执业能力的提高和政治意识的培养,不同地方的基层党组织应加强沟通协调和交流合作,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各种有效模式,巩固和领导农村青年群众基础。
要重视而不能忽视团组织作用的继续发挥。团组织作为青年战线上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依然发挥着很大作用,“青年团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但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当中,要有自己的独立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2]因此,基层党组织在巩固和领导农村青年的时候,应该和团组织开展广泛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这一工作。
[1]于昆.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J].天中学刊,2009(1).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83.
D422.62
A
1673-1999(2010)14-0017-02
吴国富(1986-),男,安徽黄山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仲娜(1983-),女,山西永济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