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护建设多措并举,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2010-08-15 00:54马伟杰朝克图
草原与草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牧区农牧民

马伟杰,朝克图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最美的草原,是内蒙古人民引以自豪的神圣土地。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恶化不断加剧,退化、沙化十分严重,呼伦贝尔市面临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双重任务,市委、政府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关系的同时,坚持有进有退科学发展,提出了“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战略目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扩展可持续发展空间,是为了更好发展。重视和加强呼伦贝尔草原、森林等复合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对维护国家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草原与耕地、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一样,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呼伦贝尔有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草原兼备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既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又是农牧民发展畜牧业增收致富的基础生产资料,对发展牧区经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恢复与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1 对草原保护与建设具体内容理解

1.1 草原保护与建设并举是核心

草原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的大问题,因此,在草原保护建设中,保护是根本,建设是关键。草原建设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优先,“保、封、退、建”相结合。在实施“退牧还草、天然草原保护以及草原防灾减灾”等工程项目中,要全面落实党在牧区的基本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执行草原保护建设的各项制度,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应。

1.2 转变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是重点

实现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就要转变过去草原畜牧业粗放经营、利用发展的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适宜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好草原畜牧业经济增长与草原生态、牧区人口、草畜平衡之间的矛盾,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增强畜牧业发展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广大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草原畜牧业、草原生态和农牧民致富的协调发展。

1.3 科学合理利用草原是前提

草原生态恶化并非利用的必然代价,只有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草原就能得到可持续利用,生态的进一步恶化就可得到遏制。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保护优先、加强建设、可持续利用”的总体要求,以生态演替发展规律指导草原保护建设,切实处理好草原全面保护,重点建设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把握好牧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协调好农牧民生产生活与草原生态保护的关系。

1.4 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是保障

十七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加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重要保障。各相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和落实以重大草原保护建设工程为内容的工程性补偿制度;以征用、使用草原付费为特征的利用性补偿制度和以超载减畜补贴、种草补贴、牧草种子补贴、草畜平衡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鼓励性补偿制度。

1.5 全面实施草原法制化建设管理是基础

要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全面实施草原法制化建设管理是基础。要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和草原监管执法,努力提高草原执法管理水平,使草原管理工作向制度化、法制化迈进,真正实现草原执法工作步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轨道。

2 草原保护建设近年来取得的成效

2.1 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实施,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截止2009年,呼伦贝尔市共实施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三大类54个,总投资达74589万元,其中,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建设与保护项目6个,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4个,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44个。以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持续的时间最长(持续8年),投资量最大,中央投资现已达5亿多元,建设规模近213.3万hm2。项目区通过五年的休牧、禁牧后,使严重沙化、退化的草原植被得到明显恢复。项目区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草群高度提高10~15cm。

2.2 实施人工种草战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

人工草地和饲料地开发建设,缓解了畜牧业生产的草畜矛盾,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市牧区利用退耕还草项目和改造严重退化草场项目,共建设人工草地近60万亩,有效地保护了天然草原。

2.3 压缩牧区牲畜头数,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祖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处理好生态、生产、生活是牧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呼伦贝尔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理念,牧区牲畜头数连续出现下降,从2007年的600多万头只下降到目前的不足400万头只,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场放牧压力。

2.4 沙化草原治理成效显著

呼伦贝尔市委、政府,从2009年起,连续5年,在牧区重点沙源地带,每年治沙6.6万hm2,投资1.5亿元。每年市本级投入治沙资金5000万元,用于在风沙流动较大的沙丘上设置沙障,人工种植小灌木和多年生牧草。目前,已治理沙化草原约17.3万hm2,从根本上控制了风沙源,取得了良好的防沙固沙效果。

2.5 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本级财政对牧民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

2010年初,呼伦贝尔市委、政府作出了《关于推进全市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转变、生态环境由初见成效向明显改善转变;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屏障”,即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基地、畜产品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今后一个时期牧区改革发展工作的重点是以草牧场流转为突破口,以新型合作组织为主要载体,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三改一建设”(即改革经营体制、改变生产方式、改善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主要内容,推动农村牧区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市委、政府又出台了《2010年呼伦贝尔市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措施》,从提高补贴标准、扩大收益覆盖面、增加资金额度、新增补贴项目4个方面,采取14项措施全面提高农牧民收入。今年投入资金比2009年增加3.1亿元,仅此一项可为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50.31元。

总之,近几年呼伦贝尔草原植被和生态整体上正在趋于好转。从景观上讲严重退化、沙化草原边界有逐步萎缩的趋势,特别是退牧还草、防沙治沙、草地改良、草地围栏和饲草料基地等工程建设项目明显增多,使草原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初见成效,草原已逐渐从局部的、点的好转,发展到区域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与各级党委、政府对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重视、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和多措并举分不开的。可以说:“保护和建设好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实施行政和技术措施并举是关键”。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牧区农牧民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丰收会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