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平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之一,以耳道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严重者会引起颅内外并发症,所以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作者近年来用自拟的“耳炎宁”治疗本病 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都来自门诊,男 24例(31耳),女 18例(24耳),其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47耳;儿童 25例 (36耳),成人17例(19耳)。均是先通过我院或者其它二甲以上医院的耳鼻喉科明确诊断的患者。其中慢性者均是经过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急性者或是高度过敏体质不能耐受抗生素治疗者,或为小儿,家长不愿意其接受抗生素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用自拟的“耳炎宁”方治疗。分内、外治两部分 :内服用柴胡 12g、川芎 12g、栀子 12g、龙胆草 10g,当归 15g、车前子 10g、荆介 12g等药物为基础方,实热者加黄芩 12g、鱼腥草 30g清热泻火;虚热者加生地 15g、天门冬 15g、麦门冬 15g养阴生津;舌苔厚腻者加藿香 15g、石菖蒲 12g芳香化浊;气虚者加黄芪 15g,党参 15g益气升阳;舌质紫暗或舌有瘀点或舌下青筋粗紫者加郁金 12g、红花 10g活血化瘀;伴咳嗽者加桔梗 10g、前胡 12g止咳利咽;耳中或咽喉作痒者加白僵蚕 12g或蝉蜕 6g祛风止痒;有寒者加桂枝 12g,寒甚再加附子 15g温阳散寒;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加皂角剌 15g化痰散结。小儿根据年龄减量。外用以蛇蜕(最好是乌梢蛇的蛇蜕)煅存性,研末备用。
将自拟的“耳炎宁”方煎成汤剂。每剂药煎熬 2次,第 1次大火煎开后以小火煨 10分钟(如果药中有附子则将其先煎至少 30分钟),第 2次大火煎开后以小火煨 20-30分钟。将两次所煎煮出的药汁混合均匀后分成 3次服用,每日 1剂;并且在每次服药的同时将少量蛇蜕粉用细管状物吹入患者耳中。
3天为 1疗程。若病情不能在 3个疗程内起效的视为无效。若要求继续治疗的,改用其它方法。其疗效不再纳入观察范围。
1.3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耳道无积脓,听力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听力增强,鼓膜充血好转,耳道积脓减少;无效:3个疗程后外耳道脓性分泌物未减少,病情加重。
治愈 26例,治愈率为 61.90%;好转 14例,好转率为 33.33%;无效 2例(均为慢性),无效率为4.76%。总有效率达到 95.34%。
作者认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湿热邪气干犯耳道所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在邪气干犯的同时有正气不足,属于邪实正虚的本虚标实证。中医认为:胆的经脉过耳前耳后,而胆与肝互为表里,所以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都存在肝胆湿热阻滞的主要病机[1]。湿热羁滞阻碍气血流通,所以病人兼有气机阻滞,部分病人还有瘀血存在[2]。肾开窍于耳,久病所伤穷必及肾。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兼有肾的气血阴阳虚弱。“耳炎宁”方用栀子、龙胆草苦寒清泻肝胆湿热,且对化脓菌的感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柴胡、川芎入肝胆经疏达肝胆气机并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用,故加当归以养肝血;车前子渗利水浊使水湿有出路;高巅之上唯风药可及,川芎、荆介都为风药且入肝经,可载其它诸药上行以达病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再加皂角剌化痰以开郁结。药味虽少但切合病机,且效专力宏[3],故用于本病有效。用蛇蜕煅存性,研末吹耳是我家的祖传偏方,单用都有相当不错的治疗作用,与“耳炎宁”方合用更能增强疗效。再结合中医辩证论治的特长,针对不同的病人给予恰当的加减,自然效若桴鼓矣。
[1] 吕树奎.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60例[J].河北中医,2009,24(04):76-77
[2] 张丹丹,李 晶,韩 梅.复方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18(01):43-44
[3] 申皎君,陈安国,梁永丽.中药外用治疗中耳炎 23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1(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